第二十一章:《孙思邈教我学针灸》足少阴肾经
在古雅静谧的医庐里,药香袅袅,丝丝缕缕钻进每一寸空气。我怀着崇敬与期待,站在孙思邈先生身前,刚刚结束了膀胱经的学习,此刻,孙先生即将为我开启足少阴肾经的知识殿堂。
孙思邈先生面容和蔼,眼中透着智者的深邃,稳步上前,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接下来,我们一同探寻足少阴肾经的奥秘。肾经起始于足小趾之下,像一条隐匿的暗流,斜行至足心,悄然出行于舟骨粗隆之下,沿内踝后方,分出一支进入足跟部。从这里开始,它似有了笃定的方向,沿着小腿内侧后缘坚定上行,直至腘内侧,再沿股内侧后缘进入脊柱内部,如同游子归家般穿过脊柱,最终归属肾脏,联络膀胱。其直行支脉从肾脏上行,如无畏的开拓者,勇敢穿越肝和膈肌,进入肺脏,沿喉咙,抵达舌根两旁。”
我听得入神,心中满是疑惑,忍不住拱手问道:“先生,这肾经在身体里如此蜿蜒复杂,它究竟在生命中起着怎样至关重要的作用呢?”
孙思邈先生微微点头,目光温和地看着我,耐心解释道:“肾乃先天之本,这肾经意义重大。它主藏精,人体的生殖繁衍、生长发育,都离不开肾精滋养;它主水,调控人体水液代谢,维持体内水平衡;它还主纳气,辅助肺保持呼吸深度与均匀。所以,肾经对生殖、泌尿、呼吸等系统疾病,有着关键调节作用。肾经气血是否通畅,直接关乎身体整体健康。”
随后,孙思邈先生开始逐一为我介绍足少阴肾经上的27个穴位:
第一个穴位 涌泉穴:作为肾经起始穴位,涌泉穴位于足底,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此穴堪称人体能量源泉,有滋阴降火、醒脑开窍之效。常按摩涌泉穴,能强身健体、滋阴益肾,对失眠、眩晕、耳鸣等症状缓解效果显着。日常按摩时,力度适中,以微微酸胀为宜,每次10 - 15分钟,长期坚持,必有成效。曾经有位年轻学子,因长期熬夜苦读,患上严重失眠症,每晚难以入眠,精神萎靡。我教他每日临睡前按摩涌泉穴,起初他半信半疑,但还是照做了。坚持一个月后,他惊喜地发现睡眠质量大幅提升,精神也饱满起来。
第二个穴位 然谷穴:然谷穴处于足内侧缘,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 ,是肾经的荥穴,五行属火。中医讲“荥主身热”,所以然谷穴对阴虚火旺引发的咽喉肿痛、消渴(类似糖尿病症状)、月经不调等,有良好调理作用。按摩然谷穴时,用拇指指腹轻轻按压,力度由轻渐重,以能耐受为度,每次按压3 - 5分钟。有位中年妇女,深受阴虚火旺导致的咽喉肿痛困扰,尝试多种方法效果不佳。我让她每天按摩然谷穴,配合清淡饮食,没过几天,咽喉肿痛症状明显缓解。
第三个穴位 太溪穴: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是肾经的原穴。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并留止的关键部位,所以太溪穴对肾脏疾病,如肾虚腰痛、尿频尿急、耳鸣耳聋等,治疗效果显着。刺激太溪穴,如同为肾脏注入活力,能激发肾脏功能,恢复身体元气。刺激方法既可用手指点按,也可艾灸,每次艾灸10 - 15分钟。曾经有位老年患者,因肾虚长期腰痛,行动不便。我为他艾灸太溪穴,经过几个疗程治疗,腰痛症状明显减轻,如今已能正常行走,生活恢复自在。
第四个穴位 大钟穴:大钟穴坐落于足内侧,内踝后下方,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中,是肾经的络穴。络穴能沟通表里两经,所以大钟穴不仅对肾经病症有效,对与之相表里的膀胱经病症也有调节作用,如足跟痛、失眠、气喘等,刺激大钟穴能得到一定缓解。按摩时,用食指或中指指腹轻轻揉按,每次3 - 5分钟。有位长途跋涉的商旅,因长时间行走患上足跟痛,我教他按摩大钟穴,几天后疼痛减轻许多,又能继续行程。
第五个穴位 水泉穴:水泉穴处在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太溪直下1寸的跟骨结节内侧凹陷处,是肾经的郄穴。郄穴多用于治疗本经急性病症,水泉穴对月经不调、痛经、小便不利等有调理作用。按摩时,用拇指点按,每次3 - 5分钟。曾有位年轻女子,每次月经期间痛经难忍,我建议她在月经前一周开始按摩水泉穴,坚持几个月后,痛经症状极大改善。
第六个穴位 照海穴:照海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与人体的阴跷脉相通。它对咽喉干燥、失眠多梦、月经不调等有独特调理作用,尤其对女性生理问题,刺激照海穴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刺激方式既可用拇指点按,也可两脚心相对,相互摩擦照海穴,以局部发热为度。曾经有位失眠多年的患者,尝试各种方法难以入睡,我让他每天睡前按摩照海穴,配合温水泡脚,一段时间后,睡眠质量明显改善,精神状态焕然一新。
第七个穴位 复溜穴:复溜穴位于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的跟腱前方,是肾经的经穴,五行属金。主要功效是补肾益阴、温阳利水,对水肿、盗汗、腹泻等疗效颇佳。按摩时,用拇指指腹上下推按,每次3 - 5分钟。有位水肿患者,下肢肿胀严重,我在为他开方用药同时,指导他按摩复溜穴,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和自我按摩,水肿症状逐渐消退,身体慢慢恢复健康。
第八个穴位 交信穴:交信穴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复溜前0.5寸,胫骨内侧缘的后方,是阴跷脉的郄穴。交信穴对月经不调、崩漏、泄泻等有治疗作用,按摩时用拇指点按,每次3 - 5分钟。曾有位妇女,深受月经不调和崩漏困扰,身体十分虚弱。我在为她进行中药调理同时,让她坚持按摩交信穴,几个月后,月经逐渐恢复正常,身体也强壮起来。
第九个穴位 筑宾穴:筑宾穴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5寸,腓肠肌肌腹的内下方,是肾经与阴维脉的交会穴。此穴能调理癫狂、疝气、小腿内侧痛等,按摩时用拇指指腹按揉,每次3 - 5分钟。曾经有位患者,因情志不畅患上癫狂之症,我在对他进行心理疏导和药物治疗同时,让他的家人帮助他按摩筑宾穴,一段时间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情绪逐渐稳定下来。
第十个穴位 阴谷穴:阴谷穴在腘窝内侧,屈膝时,半腱肌肌腱与半膜肌肌腱之间,是肾经的合穴,五行属水。合穴主要治疗本经脏腑病症,阴谷穴对生殖系统疾病,如阳痿、早泄、月经不调,以及泌尿系统疾病,如尿频、尿急、尿痛等,有良好调理效果。按摩时,用拇指指腹按揉,力度稍重,以酸胀感为度,每次3 - 5分钟。有位年轻男子,因工作压力大患上早泄,十分苦恼。我在为他提供生活建议和中药调理同时,教他按摩阴谷穴,几个月后,症状明显改善,生活恢复自信。
第十一个穴位 横骨穴:横骨穴在下腹部,脐中下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是肾经与冲脉的交会穴。此穴对小腹胀满、小便不利、遗精、阳痿等有治疗作用,按摩时用掌根轻轻按揉,每次3 - 5分钟。曾有位患者,因小腹胀满,小便不畅,多方求医无果。我为他按摩横骨穴,并配合简单饮食调理,几天后,症状得到缓解。
第十二个穴位 大赫穴:大赫穴在下腹部,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也是肾经与冲脉的交会穴。大赫穴对月经不调、带下、遗精、阳痿等有调理作用,按摩时用指腹点按,每次3 - 5分钟。有位女性患者,长期被月经不调和带下问题困扰,身体和精神状态很差。我在为她进行中药调理同时,让她每天按摩大赫穴,一段时间后,症状明显减轻,整个人也开朗起来。
第十三个穴位 气穴:气穴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同样是肾经与冲脉的交会穴。气穴可治疗月经不调、白带过多、小便不利等,按摩时用指腹点按,每次3 - 5分钟。曾经有位妇女,白带过多,还伴有小便不利症状,十分痛苦。我教她按摩气穴,并配合清热利湿的食疗方法,一段时间后,症状有效改善。
第十四个穴位 四满穴:四满穴在下腹部,脐中下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为肾经与冲脉的交会穴。四满穴对月经不调、不孕、遗精、疝气等有治疗作用,用指腹按揉,每次3 - 5分钟。有对夫妻,婚后多年未育,四处求医。我在为他们全面检查和调理同时,建议夫妻二人都按摩四满穴,几个月后,女方惊喜发现自己怀孕了。
第十五个穴位 中注穴:中注穴在下腹部,脐中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是肾经与冲脉的交会穴。中注穴可调理月经不调、腹痛、便秘等,按摩时用指腹点按,每次3 - 5分钟。曾有位患者,长期便秘,尝试各种方法效果不佳。我让他每天按摩中注穴,同时调整饮食习惯,几天后,便秘症状明显改善。
第十六个穴位 肓俞穴:肓俞穴在腹中部,脐中旁开0.5寸,是肾经与冲脉的交会穴。肓俞穴对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等有治疗作用,用掌根按揉,每次3 - 5分钟。有次,一位腹痛腹胀的患者前来求诊,我一边为他诊断开方,一边教他按摩肓俞穴,没过几天,他的腹部不适就减轻了许多。
第十七个穴位 商曲穴:商曲穴在上腹部,脐中上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是肾经与冲脉的交会穴。可调理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按摩时用指腹点按,每次3 - 5分钟。有个孩子,因饮食不节,总是腹胀、不想吃饭,家长很是着急。我让家长每天给孩子按摩商曲穴,配合规律饮食,没几天孩子的食欲就恢复了,腹胀也消失了。
第十八个穴位 石关穴:石关穴在上腹部,脐中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是肾经与冲脉的交会穴。对呕吐、腹痛、便秘等有治疗作用,用指腹按揉,每次3 - 5分钟。曾经有位老人,因肠胃不适频繁呕吐、腹痛,我在开药方的同时,指导其家人帮他按摩石关穴,症状很快得到了缓解。
第十九个穴位 阴都穴:阴都穴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是肾经与冲脉的交会穴。可调理腹胀、肠鸣、便秘等,按摩时用指腹点按,每次3 - 5分钟。有位年轻妈妈,产后一直被便秘和腹胀困扰,我教她按摩阴都穴,结合适当运动,一段时间后,她的身体逐渐恢复正常。
第二十个穴位 腹通谷穴:腹通谷穴在上腹部,脐中上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是肾经与冲脉的交会穴。对腹痛、呕吐、腹胀等有治疗作用,用指腹按揉,每次3 - 5分钟。有一回,一位患者因吃坏东西腹痛、呕吐,我一边让他服药,一边教他按摩腹通谷穴,很快他就感觉舒服多了。
第二十一个穴位 幽门穴:幽门穴在上腹部,脐中上6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是肾经与冲脉的交会穴。可调理腹痛、呕吐、消化不良等,按摩时用指腹点按,每次3 - 5分钟。有位上班族,因长期饮食不规律,患上消化不良,经常腹痛、呕吐。我建议他每天按摩幽门穴,配合健康饮食,一段时间后,他的消化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第二十二个穴位 步廊穴:步廊穴在胸部,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可调理咳嗽、气喘、胸痛等,按摩时用指腹按揉,每次3 - 5分钟。曾经有位老人,因肺部不适,经常咳嗽、气喘,我教他按摩步廊穴,配合适当的呼吸锻炼,他的症状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第二十三个穴位 神封穴:神封穴在胸部,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对咳嗽、气喘、胸胁胀满等有治疗作用,按摩时用指腹点按,每次3 - 5分钟。有位患者,因情志不畅,胸胁胀满,还伴有咳嗽。我在为他疏肝理气的同时,让他按摩神封穴,几天后,他感觉胸胁舒畅了许多,咳嗽也减轻了。
第二十四个穴位 灵墟穴:灵墟穴在胸部,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可调理咳嗽、气喘、胸痛等,按摩时用指腹按揉,每次3 - 5分钟。有位年轻人,因运动不当导致胸痛,我教他按摩灵墟穴,结合休息,没过几天,胸痛症状就消失了。
第二十五个穴位 神藏穴:神藏穴在胸部,第2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对咳嗽、气喘、胸痛等有治疗作用,按摩时用指腹点按,每次3 - 5分钟。有位女士,感冒后咳嗽一直不好,还伴有胸痛。我让她在服药的同时按摩神藏穴,很快咳嗽和胸痛的症状都有所减轻。
第二十六个穴位 彧中穴:彧中穴在胸部,第1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可调理咳嗽、气喘、胸痛等,按摩时用指腹按揉,每次3 - 5分钟。有位老人,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经常咳嗽、气喘。我教他按摩彧中穴,配合药物治疗,他的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活质量也提高了。
第二十七个穴位 俞府穴:俞府穴在胸部,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对咳嗽、气喘、胸痛等有治疗作用,按摩时用指腹点按,每次3 - 5分钟。曾经有位患者,因胸膜炎康复后仍有胸痛、气喘症状,我指导他按摩俞府穴,一段时间后,症状逐渐减轻,身体也慢慢恢复。
我全神贯注地聆听着孙思邈先生的每一句话,仔细观察他的每一个示范动作,手中的笔不停地记录着关键要点。在这个小小的医庐里,我仿佛踏上了一段奇妙的中医探索之旅,而孙思邈先生就像那明亮的引路人,用他的智慧和经验,为我照亮前行的道路,让我对中医经络的奥秘有了更深的向往和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