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旷日持久、艰难困苦的论文“攻坚战”里,玉软软仿若深陷泥沼的孤舟,被铺天盖地的资料与毫无头绪的思绪裹挟,举步维艰。
桌上资料堆积如山,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文档晃得人眼晕,光标无情闪烁,似在声声催促,更添几分心慌。刚起了个头的论文,思路却似一团乱麻,任凭她怎么绞尽脑汁,就是理不顺、解不开,焦虑如汹涌潮水,一波接着一波漫上心头,将她整个人吞噬。
开题伊始,玉软软便早早坐在书桌前,满心期许能妙笔生花,可对着空白文档枯坐半晌,手指僵在键盘上,仿若被施了定身咒,硬是敲不出半个字。
那股迷茫与无措,像浓稠迷雾将她层层围困。纠结再三,她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给陈泽渊发去求助信息,没想到,不到一分钟,电话铃声骤然响起,陈泽渊沉稳又温柔的嗓音顺着听筒淌入她耳中:“别慌,咱们一步步理。”恰似一阵春风拂过,瞬间抚平了她心头的焦躁。
不多时,陈泽渊风风火火赶来,连大衣都顾不上脱,裹挟着室外的丝丝寒气,径直走到电脑前。他微微俯身,眉头微皱,目光紧锁屏幕,神情专注地查看大纲,嘴里喃喃道:“这里逻辑跳脱了,论点递进缺环。”
紧接着,拉过椅子紧挨着玉软软坐下,修长手指拿起笔,在纸上沙沙地边写边耐心讲解,温热的手臂不经意间轻触她,引得玉软软脸颊瞬间泛起绯红,心跳也不自觉加快,如小鹿乱撞。每剖析完一段关键内容,他总会歪头,亮晶晶的眼睛满含笑意看向玉软软,轻声问:“宝贝,跟上思路没?”
资料搜集阶段,陈泽渊仿若化身学术领域的“寻宝奇兵”,充分彰显“男友力”。他自如穿梭于校内外各大数据库,那些旁人求之不得、晦涩难懂的学术资源,于他而言就像自家书架上的常读书籍,信手拈来。
凭借多年深耕专业论坛攒下的人脉与独到经验,他精准锁定目标,近五年的核心期刊文献、行业权威报告,经他一双巧手筛选甄别,精华部分逐一摘取、精心整理成册;还多方联络学界大咖、业内精英,收集详实鲜活的企业案例、实操数据,按章节主题分类规整,再用彩色便签细心备注适用要点。资料摞起来厚如小山,每页都浸透着他的心血与用心,仿佛筑起一座坚不可摧的知识“堡垒”,静静候着玉软软按需取用。
攻克逻辑难题时,陈泽渊宛如智慧领航的“灯塔”。他逐字逐句审阅论文内容,遇上逻辑断层,迅速抽出白纸,手绘思维导图。只见他修长手指熟练地将论点、论据分点罗列,再用箭头巧妙串联,推导流程一目了然,边画边耐心解说,眼神专注得仿佛周遭一切都与他无关。碰到论证单薄处,他眼眸一亮,开启“头脑风暴”,旁征博引,一口气列举诸多同类顶尖研究范例,身子前倾,抛出一个个巧妙小问题引导玉软软拓展思维;或是绘声绘色讲起亲身经历的行业案例,细节生动,仿若情景重现,启发她从全新角度剖析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