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瑶的归来,受到了盛大欢迎,这不仅是一场胜利,而是奠定大唐北疆安稳的定鼎之战。突厥战败,各部遭受重创,短时间内再无南下之力,甚至主动递上国书,请求与大唐求和。
李渊笑容满面,看着李梦瑶,语气温和:“桂阳,此次征战,辛苦了。”
李梦瑶端正行礼,神色平静:“臣女不过是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
裴寂大笑:“殿下,这可不是略尽绵力!这可是定鼎之战!突厥已然溃败,如今求和的国书已递上,陛下正准备裁决呢。”
听到此话,朝中众臣纷纷点头,连那些原本不看好这场战事的保守派,此刻也不得不承认李梦瑶的赫赫战功。
随着仪仗队护送,李梦瑶一行人正式入城。沿街百姓夹道相迎,欢声雷动,整个长安城弥漫着胜利的喜悦,这种程度的庆贺规格,甚至可比肩当年隋炀帝攻克吐谷浑时的场景!
入了太极殿,众人落座,话题自然转到了洛阳战局。
李世民首先开口,急切询问:“父皇,洛阳如今战况如何?”
李渊端起酒杯,脸上挂着笑意:“洛阳战场传来捷报,前两日青远侯以白糖为引,施火攻之策,重创窦建德援军,斩敌五千。更妙的是,窦建德本人也因火势过大,被活活烧残,如今已被困洛阳城中。”
李世民闻言瞪大双眼,不可思议地望向李梦瑶——
“桂阳,这……竟然是真的?你家那个臭小子……竟然立下这等战功?”
李梦瑶淡淡一笑,端起酒杯,眯眼瞥了李世民一眼,语气悠然:“秦王殿下,我早就说过,节儿也该捞军功了,你还不信?”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神色复杂地摇了摇头:“确实,节儿这次立了大功,看来……咱们都小看了他。”
此刻,朝中众臣也议论纷纷,纷纷感慨李梦瑶母子皆为战神,大唐能得此等将才,实乃国之幸事!
李世民见洛阳战局已成定局,心头一松,打算在长安稍作休整,再启程赶往洛阳。
席间,众人推杯换盏,整个太极殿沉浸在庆功的喜悦之中。
然而,李渊的注意力却一直落在李梦瑶身上。
她没有像往常一样滔滔不绝,甚至连话都很少,只是安静地饮酒,仿佛整个宴会都与她无关。
她的眼神淡漠,她的笑意藏着疲惫,即便是在这盛大的庆功宴上,她的身影却透着一丝落寞。
直到夜幕降临,她微微眯眼,放下酒杯,语气平静地说道:“父皇,儿臣累了,想先行告退。”
说罢,她起身离席,脚步微微踉跄,但她没有寻求搀扶,独自走出殿门。
李渊看着她离去的背影,心中微微叹息。
他最担心的事情,终究还是发生了——
这场胜利,终究无法冲淡她的仇恨。
她已经报仇了,尧天峰已经死了,可她的心境却并未因此豁然开朗。
她是笑着的,可那笑意没有温度。
李渊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转头对平阳公主说道:“平阳,最近你多去看看桂阳,我怕这丫头想不开”
平阳公主神色一凝,认真地颔首:“父皇放心,儿臣定会看着她,不让她做傻事。”
李渊点点头,心中却仍旧放心不下。
李梦瑶确实累了。
回到公主府后,她什么都没管,倒头便睡。然而,这一觉却并不安稳——
她梦见自己在雨林中奔逃,梦见自己与赵慈景初见时的温柔笑容,梦见自己倒在血泊中,被狙杀的最后一刻,梦见自己绝望地投湖……无数的画面交织变幻,痛苦的情绪在梦境中汹涌翻腾,让她辗转反侧,始终无法安稳入眠。
当她终于从混沌中醒来,眼前的景象让她一怔——
房内人满为患,太医们来来往往,忙碌不停。
李元吉和平阳公主趴在桌案上沉沉睡去,显然是守了她许久。太子李建成和郑观音则在屋内来回踱步,眉宇间尽是焦急。
“你们……都在这干什么?”李梦瑶声音嘶哑,带着疲惫。
听到她的声音,众人瞬间精神一振,纷纷围了上来。
“桂阳!你终于醒了!”郑观音快步走到床前,伸手探了探她的额头,眼底满是担忧。
“我怎么了?”李梦瑶皱了皱眉,嗓音微弱。
“你还问怎么了?”李建成一脸紧张,“你这一昏迷就是五天!我们都快吓死了!”
五天?
李梦瑶愣了一下,回忆起之前的梦境,又仔细感受了一下自己的身体——
她突然意识到,那股深埋在灵魂深处的恨意,似乎消散了。那些属于原主的执念,那些充斥着怨怒的情绪,仿佛在梦境中彻底释放,如今的她,才真正完整地掌控了这具身体。
这一刻,她终于彻底成为了“李梦瑶”,不再是那个被过去牵绊、心怀怨愤的亡魂。
“我没事……”她轻声说道,嘴角浮现出一丝虚弱的笑意,“就是……有点饿了。”
李梦瑶的突然病倒,牵动了太多人。
曾与她并肩作战的战友们纷纷探望,李渊这位老父亲更是亲自派太医昼夜守护,生怕她有什么闪失。而杨师道则是最紧张的一个,几乎每日都在公主府后门转悠,魂不守舍。
得知李梦瑶终于醒来,众人才放下心来。
该离开的陆续启程,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分别前往各自的战区,处理后续战事,李渊也将心思收回,开始统筹整个战局的善后事宜。而杨师道,终于也能安心准备即将到来的科考,不再因焦虑而四处乱跑。
至此,一切归于平静,风波尘埃落定。
然而,属于真正李梦瑶的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