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古代文人圈的天花板,也是史上跨界玩得最溜的斜杠青年。
论文学,他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论书法,他的一部帖子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论绘画,他的一部作品时至今日价值四万万钱。
论医学,他开创了华夏最早的民间救济医院。
论美食,华夏历史上的有六十六道菜都是由他而生的。
论诗词,他是华夏文化历史上独树一帜的领军人物,无论当时还是后来影响力都是第一段的角色。
论教育,他培养出了琼州这种华夏最南部的穷乡僻壤的历史上第一位举人。
论为官,他官至中央高官礼部尚书,真正的天家相公。
论政绩,他所出仕的地方都有百姓为其树立功碑作传。
他的一生,无惊天动地之举,也没有一本像《三国演义》一样的通俗小说去讲述他的故事。
但他的名气却在华夏上到帝王将相下到贩卒小吏人人熟知。】
“唐宋八大家之一。”
“那不管怎么说,肯定也有我大唐的人了,”长孙无忌乐呵呵的道:“臣先来斗胆猜测一下,接下来的这个人物应该出自我大唐。”
李世民哦了一声,好奇大舅哥怎么这么笃定。
长孙无忌道:“宋朝的人物都是意难平之人,已经出现过的辛稼轩这样的英雄好汉一个时期都难见一个,宋朝这样的朝代还能拥有很多个吗?”
“但看天幕对这未登场之人的谜题介绍,都知道这是一个各处开花的名士,肯定是生活在一个和平鼎盛的时代的,那个宋朝连大一统都不能完成,怎么会有这样的和平鼎盛时期?”
二凤陛下微微颔首,甘露殿内其他人也是如此,这个长孙无忌说的好有道理!
而且,琼州这个地方众人也很熟悉。
贞观五年,朝廷于崖州岛设琼州府,州治于琼山县,这个可是他大唐才新建的州府。
【当轩冕荣华和踽踽独处,在一个人生命的历程中交替出现。
当无穷无尽的磨难袭来 ,如环无端。
智者总是可以在岁月变换中学会洒脱,以足够的勇气和力量蔑视身外的一切。
他就是全能型人才,北宋苏轼苏东坡是也!】
长孙无忌:“......”
大舅哥有点尴尬的低着头用脚扒拉了几下地板,刚才自己信誓旦旦的模样可是让众人都看见了。
哎呀,你说老夫我着什么急啊,天幕他肯定会说出来此人是谁啊!说出来之后,咱再向陛下夸赞大唐的人才不好吗?
可现在已经晚了。
长孙无忌都不敢相信长安城里明天又会有什么样关于自己的新闻了。
【苏东坡与苏轼是两个毫不相干的人,很多人包括主播小时候也以为他们是两个人,后来才发现他们就是一个人。
那个宰相胚子、清冷才俊,志大才丰的苏轼,他生命的起点是眉州。
而这个文坛巨匠,光彩照人,洒脱豁达的苏东坡,他的生命的起点却是在黄州。
当然,苏轼是一只蛹,而苏东坡是一羽蝶。这种蝶变是在黄州完成的,而促成这种蝶变的,正是那次贻笑千古的文字狱“乌台诗案”。
接下来我们就来走进苏轼破茧成蝶成为诗家三仙的“词仙”的一生吧!】
英宗皇后高滔滔看到自己的偶像出场,眼里的小星星都要冒出来了。
如果说现在流行给喜欢的主播打赏,而打赏最多的就被称作榜一大哥。
那么这位在历史上同样叱咤风云,一生经历四帝王的大宋太皇太后高氏,在苏东坡的面前,就是一个彻底的小迷妹、榜一大姐!
英宗夫妻二人都是苏东坡的粉丝,“苏东坡啊?哀家可算是看见该上榜的人出现在天幕了。”
高滔滔的老眼现在也不花了,“之前上榜的那都是些什么人啊?虽然本事可以,但哀家看来还是小家子气太多,难登大雅之堂!就那个李后主这样的亡国之君,也配上天幕?”
“只有苏子瞻这样的大才子,无论诗词散文还是做官样样成才的,才配上天幕这种神迹嘛!”
【苏轼于宋景佑三年出生于眉州眉山,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裔。
其父苏洵是古文名家,为他取名为苏轼,苏轼之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不可或缺之意。
就是希望他能默默无闻的扶危救困,有不可或缺之意。
然而,你别看苏洵给儿子取名这么有文化,然而苏洵年轻时整天就是不学无术,只知道四处游玩。
直到娶妻之后才开始自我反省,随后发奋图强的。
所以《三字经》里的那一句:“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说的就是苏洵。
放到咱们现在用流行的话语来讲就是:这不是我的黑历史,而是我的来时路。】
曹操不以为然,这不就是大器晚成嘛,自己手下也有一个叫做崔林的人,年轻的时候本事一般,成年之后也比不过自己的族兄弟们,但是现在崔氏最有本事的人就是他。
“孤年少时也不好读书学习,整天就和袁本初混在一起肆玩,可不一样在如今做出来一番事业吗?”
“在孤看来,人什么时候开始努力都不晚,重要的是肯下决心去改变。”
“这个苏老泉看来也是个大器晚成之人,而天幕之人则是他的儿子,这下子有意思了,哈哈哈哈!”
成都
“苏东坡!苏轼!”庞统恍然大声的道:“天幕多次出现过这两个名字,无论是天幕的提及还是后世人的评价中,总是能看见这两个名字的出现,我还以为这是两个人呢!”
很显然,庞统也有着如主播一样的错觉。
“此人能屡次被天幕和后世人提及,我早就想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杰了!”
“没想到,关于此人的盘点,居然会放到这里!”
孔明道:“亮记得此前天幕说过苏东坡的一首诗《水调歌头》,从此再无中秋佳作能与之相比,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此人本事绝对不虚啊!”
季汉的众人七嘴八舌的讨论着自己的观点,刘备感慨道:“备这一生能将光复汉室这一项事情做好就心满意足了,此人却跨了多个行业,且留下了响彻的名声!”
人比人,真是气死人啊!
这时候大家也才被刘备关注的地方缓过神来,好气啊!怎么有人会这么聪明和厉害?
不对,貌似我们的身边也有一位触类旁通,艺多不压身的大佬......
......
北宋
苏洵有点尴尬了,果然年轻的时候还是收敛点好,没想到自己的黑历史能被记载下来。
我都一把岁数才考上的进士,我儿子年少成名,该不会是儿子出了风光后人们才把我的历史扒了出来吧?
“老头子没想到也靠儿子的脸登上了天幕,虽然只是提及的一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