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军事能力碾压白起,治国能力超越商鞅,纵观整个历史长河里那个名臣武将层出不穷的春秋战国时代,唯独他是神一般的存在。
他单枪匹马无论去哪一个国家做官,哪一个国家就会因此强大!
他到哪一个国家练兵,哪一个国家就会因此无敌!
他与各国交战了六十七场,胜了六十四场,其余三场则是平局。
常言说儒家圣人孔子,亚圣孟子,而兵家至圣是孙子,亚圣就是他了。
他就是战国时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吴起。】
“原来是吴起啊!”刘邦以为又是哪一位后世的神仙级名将呢,原来现在又是一位东周时候的名将。
“此人的口碑可谓是两极分化,赞叹欣赏他的认为他是千古级别的谋臣武将。讨厌他的人,认为他是一个卑鄙无耻毫无廉耻的小人。”
刘邦回忆起吴起在世人眼中的形象和史书对他的各种记载,道:“若是真的以武事来论的话,吴起此人还真是当之无愧能上这个武庙十哲啊!”
【吴起,这个名字在战国史上绝对是自带高能预警的存在。他是军事家,也是政治家,还是个“狠人中的狠人”。他一生干过的事儿,每一件都让人直呼“离大谱”,但他的才华又让人不得不服。
要说吴起的标签,那就是“能打、能拼、能狠”。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位“战国第一奇才”的传奇人生。
别看卫国不大,但出人才。吴起、商鞅、吕不韦、荆轲都是卫国人。
吴起出身还是比较好的,家族富足,号称“家累万金”,但吴起的理想并不是做一个富家翁,而是积极要求政治进步的热血青年。
满脑子都是建功立业的梦想,就像现在那些怀揣创业梦的热血青年,只不过他的舞台是在刀光剑影、权谋交错的古代。
刚开始,吴起一门心思扑在仕途上,想在政治上大展拳脚。可命运这玩意儿跟他开了个大玩笑,他家有钱,想花钱给他买个官当当,结果呢?
钱花出去了,官没捞着,还把家里的积蓄折腾得差不多了。他的那些乡亲们都嘲笑他,这可把吴起气坏了,吴起一怒之下,手起刀落,一顿“咔嚓”就杀了三十多个嘲笑他的人。
虽说当时是春秋乱世,但一次杀三十多人这事儿也是大事,这下老家肯定是不能待了,赶快跑路吧!于是吴起逃离了卫国,在逃离卫国时曾发下誓言:“不当卿相,决不回卫。”
吴起离开卫国后,跑到了鲁国,拜在孔子的弟子曾参之子曾申门下学习儒术。你可别以为他学习了儒家文化就会从此变成了文绉绉的儒生。这哥们儿骨子里的那股子刚猛劲儿可没改。
鲁元公十七年,齐国来攻打鲁国,鲁国国君正愁没将领呢,吴起心想,机会来了!可鲁国那些大臣们不乐意了,说吴起的老婆是齐国人,他肯定不靠谱。
万一他老婆在枕头边一吹风,这小子投敌了怎么办?
吴起听说鲁君犹豫不决,直接干了件惊天动地的事:他回家二话不说把老婆杀了,还把人头带去见鲁君,表示自己跟齐国“断绝关系”。
这可把大家吓了一跳,老婆说砍就砍,这人也太狠了吧!
不过他也因此得到了鲁国的兵权,带着兵就把齐国打得屁滚尿流。打赢了仗,吴起觉得自己要走上人生巅峰了。可惜,他又一次高估了自己的人缘。
可打完胜仗后,鲁国那些人又开始嘀咕了,说吴起这人太残忍,不能留。
吴起虽然战无不胜,可为人实在是太狂了,目中无人,尤其看不起那些只会拍马屁的贵族和大臣。
这下可好了,这帮人联合起来在鲁君面前疯狂“打小报告”,把吴起的黑历史翻了个底朝天。什么“杀人狂魔”“不忠不孝”“薄情寡义”,这些帽子全扣在了他头上。
鲁君一听,这小子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连自家母亲死了都不肯回去奔丧,这种人太冷血,不能留在鲁国!
于是,吴起刚凯旋回国没多久,就被“体面”地赶出了鲁国。吴起心里苦啊,他只想好好当个将军,却因为性格问题屡屡碰壁。
吴起没办法,又得卷铺盖走人。
这就是吴起“杀妻求将”的故事。关于吴起杀妻求将的事情,只有《史记》中有记载,其他的史书都没有写吴起杀妻。《韩非子》曾载吴起在离开卫国时休妻。】
春秋时期
夫子正在感叹他儒家不愧是后世的第一学派,虽然倡导的仁义的学术,但是就连这等同时期的名将猛人都是他的徒孙教导出来的。
但是紧接着《史记》这个记载出来的事情又让夫子脸色瞬间黑了下来了。“荒唐啊!岂能因为功名而做出这种不义的事情呢?”
但后面天幕又解释着说道:此事只有在《史记》里有相关的记载,其他的史书里面并没有提他杀妻这种事情。
比较早的《韩非子》也只是说他好像在卫国老家的时候就已经离婚了。所以一想起来自己之前看过的那些后世盘点的离谱野史,夫子才舒缓了一口气来。
“估计又是后世闲的没事干故意编纂出来的野史吧?”
“我儒家教导出来的学生,怎么可能这么无义无礼呢!”
【离开鲁国后,吴起又来到了魏国。
这可算是他的人生转折点。
在魏国,魏文侯那可是个识货的主儿,一眼就看出吴起是个人才,马上重用他。吴起也不含糊,带着魏军就跟秦国干上了。
他在河西地区那可是威名远扬,打得秦军节节败退,一口气拿下了河西之地,设立了河西郡,吴起担任首任郡守。
在任河西郡守期间,创建了名震天下的魏武卒。这魏武卒可不得了,个个都是精锐中的精锐,训练有素,战斗力爆棚,媲美现代的特种兵。
据《吴子》记载,吴起在河西期间,“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钧解。辟土四面,拓地千里,皆起之功也”。
76战,64胜、12平、0负。这等牛逼的战绩固然可能有夸大的成分,但也足见吴起爆棚的战斗力。
在吴起攻取河西之地不久,魏文侯又派吴起、乐羊合击中山,历时三年,魏军占领中山国。】
“昔年魏国有魏文君这样贤明有志争霸的君主,又有吴起这等谋臣武将的辅佐,才能让魏国成为了当时最早的碾压群雄的诸侯。”汉文帝刘恒喃喃的道。
“鲁国国君不知真人本事,只是因为小人的攻讦就要赶走这样的功臣和能人!”
“魏国国君却能不计较吴起的脾气所带来的流言蜚语,反而相信自己的识人之术和吴起的本事人品!所以魏文侯成功了!”
机会给你鲁国也不中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