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防空洞的砖缝渗出猩红色液体,林晓的检测仪刚触及墙面就冒起青烟。LEd屏幕跳出\"汞含量超阈值\"的警告,数值是三峡库区安全标准的七百倍。
\"这些不是普通渗水。\"她刮下砖缝结晶,显微镜下汞珠正在菌丝网络中流动,\"整个山城的地下管网都成了重金属输送带。\"
陈阳的卫星终端突然收到加密坐标,定位在嘉陵江畔废弃的钢铁厂。无人机掠过厂区时传回诡异画面:生锈的高炉表面爬满藤壶状金属瘤,每个瘤体都在规律收缩,将暗红液体泵入防空洞通风口。
赵大勇的液压剪钳开铁丝网,王硕的辐射仪立刻啸叫起来。厂区地面积水映着不自然的金属光泽,陈阳的战靴刚踩上去就陷进胶状物——汞合金溶液正将整片厂区凝固成镜面。
\"地下十五米有热源活动。\"王硕的声呐显示三维结构图,\"是抗战时期修建的防空洞改造的,但...\"他咽了口唾沫,\"生命探测显示两千个休眠信号。\"
突击队顺着排污管潜入地下,防毒面具很快蒙上汞蒸气。转过第三个弯道时,林晓的手电筒照亮了令人窒息的场景:三十米高的地下溶洞内,七百具缠着铁链的青铜人俑呈八卦阵排列,每个人俑眼眶里都流淌着水银,在地面汇聚成《禹贡》记载的九州河图。
\"他们在用秦朝汞炼术改造地下水!\"林晓的基因密钥划过青铜人俑,激活了隐藏的投影——汞液河图突然立体化,标注出长江流域所有重金属污染源。
枪声在溶洞内炸响。五个穿铅防护服的身影从暗处冲出,他们的机械臂喷射的不是子弹而是汞合金丝。陈阳侧身翻滚,合金丝擦过青铜人俑,整具人俑瞬间暴长成金属巨树,枝丫间垂落的汞珠如毒蛇吐信。
\"不能破坏人俑!\"林晓拽着赵大勇后撤,\"这些是活体反应堆的冷却装置!\"
陈阳的菌丝手臂突然刺入地面,银色纹路顺着汞液河图蔓延。当纹路触及溶洞中央的青铜鼎时,鼎身饕餮纹突然转动,露出内部精密的齿轮组——与都江堰出土的东汉水则仪如出一辙。
\"这不是简单的污染。\"林晓将基因密钥插入鼎耳,\"他们在用大禹治水的原理逆向改造长江!\"
全息投影骤然亮起,整个长江流域的地下水系清晰可见。深蓝集团在重庆、武汉、南京三处改造的汞炼装置,正将重金属污染塑造成新的地下河系。王硕的平板突然黑屏,最后传回的画面是南京长江大桥桥墩上暴长的金属珊瑚。
\"去动力舱!\"林晓踹开暗门,眼前是明代修建的地下火井——二十台抗战时期遗留的蒸汽机正在超频运转,将汞蒸气压入岩层裂缝。父亲1958年的工作证卡在仪表盘上,泛黄的证件照里还夹着长江水利委员会的徽章。
赵大勇的塑胶炸药刚贴上输气管,整座溶洞突然震颤。汞液河图沸腾翻滚,凝聚成三米高的金属巨浪。陈阳的菌丝手臂不受控地刺入青铜鼎,蓝银纹路与汞液展开拉锯,迸溅的液态金属将岩壁蚀出蜂窝状孔洞。
\"接住!\"王硕抛来冷冻的噬汞菌试管。林晓将菌液注入青铜鼎的观测孔,鼎内突然传出龙吟般的嗡鸣——这是父亲根据都江堰鱼嘴分水原理设计的声波净化装置。
汞液巨浪在空中凝固成金属暴雨,陈阳用身体护住林晓,菌丝纹路在背部结成生物护甲。当最后一声龙吟消散时,青铜人俑集体转向,眼眶里流淌的不再是水银而是清澈的地下水。
三个月后,长江航拍画面显示南京段的金属珊瑚开始褪色。林晓站在改造后的防空洞观测站里,蓝银菌丝在青铜鼎内安静繁衍。陈阳拆下染成暗银色的战术背心,肩胛骨处的菌丝网络已与皮肤完美融合。
\"最新数据显示,下游汞含量下降90%。\"王硕调出全息投影,长江水系图闪烁着星罗棋布的蓝点,\"这些净化节点分布与《水经注》记载的古代水利工程完全重合。\"
深夜检修时,林晓在青铜鼎内壁发现阴刻的《禹贡》片段。在\"导汞入海\"的篆文旁,父亲用钢笔写着:\"治水先治源,治源先治心——林远山 1982.9.12\"。
江风穿过防空洞的观测孔,带来远处货轮的汽笛声。某艘未申报的运输船正在深夜排放污水,但汞液尚未扩散就被菌丝网络捕获,在江底凝聚成闪亮的金属玫瑰。这场始于大禹时代的治水长征,终于在基因科技与青铜文明的碰撞中,找到了新的平衡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