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月英脸上浮现出自嘲的笑容。
“怎么会没用呢!”
“这连弩非常巧妙,可以同时发射十支箭,威力多大啊!”
“回头我就把这份设计图呈给主上,让他召集工匠悄悄批量生产。”
“我相信,不久之后,这个连弩一定能派上大用场!”
蒋华强化着图纸,小心翼翼地收好,笑着连连称赞。
黄月英见自己的成果能得到蒋华强这样的高度评价,自然是非常高兴。
“月英,你这次可是立了大功。”
“你想要什么奖赏,我先替齐公答应你,你说吧。”
蒋华强心情非常好,直接表示要给她奖励。
毕竟这个连弩相当于冷兵器时代的机关枪,其威力不容小觑。
这东西一旦暗中造好了,将来就能作为秘密武器,给敌人一个措手不及的打击。
可以说,黄月英献上的这个连弩,抵得过数万精兵。
这么大的功劳,怎么能不奖励。
“无论我想要什么,蒋令君都能答应吗?”
黄月英目光闪烁,抬头看着蒋华强问道。
蒋华强笑着说:“当然,只要是我能办到的事。如果你让我去摘天上的月亮,那我就无能为力了。”
黄月英忍不住笑了起来。
定了定神后,她鼓起勇气说:“那我想让蒋令君……”
话还没说完,羞涩涌上心头,让她又咽了回去。
毕竟作为一个大家闺秀,哪有主动要求人家娶她的道理。
作为一个饱读诗书的才女,黄月英还是有一定的矜持感。
“你想让我做什么?”
蒋华强追问。
黄月英好不容易鼓起的勇气,瞬间消失了,红着脸说:“我还没想好,容我再想想。”
蒋华强也不逼问,微笑着回答:“也好,不急,你慢慢想。”
“等我打赢这场仗,下次见面时你再说也不迟。”
说完,蒋华强便立即上马。
就在他准备策马离去时。
黄月英追上去几步,红着脸大声问:“蒋郎,不管我想要什么奖励,你真的都能答应吗?”
蒋华强头也不回,挥着马鞭说:“当然,只要我能办到,你想要什么我都给你。”
话音未落,他已经策马远去。
许褚等人紧随其后,眨眼间都走光了。
“有了这句话,即便你去了北方不再回来,我也一定会去找你……”
黄月英望着蒋华强远去的背影,轻轻抿唇,低眉浅笑。
……
新野城,驻军营地。
“蒋令君?”
“你怎么会来新野?”
营帐内,当黄忠看到深夜来访的蒋华强时,大吃一惊。
蒋华强也不再隐瞒,将全部计划告诉了黄忠。
黄忠恍然大悟,顿时兴奋不已,惊喜道:“原来主上东归徐州,居然是蒋令君的声东击西之计!”
“东线只是虚张声势,西线才是真正的战场!”
之前刘备让他守卫新野时,他还有些失望,觉得错过了与袁绍决战的机会,心情很失落。
如今突然之间,西线成了主战场,建功立业的机会突如其来,这位长沙猛虎怎能不喜出望外。
“时不我待,我们要跟袁绍抢时间。”
“汉升老将军,你即刻率新野的兵马北上吧。”
蒋华强催促道。
黄忠脸上的兴奋消失,眉头微皱,为难道:“蒋令君啊,倒不是我怕颜良那个家伙。”
“只是我只有五千人马,而颜良那边有两万兵力镇守宛城。”
“你让我以五千人马去攻打两万人的宛城,是不是有点为难我了?”
蒋华强嘴角浮起一抹诡笑,反问道:“我什么时候说过让你老将军以五千兵力硬攻宛城了?”
黄忠愣住了,眼神迷茫。
蒋华强却指向地图上的一点:“我们要把颜良引到这里,在这里消灭他的两万兵马,然后轻松拿下宛城!”
黄忠心头一震,顺着蒋华强所指的地方望去。
博望坡!
博望坡?
黄忠盯着那个不起眼的地名,眼神里充满了困惑。
袁谭的任务是让颜良守住宛城,坚守不出战。
既然如此,怎么把颜良引出来?
何况,博望坡距离宛城至少有三十余里。
黄忠无法理解蒋华强的意思,拱手道:“恕我愚钝,还请蒋令君明示。”
蒋华强走到地图前,抬手指着一处。
“颜良是河北第一猛将,袁绍非常宠爱他,他为人骄傲自负,认为吕布死后,他就是天下第一武将。”
“而汉升老将军您,在荆州蛰伏了十几年,虽然武功高强,但却名声不大。”
“想象一下,像您这样一位没有名气的老将,率领五千士兵就去挑战颜良,攻打由两万魏军守卫的宛城。”
“以颜良那自大狂妄的性格,他会看得起您吗?他会躲进城中不出,等着让您攻城而被天下人嘲笑吗?”
蒋华强眼神意味深长,缓缓地说出了他的计划。
黄忠思考了一会儿,眼睛突然亮了起来:“蒋令君,您的意思是想激怒颜良,让他主动出击与我交战。”
“到时候,我假装打不过他,故意败退,把他引到博望坡,再设下埋伏歼灭敌人?”
黄忠毕竟是名将,听到这里也猜到了计谋的大致方向。蒋华强微微点头,笑了笑并没有多说。
黄忠豁然开朗,不禁感叹道:“蒋令君对人心的把握真是了不起,连颜良的性格都被您摸得清清楚楚,今天我真的见识到了。”
“您的这一策略确实是以少胜多、智取宛城的好办法。”
说完赞叹之词,黄忠还是有些好奇:“只是这埋伏的地方为什么选择了博望坡呢?那儿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蒋华强蹲下身,在地上又画了起来解释说:“博望坡两侧有山林,非常适合隐藏部队,中间地势狭窄,不利于大量兵马展开。”
“这样的地形,黄老将军应该很清楚,最适合设置埋伏了。”
“所以,咱们选择在博望坡对颜良进行攻击。”
黄忠一下子明白了过来,但又惊讶地问:“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也是蒋令君第一次来到南阳,怎么会对这儿这么熟悉,特别是博望坡的地貌特征都了如指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