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我们投!”
最终,两人都在稀里糊涂的情况下入了局。
两人的能量虽然很弱,但不是还有蜀王府嘛。
只要这边运作的好,就不怕两大门阀不入局。
卢氏祖坟:没错,是我冒黑烟了!
……
一晃眼,时间已经来到六月初。
齐聚几万人的建筑工地,建设速度毋庸置疑。
定襄城北方学院院区,如今已经正式建设完毕。
而李恪的店铺销售任务,也终于顺利完成了。
【叮,任务完成,缝纫机制作工艺已发放】
500间商铺的销售任务,刚开始进展比较缓慢;
可后面越来越快,就跟裂变似的。
若非期房交易的模式太过前卫,好多人接受不了,进度只会更快。
得到缝纫机制作工艺,李恪心里说不出的激动。
古代民生的几大问题:有饭吃,有衣穿,有活干。
有衣穿,这一项目前起码有了着落。
但现在已经6月初,衣物的需求紧迫程度远不如冬季。
至于‘有饭吃’这一项…
除了贞观犁,高转筒车之外,目前似乎进度确实拉胯。
李恪是有系统没错,可这系统只提供技术,又不给实物…
至于土豆、红薯之类的亩产神器,原产地都在南美洲。
若是想得到这些,他只能提前开启大航海时代。
可目前船舶制造工艺还不够成熟,时机未到。
可杂交水稻这玩意儿,授粉大约是7-8月份。
眼下已经是6月上旬,组建农学院看来势在必行了!
“是时候加快进度了!”李恪暗下决心。
【叮,检测到宿主忧虑民生吃饭问题,触发特定任务】
【任务:一周之内成立农学院,组建杂交水稻科研小组,奖励:杂交水稻培育技术】
【宿主是否接受任务】
【是\/否】
轰——!
这项任务一出,
顿时在李恪脑海中掀起滔天巨浪。
杂!交!水!稻!
众所周知,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是在1973年。
而这项技术的突破,离不开袁.隆.平院士团队以及全国13个省市,18个科研单位之间的科技协作。
在杂交水稻问世之前,粮食的产量一直很低。
60年代甚至还闹过闹饥荒,不少老百姓被饿死。
但自从有了杂交水稻后,全国人民都吃饱了饭。
虽然有句话说得好——
邻居屯粮我屯枪,邻居就是我粮仓!
但如今各国粮食产量都低的要命,哪儿来的粮仓?
所以任务一出,李恪表示:
但凡犹豫一秒,都是对袁爷爷的不尊敬。
他立马默念道:“系统,接受任务。”
【叮,任务领取成功】
领取完任务,李恪立即开始着手安排。
由于目前手头堆积的项目比较多,李恪还特地整理了一下。
经过整理,他发现手头的任务大致如下:
第一项:‘章丘铁锅制作工艺’已经吃灰挺久了。
这次必须得安排上,争取把炒菜端上唐人的餐桌。
而章丘铁锅的锻打手艺,不用多说,简直杠杠的。
可以预测到,铁锅一经推出必定能风靡整个大唐。
第二项:学院院区既已建设完毕,那纸和笔自然少不了。
造纸术不用多说,其实早就该安排上了。
铅笔加工,此前已经发现石墨矿石,剩下的就是研发了。
虽然在大唐毛笔才是主流,但毛笔弊端并不小。
最大的弊端就是很废纸,书写速度还特别慢;
因此,铅笔加工技术立项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了。
当然,粉笔和黑板早就已经配备完毕了。
第三项:缝纫机制作工艺的立项也得加紧。
之前已经研发出了珍妮纺纱机以及飞梭织布机。
若是能把缝纫机也研发成功,实现量产,
就能掌控从原材料—→成衣的整条生产线。
而目前最紧急的,莫过于如今农学院的成立;
以及杂交水稻科研科研小组的组建。
……
当天下午。
整个定襄城的人都得知了一条消息。
[大唐北方学院揭牌仪式于明日举行,职业学院和农学院率先开班]
[职业学院第一批招生名额为300,具体细节参考招生简章]
[农学院第一批招生名额为300,具体细节参考招生简章]
[另,农学院招聘200名科研人员,要求:有5年以上务农经验的男性]
[揭牌仪式时间:明日辰时]
[地址:大唐北方学院校门口]
并且,为了照顾到所有人。
蜀王府还特地宣布,明日上午全员放假。
“这职业学院~是个什么学院?”
虽然此前已经开过一次班,但仅在小范围普及。
而博鲁父子那一批‘泥瓦技术班’学员,仅100人不到。
那一批‘泥瓦技术班’的学员,运气简直好到爆炸。
不仅有老泥瓦匠手把手传授技术,还有现成的工地实习。
理论实践相结合,技术那叫一个突飞猛进。
如今,大部分学都已经能独当一面了。
“听说是个学手艺的学校,博鲁父子俩应该知道。”
刚好就有知道内情的人,就将父子俩给道了出来。
若是说其他人,牧民们可能还未必知道。
但博鲁父子二人,大家伙可都清楚的很。
毕竟两人之前和他们一样,都是牧民出身。
而现在,父子俩已经摇身一变成了工地上的技术工。
“走走走,抓紧去打听一下。”
“必须打听一下,搞不好以后也能混成技术工。”
怀揣着憧憬,一群牧民结伴而行打听消息去了。
而另一边。
老田这群人是当初跟着李恪从长安城过来的。
身为老实本分的农民,老田务农有几十年了。
考虑到这些人都是从长安跟过来的,忠心可嘉。
为了照顾他们,李恪特地把他们安排进了蜀王府麾下的工厂。
在得知消息后,老田立马找到了几个老兄弟。
“听说了么,殿下现在需要有种地经验的农民。”
老田也不拐弯抹角,开门见山地说道。
“当然听说了,老田你有什么想法?”
几个老兄弟一时间也拿不定主意。
他们所在的是生产羊脂皂的作坊。
不但工作轻松,而且待遇也很不错,一个月足足800文。
最关键的是,还能和家人在一起工作。
这样的生活,说实话他们挺满足的。
让他们突然回去种地,多少还得考虑一下。
可老田就不一样了,他孑然一身,了无牵挂。
支撑他活下去的唯一目的,那就是向殿下报恩。
“殿下现在需要我们,做人可不能忘本!”
老田眉头都不眨一下,义正言辞地说道。
他们本就是蜀王庄的人,没少受殿下照拂。
而现在,考验他们的时候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