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看着下面跪着的几人,除了凤云脊背挺直,其余人都猫着腰,这么一对比,越看越嫌弃。
“是你们三个把二皇子带去的西月楼?”
皇上没有直接指明,黄河三人也不知道皇上说的是不是他们,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终都害怕的跪头应“是。”
“是谁牵的头?”
郭一铭和杜子章齐齐看向黄河。这一番动作,不用他们回答,殿中众人也都明白了。
“威武将军,你治军向来严格,怎么连自己的儿子都管束不了?”皇上目光直射威武将军。
威武将军是实实在在的莽夫,平时就自傲得很,也都不屑和文臣为武,自然也有许多大臣对他不喜,今日他跪在殿中,多数大臣心里都暗喜,都等着看他的笑话。
被点了名的威武将军战战兢兢的回:“臣除了上朝,多数时间都在军中,管教儿子之事都交给了夫人……”
没等他说完,皇上便接下了他的话:“如果威武将军是觉得军中事情太多,让你没时间教儿子,朕可以派人给你分担一些。”
派人跟他分担?那不是削弱了他的权利吗?威武将军虽是莽夫,但也不会蠢到连这话外之意都听不出来。
怕皇上一气之下真的给他的身边插人,威武将军赶紧磕头:“臣不是这个意思,臣知罪,回去定好好管教。”
皇上的视线由威武将军身上转到礼部侍郎身上,“最近礼部都在忙着太子册封的典礼,礼部侍郎是不是也没有时间管教儿子?”
有了威武将军的前车之鉴,礼部侍郎直接做出决定:“臣惶恐,回去便禁了他的足,没学好绝不放他出来。”
杜院首只忠于皇上,也不在殿中,皇上略过杜子章,视线来到护国公身上。
见皇上视线落在自己身上,护国公抢先皇上一步开口,讷讷道:“皇上,我儿子就去下个棋,也没犯什么大错……”
他都还没说话,护国公就先护上了,皇上不满道:“下棋非得去西月楼?”
不管如何,护国公今日就护凤云到底了,所以是不会说西月楼的不是的。
“西月楼是正经卖艺的地方,礼郡王也常去,皇上可以问问。”护国公不嫌事大的看向悠闲坐着的礼郡王。
皇上怒瞪了护国公一眼,皇上本来也没指望护国公能说什么软话、好话,没想到他为了给自己儿子去西月楼找个正当的理由,把礼郡王都拉上了。
皇上也不好当众问礼郡王西月楼之事,迅速转移了话题:“西月楼是什么地方暂且不论,先来说说二皇子和凤云起争执之事。”
“皇上,御史弹劾二皇子之事一句两句话也说不清,云儿这腿之前为救三皇子摔断了,一直没治好,前几个月才又断腿重接了,不宜久跪,您看……”
护国公真是大胆,不想自己儿子跪着,竟敢打断皇上的说话。
大臣们都等皇上的怒火烧向护国公。
跪着的几人反倒是一脸希冀,心中暗喜,跪这么一会,膝盖都隐隐作痛,他们也不想跪着。
皇上怒视着护国公,心里倒是赞赏起护国公的护犊情深,都到这份上了,还不忘给自己儿子说情。
在这大殿中跪着,还能如此从容淡定,相比于跪在凤云旁边那几个,皇上更欣赏凤云。
皇上看向跪得笔直的凤云,想到刚刚护国公说的断骨重接,那得承受多大的痛苦?皇上心下不忍,便把他叫了起来:“凤云,你站起来回话吧。”
“谢皇上隆恩。”凤云磕头道了谢,才缓缓站起来。
皇上威严道:“凤云,你从头到尾说说,不得有所隐瞒。”
凤云把自己去西月楼,然后又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遇到的二皇子,还有跟二皇子的对话,都详细的说了一遍。
听凤云这么一说,还真是二皇子无理在先,但凤云这不畏皇权的气势跟护国公一样,只要占了个理字,父子俩到哪都不让。
凤云这性子让皇上想起了自己还是皇子的时候,护国公也跟现在的凤云一样,只要自己认为对的事,他才不管面前之人是何身份,都要据理力争一番。那时候的他也常常被护国公的态度给气得不行,理论归理论,不过最后帮他最多的也是护国公。
“如果你所说的属实,那这次之事确实是二皇子的不是。”皇上眼神凌厉的看着凤云。
听皇上这语气,明显是相信了凤云说的话,之前一直被护国公怼的大臣又站了出来,“皇上,这事也不能听凤云一人之词吧?万一...”
护国公今日抢话是抢上隐了,都没让他说完,“万一什么?林大人是想说云儿说了慌话来骗皇上?如果云儿在这大殿上说了慌,我便打断他的双腿,从此不让他出府丢人现眼。”
凤云幽怨的看着护国公昂起的后脑勺,心里腹诽:真是亲爹,还好他没说谎,要不刚好的腿真要被亲爹给折腾没了。不过也很欣慰护国公能在大殿上这么护着他。
护国公是护犊子,但也真暴力,殿中跪着的黄河三人都吓得瞄着自己的双腿,如果他们不说实话,是不是也会被皇上打断腿?不能想,再想下去,连跪都跪不稳了。
尽管护国公这么说,还是有大臣不满道:“护国公,大殿之上,皇上面前,你还不让人说话了?”
金銮殿上,皇上面前,捂大臣的嘴,这么大顶帽子扣下来,要是别人,早就跪下向皇上认错了,可护国公不是别人。
护国公语气坚定的说:“说话就好好说话,不能编排我儿子。”
“你……”那大臣竟无言以对,一甩袖子站了回去。
皇上睨了护国公一眼,心里在想:护国公今日是不是吃错药了,战力这么足。
皇上看向礼郡王,语气缓和了些,“皇弟,你也在场,你给诸位大臣说说,凤云所说,是否属实?”
礼郡王多年未上过朝堂,也从未站队哪个皇子,对于二皇子和凤云起争执之事,在场最有说服力的就是礼郡王这个见证之人了。
皇上这一问,大臣们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