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诗为证:
那姜子牙金台拜将,那场面,就跟飞仙似的,威风凛凛,斗大的黄金挂在肘后,可神气啦。之前他一直盼着能有大作为,就像梦到熊罴这种祥瑞才踏实,年纪一大把了终于迎来了出人头地、面见天子的机会。他延续着周室的先辈基业,在齐国封地上立下规矩,开启了后世贤能辈出的好局面。这福寿双全的事儿,一般人可真赶不上,他作为帝王的老师、一国的丞相,这事儿古今都传得沸沸扬扬呢。
话说姜子牙抓住了洪锦,心里就琢磨着龙吉公主那边肯定大功告成了。他把洪锦押到宫殿台阶下。不一会儿,龙吉公主走进相府。姜子牙赶忙起身,客客气气地说:“今日公主立下这么大的功劳,可真是社稷和老百姓的福气啊!” 公主回应道:“我从高山下来,还没给丞相您立下啥像样的功劳呢;今天抓住洪锦,就听丞相您怎么处置啦。” 龙吉公主说完,就回自己清净的屋子去了。姜子牙吩咐手下把洪锦推到殿前,问道:“像你这种违抗天命、瞎折腾的家伙,还想全身而退?门儿都没有!” 接着下令:“推出去,砍头示众!” 南宫适担任监斩官,就等着行刑命令一下,手起刀落。正准备动手呢,突然有个道士急匆匆地跑过来,气喘吁吁,嘴里直喊:“刀下留人呐!” 南宫适瞧见了,可不敢轻举妄动,赶忙跑进相府,禀报说:“启禀丞相,末将正要斩洪锦,有个道士大喊‘刀下留人’。末将不敢自作主张,特来请您定夺。” 姜子牙说:“有请。” 没过一会儿,那道士来到殿前,跟姜子牙行了个稽首礼。姜子牙问:“道兄从哪儿来呀?” 道士说:“贫道是月合老人。因为符元仙翁说龙吉公主和洪锦有凡间的姻缘,早就用红绳给他们系上啦,所以贫道特意跑来报信;二来呢,也能帮着姜子牙您带兵度过五关,出份力。姜丞相可千万别坏了这桩大好事儿。” 姜子牙心里犯嘀咕:“她可是蕊宫仙子,我咋好跟她讲凡间姻缘这些事儿呢?” 于是让邓婵玉先去见龙吉公主,把月合仙翁的话先告诉她,然后再商量。邓婵玉赶紧走进内庭,请公主出净室商量事儿。公主赶忙出来,见到邓婵玉,问道:“找我有啥事儿呀?” 邓婵玉说:“现在月合仙翁说公主您和洪锦有凡间姻缘,早就被红绳拴上了,命中注定是一世夫妻。他现在就在殿前,正和丞相商量这事儿呢。所以丞相先让我来告诉娘娘,之后大家再一起商量。” 公主说:“我在瑶池犯了清规,被贬下凡,都回不了瑶池跟我娘见面了。如今下山,咋还得整这俗套的姻缘孽事儿啊!” 邓婵玉也不敢吭声。过了一会儿,月合仙翁和姜子牙来到后厅。龙吉公主看见仙翁,行了个稽首礼。仙翁说:“公主啊,您现在已经走上正道啦。这次被贬下凡,就是要了了这段俗缘,这样才能回归本位呐。再说了,姜子牙马上就要拜将出征,到时候带兵过五关,公主您和洪锦可得立下不世之功,名垂青史。等大功告成,瑶池自然会有旗帜来接您回宫。这都是天意啊,公主您就是想反抗,也拗不过啊。所以贫道受符元仙翁的嘱托,不辞辛苦,亲自跑来给您做媒。要不然,洪锦马上就要被砍头了,贫道这时候赶到,不早不晚,正赶上,这不是命中注定嘛。公主您就听贫道的话,别错过这好姻缘,不然罪过更大,到时候后悔可就来不及啦。公主您好好想想!” 龙吉公主听了月合仙翁这一大通话,忍不住长叹一声:“哎呀,没想到还有这姻缘孽债啊!既然仙翁掌管人间婚姻,我也没法拒绝了,就听你们二位的安排吧。” 姜子牙和仙翁可高兴坏了,赶紧把洪锦放了,还用药给他治好剑伤。洪锦自己出营把季康的人马招回来,选了个好日子,和龙吉公主喜结连理。这真是:天缘月合可不容易,全靠红绳牵在一起呀。
话说洪锦和龙吉公主成亲,是纣王三十五年三月初三。西岐城的将领们都忙着准备东征,粮草啥的都准备好了,就等姜子牙上奏出征的表文。第二天,武王上朝,说:“有事儿就上奏章,没事儿就散朝。” 话还没落,姜子牙就捧着出征表文上殿了。武王让人把表文接过来,放在御案上打开看。武王从头到尾仔细瞧:
“进表丞相臣姜尚启奏。臣听说天地是万物的父母,人是万物里最有灵性的。上天保佑百姓,就设立君王、老师。君王得辅佐上帝,安抚四方,当好百姓的父母。如今商纣王不敬畏上天,给百姓降下灾祸,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残害忠良,虐待劝谏的大臣,轻慢五常,荒废政务,沉迷酒色,按家族给人定罪,世代任用官员;大兴土木建宫殿、楼台、池塘,穿着奢华的衣服,残害老百姓;祖先宗庙都不祭祀;抛弃老人,亲近坏人;只听女人的话,烧死忠良,剖开孕妇肚子;宠信奸臣,赶走太师太保;废弃法律,囚禁正直之士;杀妻杀子,就知道酗酒作乐,搞些奇奇怪怪的玩意儿哄女人开心;不祭祀天地,不供奉宗庙。商纣王罪恶滔天,天怒人怨。现在天下诸侯在孟津大会,要兴兵讨伐有罪之人,把老百姓从水火里救出来。恳请大王秉持上天爱护生灵的心意,考虑四海诸侯的想法,想想天下老百姓的痛苦,大展神威,选个日子出兵,替天行道。这样的话,社稷有福,臣民有福!请大王仔细考虑后施行。谨上表奏明。” 武王看完,琢磨了好一会儿,说:“相父这表文,虽说纣王无道,被天下人抛弃,按理该讨伐;可先王以前留下遗言,说‘千万别以臣子身份讨伐君王’。现在这事儿,天下后世的人会拿我当话柄。而且我要是违背先王的话,那就是不孝。就算纣王无道,可他毕竟是君王。我要是讨伐他,那就是不忠。我和相父还是守好臣子的本分,等纣王改过自新,不也挺好嘛。” 姜子牙说:“老臣哪敢辜负先王的话呀;可天下诸侯已经通告各方,诉说纣王的罪状,说他不配当君王,还联合起来在孟津大会,彰显天威,要兴兵讨伐有罪之人,到商朝去看看情况。之前东伯侯姜文焕、南伯侯鄂顺、北伯侯崇黑虎都送了文书来通知,要是哪路诸侯不来,就先问他违抗的罪过,再讨伐无道之人。老臣怕耽误国家大事,所以上表,请大王定夺,希望大王能裁决。” 武王说:“既然他们三路诸侯要讨伐成汤,那就随他们去。我和相父守好本土,尽好臣子的本分;对上不失为臣的礼节,对下能守住先王的命令。这不也挺好嘛?” 姜子牙说:“上天是万物的父母,人是万物之灵,真正聪明的人,才能当君主,君主就是百姓的父母。如今商纣王残害百姓,百姓就像掉进水火里。他罪恶太多,老天爷都发怒了,让我们先王去完成大业,只是还没成功。现在大王要是兴兵讨伐有罪之人,那就是替天行道,把百姓从水火里救出来。要是不顺从上天的意思,罪过可就大了。” 这时,上大夫散宜生上前奏道:“丞相的话是为国家着想的好计谋,大王可不能不听。现在天下诸侯在孟津大会,大王要是不出兵响应,就没法让大家信服,大家不服气,肯定会怪罪我国帮着纣王干坏事。要是他们把兵打过来,到时候可就自己给自己惹麻烦了。再说纣王听信谗言,多次征讨西土,老百姓担惊受怕,文武官员也辛苦劳累。现在刚安宁点儿,又要发动天下的兵,这灾祸可就没完没了了。依臣的愚见,不如听相父的话,带兵到孟津大会,和天下诸侯在商朝郊外陈兵,看看商朝的情况。要是纣王自己改过,那天下老百姓都能享福,又不会失信于诸侯,也不会给西土带来灾祸;对上能尽忠君王,对下能尽孝先王,这可称得万全之策。请大王好好想想。” 武王听了散宜生这番话,心里挺高兴,说:“大夫说得对。不知道得用多少人马呢?” 散宜生奏道:“大王要进兵五关,得拜丞相为大将军,把黄钺、白旄给他,让他总理大权,能在宫外自行处理军政事务,这样才能方便行事。” 武王说:“就听大夫的安排,马上拜相父为大将军,让他负责征伐。” 散宜生说:“以前黄帝拜风后为将,得筑个高台,祭拜皇天、后土、山川、河渎这些神灵,还要给主将推车,这样才算是完整的拜将之礼。” 武王说:“这些事儿都交给大夫去办。” 武王退朝。散宜生又到相府向姜子牙道贺。百官都挺高兴,姜子牙的徒弟们也个个欢喜。散宜生第二天到相府跟姜子牙说了,让南宫适、辛甲去岐山监造将台。当时两人到了岐山,挑选木材、砖石这些材料,马上开工。没过多久,将台就造好了,二将回来向姜子牙汇报。散宜生进宫回禀武王说:“臣奉旨监造的将台已经完工,选了个好日子,三月十五日,请大王到金台,亲自拜相父为将。” 武王批准了,就等着那天行礼。
再说姜子牙三月十三日任命辛甲为军政司,先把 “斩法纪律牌” 挂在帅府,好让各位将领都清楚。辛甲领命,把牌子挂在了帅府。
上面写着扫荡成汤天宝大元帅姜尚的条约,告诉大小将领们:
其一:听到鼓声不前进,听到锣声不后退,举旗不行动,按旗不趴下,这就是慢军,犯了的砍头。
其二:叫名字不答应,点名没到,超过期限没来,违反纪律,这就是欺军,犯了的砍头。
其三:夜里传刁斗,偷懒不报,更筹乱了规矩,信号不明确,这就是懈军,犯了的砍头。
其四:老说怨言,诋毁主将,不听指挥,故意捣乱,这就是横军,犯了的砍头。
其五:大声说笑,轻视禁令,在军门前骂人,这就是轻军,犯了的砍头。
其六:掌管兵器,克扣钱粮,弄得弓弩没弦,箭没羽毛箭头,剑戟不锋利,旗帜破破烂烂,这就是贪军,犯了的砍头。
其七:造谣生事,装神弄鬼,假托做梦,大肆传播邪说,蛊惑将士,这就是妖军,犯了的砍头。
其八:耍嘴皮子,挑拨是非,让士卒互相争斗,扰乱队伍,这就是刁军,犯了的砍头。
其九:到了地方,欺负百姓,逼迫奸淫妇女,这就是奸军,犯了的砍头。
其十:偷别人财物,据为己有,抢别人首级,当成自己功劳,这就是盗军,犯了的砍头。
其十一:在军中聚众议事,到营帐附近打探消息,这就是探军,犯了的砍头。
其十二:听到谋划或者号令,泄露出去,让敌人知道了,这就是背军,犯了的砍头。
其十三:调用的时候,不吭声,低着头,一脸不情愿,这就是怯军,犯了的砍头。
其十四:擅自离队,插队捣乱,大声喧哗,不遵守禁令,这就是乱军,犯了的砍头。
其十五:假装受伤生病,逃避出征,编借口装死逃跑,这就是奸军,犯了的砍头。
其十六:掌管钱粮,赏赐的时候,偏袒亲近的人,让士卒结怨,这就是弊军,犯了的砍头。
其十七:观察敌人不仔细,打探敌情不清楚,到了说没到,多了说少了,少了说多了,这就是误军,犯了的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