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无忧后,需要处理的就是下邳和广陵两个地方了。
毕竟沛国郡是纪灵在占着,名义上隶属袁术。
袁耀不打算参与袁术的内政,袁术的是袁术的,他的是他的。
毕竟袁术给了他很大帮助,他也不想去抢袁术的地盘。
而且要是袁术那边也按照袁耀这么整,内政肯定会变好,下面的百姓也会感恩戴德,就是他手下世家大臣们可能会造反。
就让老袁那么混着去吧。
下邳和广陵两个地方,袁耀决定实行和之前吴郡一样的政策。
世家大族的地他不会去碰,他尊重大汉的规则,贸然去改变,只会和王莽一样。
但,他允许他们自行奉献。
毕竟在杂交水稻种植后,他们手上那点田地会变得越来越不值钱。
他们会发现自己辛苦一年产的粮食甚至都不如袁耀地里产出的十分之一。
粮食价格急剧下降,袁耀这边的新粮百姓们都吃不完还要往外出口呢。
他们新产出的粮食和囤的粮食,谁吃?
到时候就看谁更聪明,谁先用地来换产业了。
只要他们够聪明,袁耀就会像对待顾家和陆家一样,给他们产业,允许他们出资入股。
要是不聪明,他们很快会发现不光自己的田地和粮食变得不值钱了,就连垄断读书人的特权,也将变得一文不值!
事实上当袁耀开始大肆推行去竹简化运动后,整个吴郡、相邻的丹阳郡和会稽郡,已经都彻底放弃了竹简来作为文字载体。
同时活字印刷和雕版印刷又不算是什么很高深的东西,袁耀一说就有工匠明白该怎么做。
现在的吴郡不光有造纸厂,就连印刷厂也是有的。
而且大量印刷的书籍也都已经投入使用,转业的士兵们学习、使用的,就是这些印刷书籍,甚至可以做到人手一本!
想当年袁耀一天得看一车的竹简,如今他们只需要捧着一本薄薄的纸质书就能学会相当多的文字和知识。
只是袁耀没有像其他穿越者那样,大量的去分发印刷书籍,甚至都没有对外售卖,只是售卖纸张。
在袁耀看来,摧毁世家是应该的,但这种印刷书籍是独属于他的势力的东西,也就是他的势力高速发展的关键。
为了解决世家垄断,将所有印刷书籍传遍整个大汉?
抱歉,只要袁耀没被世家给逼到一个必须鱼死网破的境地,他是不会这么做的。
就像是大漂亮手握一种技术,他会给别的国家发么?
除非说种花家也研究出了相同的技术,而且更便宜更廉价,迅速占据了市场,快给他逼得没生意了,他才会干脆破罐子破摔,对全世界所有国家公开这项技术。
从而来遏制种花家的半垄断生意。
袁耀现在的情况,也是如此。
他这边读书人产出的数量和速度,是汉末这帮世家完全难以想象的。
论语、孟子等书籍,不光被大量印刷出来,而且每一句都有专业的注解。
这些甚至都源自于最权威的皇家存书注解。
没错,刘协即便往这边逃跑,也依旧带了大量的书籍,这也是皇家最大的财富,如今却都便宜了袁耀。
有这些东西在,人家十年能培养出一点读书人,袁耀却完全可以用一年的时间做到批量生产读书人!
毕竟这个年代是真的有很多聪明人是想通过读书做到跨越阶级的,而只要努力读书,就能当小吏,未来当官,纵观全国,哪有这种好事。
也就是袁耀这边的初创企业,才能让他们吃上这种红利。
除此之外,袁耀还会在每个县城建立商会,招募一万人来为他屯田耕地,种植杂交水稻。
另外每个郡县的官吏不裁不撤,但百姓有事他们没权利管,因为兵权在当地商会的科员手中。
而且说白了,这些科员前身本来就是兵,别说一定得带兵镇压了,关键时刻他们自己都能上,平压叛乱。
所以当地百姓有什么事,只能去找当地袁氏商会的科员们解决。
像是刑事断案,这种都是老兵转业后最喜欢的案子,尤其是那些斥候兵种,对他们而言简直是专业对口!
出现了谋杀案?
好家伙专业斥候们都是在战场上寻找踪迹的高手,更别提谋杀案现场这帮人根本不懂掩饰踪迹了。
就吴郡这边,袁耀了解过,只要是出身斥候的这帮科员,断案率高达百分之七十。
要知道这还是在没有监控的年代,有百分之七十的破案率!
还不是冤假错案,已经相当可观了。
至于说没破的案子,只能说人跑的太快了,去了深山里,或者逃往他地,这没办法。
但凡还敢在本地逗留的,根本就跑不掉。
至于各类政事,能从吴县走出来的科员,那可都是管理过十万员工的存在,还都识字,可以说是绝对的人才,管理当地政事绝对没问题。
不过为了能更好的处理徐州这边的事务,袁耀还是任命了顾雍为主簿,就像是阎象替他管理吴郡、丹阳等地一样,替他管理徐州这边的政事,替他做一些无关紧要的决定。
别小看顾雍,这家伙能在孙权那种政权里做到丞相,不管是政治还是民生,都是不输阎象的好手了。
如此,吴郡等地有阎象管理,徐州有顾雍,在等上两年,陆逊成长起来了,就又有一个大才可用了。
规划完毕,袁耀也要开始一段时间的静默发展了。
在扩张的话,就没足够的小吏去管理了。
至少得再培养个万八千的小吏,然后才能继续打下一个州。
袁耀是不害怕慢的,他更害怕打下来以后管不了,遭人背叛。
那样的情况会让他血压升高,升起直接屠灭一郡世家王八蛋的想法。
毕竟第四天灾都是这样的,游戏里一个根本不会主动攻击他的Npc都能被手贱打两下,路过的狗都得挨两个巴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