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旺看了胡直孺一眼,老家伙眼中放光。
刘旺没看到什么睿智通达,也没看到什么大智慧,只看到闪烁的银子。
都是为了钱。
工部在六部中没什么存在感,和礼部、礼部、户部和兵部没得比。某些时候,连刑部都比不过。
没有权势,尤其这些年不再大修大建,自然没什么钱。
五万两银子对户部来说,那是九牛一毛,对工部却是一大笔钱。
刘旺很头疼,偏偏顶头上司说行,不行也得行啊。
更何况皇帝有需求。
皇帝陛下安排了,就算有困难,也要迎难而上。
刘旺一副义不容辞的神情,保证道:“请陛下放心,火器作坊上下精诚努力,一定会研制出仿制的灭金雷,保证让西夏吃一个大亏。”
赵桓笑道:“朕看刘旺就很好,忠诚且有能力。胡尚书,刘旺这样有能力又忠心耿耿的人,要多加点担子。”
刘旺心头大喜。
这一刻,被胡直孺强行摊派任务的怨气彻底没了。
加担子,就是进步。
不怕担子重,就怕一辈子都坐冷板凳,出了事还得去背锅。
胡直孺看了刘旺一眼,表态道:“刘旺在工部,一直很受器重,老臣一定会多给刘旺加点担子,的确应该提拔。”
刘旺神色激动,保证道:“请陛下放心,臣保证完成任务。”
赵桓道:“好好做,朕拭目以待。”
胡直孺和刘旺行礼,就恭恭敬敬的退下。
胡直孺站在殿外,一脸的期待神情,嘱咐道:“老刘,你是咱们工部的希望。这一回,工部能否扬眉吐气,就靠你了。”
刘旺皱眉道:“胡尚书,要改进也难啊。”
胡直孺大手一挥,承诺道:“办成了这事儿,给你拨一千两银子,你自行安排。”
刘旺也是眼前一亮。
从胡尚书这个大抠门儿的手中,抠出一千两银子不容易。
刘旺拍着胸脯道:“您放心,我保证漂漂亮亮的完成。火器作坊的人不能上阵杀敌,却绝不给您丢脸。”
胡直孺满意的点头,背着手慢悠悠走了。
刘旺直接出宫,飞快回火器作坊。
赵桓安排了事情,想着从西夏捞到两百万两银子,就可以解决很多财政上的困难。
这时候,周瑾走进来道:“陛下,杨时求见。”
赵桓道:“传!”
周瑾安排下去,不多时,杨时大步进入殿内。他已经七十出头,却精神矍铄,步履稳健,丝毫不显老。
历史上,杨时做官五十余年,地方做官时造福一方。入朝为官,则是极力倡导抗金,却因为主战而不得志。
没能在官场得意,杨时传道东南,被尊为闽学鼻祖。
这是有大才的人。
赵桓看着进入的杨时,赐座后道:“杨公入宫,是太子不听话吗?”
杨时道谢后落座,缓缓道:“回禀陛下,太子仁厚勤勉,天资聪颖,能吃苦耐劳,非常的不错。”
赵桓顿时松了口气。
不是儿子犯了错,要请家长就好。他是皇帝,也怕请家长。
赵桓问道:“杨公有什么事?”
杨时回答道:“臣入宫觐见,是为了抗金的大事。”
“陛下击败金国的两路大军,又有岳飞击败西夏的进攻,我们暂时取得了胜利。”
“可是,金人不会罢休。”
“依臣判断,金国下一次来,恐怕会举国之力进攻,说不定金国皇帝也会御驾亲征。”
“西夏反复无常,也可能会跟着一起来。”
杨时正色道:“大宋必须备战,要早做准备。”
赵桓点了点头,问道:“杨公认为,该怎么备战呢?”
杨时说道:“备战主要是筹措钱粮,有了钱粮就能练兵。朝廷目前的钱粮供应,主要依靠江南地区。所以当务之急,是缓解江南各路的困局。”
赵桓身体微微前倾,问道:“如何解决呢?”
不得不说,杨时有眼光。
大宋朝的命脉在江南地区,因为有江南的赋税和物资,才能支撑朝廷的消耗。
偏偏江南被宋徽宗祸害,目前很艰难。
杨时神色严肃,分析道:“太上皇主政时,蔡京为了满足太上皇穷奢极欲的享乐,采取榷茶法和盐钞法。”
“两项改革捞了无数的钱,却是涸泽而渔。”
“譬如盐钞法,禁止地方自由买卖食盐。商人要经营盐业,必须购买盐钞,再拿着盐钞去产地兑换食盐。”
“盐钞法有好处,可是蔡京频繁的制定新版盐钞,导致旧版盐钞贬值,甚至沦为废纸,许多商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除此外,商人去产地购买的盐,多数也是以次充好,质量很差。”
“尤其朝廷禁止百姓自行买卖,让许多靠盐生存的小贩难以生存。”
“朝廷频繁制定新版的盐钞,朝令夕改,看似捞钱。实际上损失了朝廷的信誉和影响力,让百姓不再相信朝廷。”
“茶叶禁榷,也是一样。”
杨时侃侃而谈道:“江南要治理,先放宽盐钞和茶叶禁榷,允许百姓自由经营。”
赵桓试探着问道:“一步放宽吗?”
杨时摇头道:“不能一刀切全部放开,突然全放会彻底崩盘,要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除此外,遏制江南的土地兼并,打击官商勾结,也是势在必行。”
“在律法层面,放松勒住商人的绳索,让他们自行安排。”
“在官府层面,打击贪腐劣商。”
杨时正色道:“双管齐下,先稳住江南。现阶段也不适合大范围推广,解决了江南的问题,挡住金国下一次来的攻势,再考虑全国各地的调整。”
赵桓心中赞叹。
杨时的分析和论断,就是接下来的施政方向。
赵桓说道:“杨公的提议非常好,我们来商量下,该怎么推广安排。”
杨时见建议被采纳,欢喜道:“陛下圣明!”
赵桓和杨时商讨着,从上午到下午。临近傍晚,赵桓留下杨时一起用膳,一边聊一边说细节。
这时候,周瑾来了,行礼道:“陛下,胡直孺和刘旺联袂求见,说制作出了高仿灭金雷。”
赵桓眼前一亮,吩咐道:“快,让他们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