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脸不自觉地红了起来,想起了那个男子的身影,她的母亲见状便不再打趣她,等她稍微平静后,才开始和她讨论嫁衣的款式。
时光如白驹过隙般匆匆流逝,转瞬间,一个月的光阴已然从指间滑过。
而尹大妹期待已久的成婚之日亦如约定那般,准时来临。
在此期间,苏月一家人始终居住于尹家村内,过着宁静而又温馨的生活。
这一日的清晨,天色尚还朦胧,苏月却已早早地起身下床。
她稍作洗漱后,便迈着轻快的步伐来到厨房,与尹母一同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厨房里弥漫着食物的香气和欢悦的笑声,两人默契地配合着,准备着丰盛的喜宴菜肴。
此时,村庄里前来帮忙的大婶们陆陆续续走进院子。
她们一眼便瞧见了正在屋前屋后不停穿梭忙碌的苏月。
只见她动作麻利、手脚勤快,丝毫没有大户人家小姐那种娇柔做作之气。
于是乎,这些大婶们不禁交头接耳起来,对苏月赞不绝口。
有人说:“瞧瞧这苏家姑娘,多能干啊!
不仅长得漂亮,性子也是这般温柔和善。”
还有人附和道:“就是就是,尹大嫂可真是有福气。”
听到众人的称赞,尹母脸上笑开了花,她骄傲地回应道:“可不是嘛,我家老大能找苏月这样的好姑娘,那可是我们老尹家祖上积德,好几辈子才修来的福分呐!”
尹母话音刚落,周围响起一阵善意的哄笑声。
虽说有些人心里难免会有些许嫉妒之情,但一想到今日乃是尹家的大喜日子,便也都收起心思。
跟着笑了几声,随后便各自忙活去了。
苏月在屋外忙碌了好一阵子之后,见诸事已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便轻轻拭去额头上的汗珠,转身走进了尹大妹的闺房。
此刻的尹大妹正端坐在梳妆台前,神色略显紧张。
苏月见状,快步上前拉住她的手,轻声安慰道:“大妹莫要慌张,新娘子都是这般美丽动人的。
且放宽心,等待你的将会是幸福美满的新生活呢。”
尹大妹听了苏月的话,稍稍定下心神,但当外面忽然传来悠扬欢快的接亲乐曲声时。
她的心还是不由自主地砰砰直跳起来,双手紧紧绞在一起,显示出内心的极度不安。
苏月轻拍着她的手背,微笑着说道:“别害怕,姐姐先出去替你瞧瞧热闹。”
说完,苏月便迈步朝房门走去。
她对这个年代的结婚流程颇感兴趣,上次她与尹铭宇成婚时,全程都盖着红盖头,对外面的步骤一无所知。
当看到尹大妹那副极度紧张的模样时,她心中虽然充满了好奇,但也明白此时不是追问的时候。
于是,她暗自决定等待下一次有机会看到自家小弟接亲时,再来好好一探究竟。
没过多久,一阵欢快而喧闹的锣鼓声由远及近传来,原来是新郎官已经抵达了尹大妹家的门口。
此时此刻,苏月和尹小妹正站在院子当中,却被喜婆以及几位热心帮忙的大婶们连催带赶地推进了里屋。
毕竟按照习俗来讲,身为姑嫂的她们确实不太适合在众多外人面前过于频繁地抛头露面。
尽管心有不甘,两人还是乖乖地走进了里屋,并轻轻地合上了房门。
进入里屋后,苏月和尹小妹并没有闲下来,而是静静地坐在床边。
竖起耳朵倾听着屋外传来的各种声响——客人们的说笑声,鞭炮噼里啪啦的爆炸声还有迎亲乐队演奏的喜庆乐曲……
就在这时,只听得外面传来一声高呼:“新郎官来背新娘子咯!”
紧接着便是一阵哄堂大笑。
不多时,尹铭宇就小心翼翼地将他那娇羞的姐姐尹大妹背在了背上,缓缓走出家门。
待尹大妹稳稳地坐进花轿之后,她又在众人的注视下行完了对尹父尹母的拜别之礼。
随着接亲队伍启程离去,那原本响亮的喜乐之声也渐渐地变得遥远模糊起来。
一直等到送亲的队伍完全消失在视线之外,苏月这才拉起尹小妹的手,一同从里屋走了出来。
刚一出屋,苏月一眼就瞧见了尹母正站在院中的一角,双眼微微发红,显然是刚刚哭过。
见此情景,苏月赶忙走上前去,轻柔地握住尹母的手,低声宽慰道:“娘,您别太伤心啦。
虽说大姐如今嫁作他人妇,但好在新家离咱们这儿并不算太远呢。
您若是实在想念她了,随时都可以过去探望呀。”
听到苏月这番贴心的话语,尹母原本有些沉重的心情顿时轻松了许多,脸上也重新浮现出了欣慰的笑容。
紧接着,尹母轻轻拍了拍苏月的手背,说道:“好孩子,多亏有你在我身边陪着。
走吧,咱娘俩儿也赶紧去招呼招呼那些过来帮忙的客人们。”
说罢,婆媳二人相视一笑,然后转身朝着客厅走去。
尹大妹婚后不久,便传来了怀孕的好消息,尹母得知后欣喜若狂,还特地捡了许多鸡蛋送去尹大妹的夫家。
转眼间,尹小弟满怀壮志地踏上了前往参加秀才考试的征程。
这一去,可谓牵动着全村人的心弦。
众人翘首以盼,期待着这位年轻才俊能够金榜题名、荣归故里。
果不其然,好消息如春风般迅速传遍了整个村庄——尹小弟竟然一举考中了秀才!
这无疑成为了村里的一大盛事,人们纷纷奔走相告,脸上洋溢着欣喜若狂的笑容。
大家都眼巴巴地盼望着尹小弟能早日归家,以便可以大张旗鼓地摆上整整三天的流水席,好好庆祝一番。
而此时的尹小弟,在考中秀才之后并未停歇脚步,紧接着又马不停蹄地开始筹备起自己的终身大事——婚礼。
眼看着小儿子即将步入婚姻的殿堂,尹父和尹母自然是喜不自禁,他们满心欢喜地忙碌起来,尽心尽力地帮忙操持着各项事宜。
与此同时,尹小弟师傅家的女儿也顺理成章地融入到了尹家这个大家庭之中。
虽说这位姑娘从小娇生惯养,并不擅长下地干农活,但家中其他琐碎之事却被她打理得有条不紊。
尹母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对这个新媳妇甚是喜爱。
不过,在尹母的内心深处,最为疼爱珍视的儿媳始终还是苏月。
对于这一点,聪慧过人的黄良慧自然是心知肚明。
但她非但没有心生嫉妒之意,更不曾与苏月争风吃醋,反而处处以礼相待,相处融洽。
话说回来,当她还待字闺中的时候,黄母就曾语重心长地叮嘱过她:“苏月那孩子啊,可是个心地善良、能干贤惠的好姑娘。
她这些年为了带领咱十里八村的乡亲们一起发家致富,不辞辛劳地与大家签下了契书。
就算日后她会长期住在尹家,那也是理所当然之事。
咱们可不能有丝毫怠慢之心呐!”
就这样,黄良慧一直将母亲的这番话铭记于心,始终与苏月和睦共处,共同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若非苏月的用心扶持,翠竹镇如今也不会如此繁荣,近年来,来此地的外地商人明显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