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几日,苏克满心欢喜地取回了他与未婚妻的婚纱照。
这一张张精美的照片记录下了他们幸福甜蜜的瞬间,让整个苏家都沉浸在了喜悦之中。
一家老小围坐在一起,兴致勃勃地翻看着这些照片。
每一张照片都仿佛是一个美好的故事,引得大家时而欢笑,时而感叹。
看过几遍之后,按照当地的习俗,他们开始动手将照片悬挂起来,那些摆台也被精心地放置在显眼的位置,为这个温馨的家增添了更多浪漫的气息。
与此同时,苏爸也没有闲着。
他特意跑到镇上去请来了手艺精湛的木匠师傅,打造了好几件崭新的家具。
不仅如此,连苏克房间里原本的旧床和衣柜也都通通换成了全新的款式。
经过一番布置,苏克的房间焕然一新,但此刻看上去却显得有些空荡荡的。
因为按照传统,床上需要铺设的物品都是由女方作为陪嫁带过来的。
而且等到接亲那天归来时,还得请来专门的人来铺床,并安排可爱的童男童女在床上翻滚嬉闹,以象征新婚夫妇未来生活的美满和多子多福。
对于即将到来的变化,苏大哥心中不禁涌起一丝不舍之情。
毕竟一旦他结了婚,就得搬回到以前那所略显陈旧的房子去居住了。
然而,面对父亲坚定的态度——“总不能让他结婚了还住在妹妹家里吧?
咱们两个老家伙留在这儿陪着苏月就行了。”
苏克虽然心里有些无奈,但也明白父亲的话不无道理,只好默默接受了这样的安排。
其实,苏家众人一直都认为,这座由苏月花费心血建造而成的房子理应归她所有。
而他们之所以选择住在这里,一方面是为了能够更便利地照顾到苏月,另一方面也是实在放心不下让她独自一人生活。
所以大家早就商量好了,只等着女儿出嫁之后,便一同搬回到那座充满回忆的老房子里去。
不过苏月要是知道,肯定会告诉他们,回不去了。
转眼间,苏克和李晓的婚礼就到了前一天。
男方这边已经开始张罗,苏爸早早地杀了一头猪,准备做席面,还说剩下的肉放冰箱里,这样就不用再去镇上买肉了。
女方那边当天要摆正席,下午苏克就得去接亲,按照习俗,第二天早上六点前要把新娘接进门。
帮忙的人先是把接亲队伍的饭菜准备好,等他们出发后,大家才围坐在一起吃饭,之后又开始忙活第二天正席的菜肴。
晚上,大家吃着甜酒粑当作夜宵,吃完后,大部分人就陆续回去了。
只有几家关系特别好的邻居留下来守夜,顺便为早上接亲回来的人准备早餐。
帮忙的人走得差不多后,苏月上二楼,从自己房间里找出一串红彤彤的喜庆气球,然后走进了苏克的房间。
苏月一个人忙着给气球打气、组装,把它们贴在墙上、摆在地上,还简单地装饰了客厅。
把大红的喜字贴到窗户玻璃上,又在楼梯扶手缠上了气球。
楼下的人看到后,都忍不住夸她布置得既喜庆又好看,苏妈虽然嘴上说着“哪里哪里”,心里却乐开了花。
有个妇女搭腔说,苏月不仅懂事,还特别能干,和李家那个跟着别人跑了、对家里不管不顾的闺女真是天壤之别。
这话一出,周围的人立刻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李家的事来。
苏月把楼梯扶手上的气球绑好后,就上楼去洗漱,准备早点休息。
之前苏爸就催她早点睡,说第二天忙起来肯定没时间打盹,她年纪小,在楼下又没什么人陪她聊天。
她刚躺下没多久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但没过多久,就被客厅传来的喧闹声吵醒了。
她赶紧爬起来,悄悄从空间里拿出湿巾擦了擦脸,把头发简单地盘了盘,就出门去看个究竟,原来是苏克接亲的人回来了。
客厅里,一群年轻人划拳碰杯,热闹非凡。
苏克瞧见苏月下楼,笑着说:“要是觉得无聊,就去陪陪嫂子。”
苏月点头应下,和大家简单打了招呼,便去洗漱。
洗漱完毕,苏月下楼盛了两碗热食,端进李晓的新房。
新房里床铺整齐,陪嫁品堆在床头,李晓靠在床边打瞌睡。
听到声响,李晓睁眼看到苏月,笑着问:“是不是被吵醒啦?”
苏月摇头道:“我昨晚睡得早,自然醒的,听到动静就来看看。”
说着递上碗,“吃点东西,我帮你守着。”
李晓有些饿,接过便吃了起来。
早餐过后,苏月将碗筷收拾妥当,端到楼下。
随后,她让李晓靠在被子上歇息,自己则坐在床边,拿起手机消磨时间。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两个小时过去,天色逐渐明亮,楼下也热闹起来。
楼下传来的喧闹声吸引了不少人上楼来看新娘子。
苏月正有些手足无措时,李晓被吵醒了。
几个抱着孩子的妇女推门而入,小孩清脆地叫了声“嫂子”,李晓连忙从枕头边掏出红包递给小孩。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涌入新房,房间里热闹得像开了锅。
李晓忙不迭地给孩子们发红包,递喜糖,一刻也闲不下来。
苏月见李晓已经醒了,起身去拿盆准备倒水。
这时,李晓从枕头底下摸出一个大红包塞到苏月手里。
苏月有些腼腆,想要推辞,但旁边的长辈说这是好兆头,一定要收下。
苏月只好接过红包,乖巧地叫了声“嫂子”。
摆席期间,苏月和众人一起在楼下帮忙,结束后便和苏爸他们围坐一桌用餐。
晚餐过后,帮忙的人开始整理桌椅和餐具,归还之前借来的物品。
苏爸招呼大家把剩下的饭菜都带回去,还说天气炎热,饭菜容易坏,不如让大家带回去,避免浪费。
帮忙的人陆续带着饭菜离开后,苏家人开始打扫地板、收拾房间。
等忙完这些,夜色已经深沉,他们随便吃点东西,便早早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