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世,倘若谈及人类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时刻,几乎绝大多数现代人的脑海里,都会浮现出同一个答案——工业革命!
没有工业革命,现代文明便如镜花水月,无从谈起;没有工业革命,繁华的现代都市也将永远沉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工业革命的爆发,宛如一颗威力无穷的炸弹,引爆了生产力,让人类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对圣教而言,工业革命的最大价值,亦是如此。
强大的生产力。
那么,想要完成工业革命,究竟难不难?
答案是肯定的。
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例,它的核心便是蒸汽机。
从蒸汽机的出现到完善,历经了漫长的岁月。
1698年,萨弗里制成世界上第一台实用的蒸汽提水机。直至1790年,瓦特最终发明出工业用蒸汽机。
也就是说,蒸汽机从萌芽到成熟,整整耗费了92年!
92年,这是多么漫长的一段时光。
但这仅仅是正常情况下的工业革命进程。
圣教要走的,自然不会是这样一条按部就班的道路。
有着杨奇伟从系统商城购买的成品,圣教需要做的只有一条。
逆练科技!
通过对成品的解构,去了解其原理,并进行大量复刻!
以当下的科技水平,已经能复刻工业蒸汽机。
即便是少数材料无法复刻,但从系统商城购买也花不了几个钱。
这便是花小钱办大事!
所以在圣教几乎拿下南阳后,杨奇伟便秘密创建了一个部门。
科学研究所!
这个部门的主要研究项目,就是逆练科技!
破解杨奇伟从系统商城购买的一些商品。
蒸汽机只是其中之一。
除了工业蒸汽机,还有动力织机、工作母机、蒸汽轮船、蒸汽机车等等。
当然,系统商城自然是有更好的商品,各式各样的现代科技。
但!
核心问题就在这里。
第一次工业革命,算不上科学的革命,只能算是技术革命。
不论是蒸汽机,还是纺织车等等,都是古已有之的东西。
在十八世纪,乃至十九世纪,人们对这些技术进行了改进,从而诞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以大明朝的技术积累,进入第一次工业革命几乎没有阻碍。
可第二次工业革命不同。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电气革命。
是以电力、内燃机、化学工业等为代表的科学革命。
想要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需要深厚的近代科学理论基础,如电磁学理论、化学理论等。
更需要大量的科学家,知识分子,以及有知识的工人。
而这些,别说现在的大明朝了,杨奇伟很怀疑大明之外是否存在。
所以想要跨过第一次工业革命直接进入电气时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不过,哪怕圣教仅仅迈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对当下的大明朝,以及大明周边的国家,都已经称的上碾压性优势。
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础,可以慢慢积累,这并不是一时可以解决的问题。
杨奇伟的目光看向文修,斟酌着问道:“科学研究所的事情,进行得怎么样了?”
文修连忙起身,双手捧着一份文件,毕恭毕敬地送到杨奇伟面前。
文件的封面写着一行大字——蒸汽机结构与原理解析!
文修微微欠身,神色恭敬地解释道:“科学研究所已经成功破解蒸汽机的内部结构,对其原理也有了详尽的了解,如今可以进行大批量的复制。”
“动力织机的破解工作也已经完成大半,预计最迟半个月,就能制作出第一个仿品。”
杨奇伟一边认真聆听文修的报告,一边缓缓打开文件,逐页翻阅,时而微微点头,时而凝眉思考。
看完文件后,他满意地颔首道:“很好,蒸汽轮船,以及蒸汽机车的研究也要尽快提上日程,这对圣教未来攻略天下,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蒸汽轮船和蒸汽机车,堪称第一次工业革命最璀璨的结晶。
它们的伟大之处在于,彻底改变了旧时代的交通与运输格局。
交通和运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甚至可以说是国家治理天下的核心所在。
就以明朝为例,明朝首都京师所产粮食,远远无法满足自身需求,因此需要从湖广、江浙等地大规模调集粮食,这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漕运。
在漕运过程中,船只的损耗、人工成本、粮食消耗等,数额惊人。
但这还不是最关键的。
最关键的是行军打仗!
行军打仗,后勤补给至关重要,大量的粮食、药物、武器兵甲等等物资,都需要及时运送至前线。
然而,在这个时代,这些物资通常只能依靠人力和牲畜运输。
仅以运粮来计算,从当地征调五斤粮食,能有一斤运到军营,已经算是很好了。
一个人肩挑百斤粮食,每天最多走二三十公里路。
一千里的补给线,需要多少天时间?
这一百斤的粮食,又有多少需要供养挑夫?
毕竟挑夫也是人,也需要吃喝。
以一千里路程为标准,最后能到达前线的粮食还有多少?
其中的损耗,异常惊人。
蒸汽轮船能够在远洋航行中不受风力和水流的限制,更快速、稳定地运输货物,大大拓展了贸易范围,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
蒸汽机车则让陆地运输效率大幅提升,能够快速将货物运送到不同地区,降低了运输成本。
它们对国家的意义,远远超过其商业价值。
是维护国家稳定,降低国家统治成本的核心利器。
文修长期从事财政管理工作,对数字和经济的敏感度极高,自然深知蒸汽轮船和蒸汽机车的重要性。
他连连点头,脸上露出一丝忧虑,斟酌着说道:“蒸汽轮船和蒸汽机车的构造相对复杂得多,尤其是蒸汽轮船。”
“南阳府关于船只建造方面的人才稀缺,若是江浙等沿海地带,情况或许会好一些。”
杨奇伟微微一笑,目光温和地看着文修,安慰道:“无需着急,此事可以从长计议,慢慢研究。”
说罢,杨奇伟将目光转向王启武。
如今的王启武,相比一个多月前,瘦了整整二十斤,整个人仿佛缩小了一圈。
不过,倒也褪去了往日的臃肿,反而显得孔武有力,愈发帅气。
“伏虎门有消息吗?”,杨奇伟目光如炬,盯着王启武问道。
对于这个世界的修行,杨奇伟了解算不上多,更谈不上深厚。
但他知道一点。
修行者很重要。
前世的时候,他也喜欢看各种武侠,仙侠小说。
更有很多人喜欢争论,到底是武功法术厉害,还是机枪大炮厉害。
对于这些争论,杨奇伟年幼的时候同样好奇。
但随着年岁的增长,他意识到一个问题。
为什么不能是拿着枪的武林高手?
为什么不能是操纵飞机大炮的修行者?
修行和科技从来都不冲突!
在完善农业、畜牧业、工商业的同时,杨奇伟还盯上了修行者。
他很好奇,如果修行结合科技,能迸发出怎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