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内灯火通明。
明亮的白炽灯下,杨奇伟面对话筒,目光坚定而自信。
他声音沉稳有力地陈述着圣教的治国方针。
在他身前,黄宗羲双眉微蹙,眼神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记录着杨奇伟的讲话重点;
刘思行微微前倾着身子,紧紧盯着杨奇伟,脸上满是期待;
文修则端坐着,双手交叠放在桌上,指尖却微微发颤,难以掩饰内心的激动。
其他人也各有姿态,有的身体紧绷,双拳紧握,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死死抓住衣衫;有的不断吞咽口水,喉结上下滚动,脸上难掩紧张与期待交织的复杂神情。
他们没办法不激动。
如果说以前圣教还只是流寇,或者说比较大的流寇。
从现在开始,一切都不同了。
有了新政,有了治国方针,有了自己的政治制度,圣教已经可以称之为政权!
一个崭新的国家!
而他们,都是这个国家的缔造者!
杨奇伟说完士兵的待遇与福利后,轻咳两声清了清嗓子,随即便翻开面前整齐摆放的文档,继续侃侃而谈:“在大明朝,有两种官。”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继而说道:“一种是管理百姓的官,一种是管理官员的官。”
说到这里,他特意加重了语气:“而管理官员的官,远远多过管理百姓的官。”
“什么是管理百姓的官,如县令,县丞,主簿、典史等等。”
“管理官员的官就多了去了。”
“如大明皇朝这样的国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杨奇伟的声音变得低沉而严肃,郑重道:“谁的权力越大,谁的财富越多,谁承担的赋税越少。”
“正如大明皇朝的赋税,何曾上过贵族皇族,不都是从黎民百姓身上搜刮财富,去供养那些富可敌国的人。”
“而在这个分配过程中,基层官员和小吏,能得到的利益还有多少?”
“官员尚且还好一些,是朝廷认可的编制,可官员下面的小吏,情况如何?”
杨奇伟稍稍停顿,端起桌上的水杯,轻抿一口,润了润嗓子,接着说道:“说起小吏,就要说说小吏的来源。”
“明朝的小吏来源主要有三类:佥充、罚充、考取。”
“佥充是吏员最主要的来源方式。”
“明朝规定,凡民户中二等以上的人户,都有充吏的义务。朝廷会按照一定的名额和条件,从这些人户中佥选适龄且识字的男子为吏。”
“罚充,便是对于一些犯罪的人,根据罪行的轻重,有时会判罚他们充吏。”
“例如,一些犯有较轻罪行的生员,可能会被剥夺学籍,罚充为吏。”
“考取,则是明朝也会通过考试选拔一部分吏员。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书写、算学以及法律知识等。”
杨奇伟说到这里,双手撑在桌上,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灼灼:“从小吏的来源便不难看出,为何在大明朝的官场上,小吏始终被视为下等人。”
“可为什么朝廷琐事,杂事,累事都是基层小吏在做,他们却得不到应有的收获,只能获得一些勉强糊口的收益?”
“而那些高高在上,甚至什么都不需要做的贵族,皇族,却能得到丰厚无比的回报?”
“大明皇朝对待小吏如此刻薄,这合理吗?”
杨奇伟挺直身子,语气激昂:“自此以后,圣教治下不分官吏。”
“所有受聘于朝廷的工作人员,统称为公务员。”
“所有公务员拥有相同的晋升机制,享受同等待遇。”
“除大幅度提升基层公务员的薪酬待遇,圣教还会根据公务员的职称,为每个公务员配置相应的养老金。”
“养老金会根据公务员的工作年限进行提升,当公务员年满五十五岁,即可每月从朝廷的养老金统筹部门领取当月的养老金,直至寿终。”
“以确保每个为朝廷服务的公务员,都能得到应有的回报。”
杨奇伟的声音通过广播设备,如同一股强劲的春风,迅速传遍南阳府、山西、陕西等地。
无数正在聆听的基层官员和小吏听到这番话,顿时心花怒放。
尤其是那些基层小吏,他们原本疲惫而麻木的脸上,瞬间焕发出光彩,眼眶中泪水打转,有人忍不住抬手擦拭,有人则用衣袖捂住嘴,压抑着激动的哽咽声。
而此时的孙传庭,正站在一艘微微摇晃的船头。
寒风呼啸,掀起他的衣摆,吹乱他的发丝。
他脸色苍白如纸,双手死死抓住船舷,指节泛白,身体止不住地微微颤抖。
听着杨奇伟那震撼人心的政策宣讲,他只觉脑海中仿佛有无数道雷霆在轰鸣,一片混乱。
“这妖人,怎么能有如此大才!”
“这妖人,怎么能有如此大德!”
他喃喃自语,声音中充满了难以置信与恐惧,那恐惧如同南极的酷寒,从脚底直窜头顶,将他整个人都包裹其中。
“区区四个政策,却已经将士、农、工、商、小吏、士兵、贱籍统统拉拢到了魔教的阵营。”
“大明朝百姓虽多,可这些人已经占据了九成九的人口。”
“真正的贵族皇族还有多少?”
“仅凭他们,如何挡得住魔教,如何挡得住天下百姓?”
“这……”
“这不是要亡我大明朝吗!”
孙传庭眼前一黑,双腿发软,身体剧烈摇晃起来,踉跄着向后退了几步,幸好及时搀扶到船舱的墙壁,才没有掉到河里。
然而,杨奇伟的话语还未结束。
在办公室内,杨奇伟神色从容,嘴角带着一抹自信的微笑,缓缓翻到文档的下一页。
看着密密麻麻的文字,他抬起头,目光仿佛穿透了空间,看向无数关注着他的人:“可能有人不免要问,圣教哪来这么多的钱粮去挥霍,去造福天下的百姓。”
这话一出,孙传庭猛地打了个激灵,原本有些涣散的眼神瞬间聚焦,身体也不由自主地挺直。
是啊。
圣教哪来这么多的钱粮?
这合理吗?
这可能吗?
绝对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他在心中疯狂呐喊着,
妖人虽说有点石成金的本事,但供应小小的南阳府都是问题,更别说河南,乃至天下。
仅凭妖人的法力神通,纵然是把他榨干,也绝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他握紧拳头,心中涌起一丝希望,可又忍不住感到紧张,若是没有办法,这妖人敢说出这个问题吗?
与此同时,在南阳府各地,百姓们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小声议论着。
有人皱着眉头,满脸担忧:“对啊,圣教又要免除咱们得徭役,又要给士兵加薪酬,还要给普通小吏加薪酬,哪来这么多的钱粮啊。”
旁边的人也跟着点头:“确实让人有些顾虑。”
“嗨,你们难道忘了,教主可是有通天彻地的神通。”,一个声音响起。
“此言差矣,教主虽然有通天彻地的神通,但也不可能以一己之力供养天下人。”,另一个人反驳道。
“而今圣教疆域小,百姓少,教主的通天神通还能供养的起,但将来圣教拿下大明,会有多少百姓,多少官员,多少士兵?”
“对啊,圣教当下人少,倒是能供应的上,但绝无可能以一己之力供养天下人。”
众人纷纷附和,脸上满是忧虑。
在山西、陕北,义军和百姓们同样聚集在简陋的屋舍、街头巷尾,小心翼翼地讨论着。
有人感慨:“这杨教主真是神仙一样的人,下凡来救苦救难,但这个问题着实让人忧虑。”
“可不是吗,要是按照杨教主的这个想法,真是无法想象朝廷需要多少钱粮供应百姓,供应官员。”,有人满脸愁容地回应。
“嗯,但杨教主竟然敢公开这个话题,想来是有了解决的办法。”,一个较为冷静的声音说道。
“有道理,不知道杨教主有什么手段。”
众人纷纷投去期待的目光,眼神中既有好奇,又带着一丝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