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论语治天下?有意思!”
孔子捋了捋胡须,露出满意的笑容。
没想到论语在后世竟然如此受人追捧,还能治国平天下?
【接下来我们盘点第七位!】
【第七位情况有点特殊,是两个人!】
“什么情况?竟有两个人并称第七?”
秦始皇嬴政皱起眉头,不解地问道。
“天幕居然如此排名?有意思!”
汉武帝刘彻则是扬起眉毛,颇为好奇地说道。
【历史十大谋士第七名,苏秦张仪!】
“什么?我和张仪加起来才排第七?”
苏秦看着天幕,不满地说道。
“凭什么要和苏秦排在一起?!”
张仪看到这里,一蹦三尺高,对着天幕叫嚷道。
“竟是这两人,朕还以为会是我大唐谋士呢!”
唐太宗李世民咂咂嘴,惊讶地说道。
【苏秦和张仪这两位纵横家,可谓是很纯粹的谋士,凭借三寸不烂之舌,纵横于七国,游说于诸侯之间。】
【最初,合纵与连横变化无常。公孙衍、张仪、苏秦等人游说于各个国家,合纵既可以对齐,又可以对秦。】
【连横既可以联秦,也可以联楚,这就是所谓“朝秦暮楚”。】
【后来,因为秦国的势力不断强大起来,成为东方六国的共同威胁,于是合纵成为六国合力抵抗强秦,连横则是六国分别与秦国联盟,以求苟安。】
【秦国的连横活动,目的是破坏六国间的合纵,以便孤立各国,各个击破。】
“哼!纵横家都是墙头草!没一个好东西!”
晋文公姬重耳冷哼,心中对于苏秦张仪等人嗤之以鼻。
【我们先来说说苏秦!】
【苏秦是战国时期着名的纵横家,以合纵策略闻名。】
【苏秦是东周洛阳人,出身寒微。】
【相传他师从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与张仪可能为同门,但史学界对其活动年代存疑,部分学者认为苏秦实际活跃于张仪之后。】
“哼!苏秦此人游说六国联合起来对抗我大秦,着实可恶!”
秦始皇嬴政一挥袖袍,咬牙切齿地说道。
【苏秦年轻时曾多次游说各国,但均未被重用,潦倒而归。】
【回到家中后,家人对他冷眼相待,妻子和嫂嫂甚至嘲笑他不务正业。】
【面对这样的打击,苏秦没有灰心,而是闭门谢客,发奋读书,立志实现自己的抱负。】
【苏秦在读书时,常常读到深夜,困倦难耐。为了保持清醒,他采用了一种极端的方法: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剧烈的疼痛让他瞬间清醒,得以继续学习。】
【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后来被概括为“锥刺股”,成为激励后人勤奋学习的典范。】
“没想到这件事情,居然能流传于后世!”
苏秦傻眼了,有些尴尬地说道。
【苏秦联合六国,燕、赵、韩、魏、楚、齐纵向结盟,共同对抗强秦。】
【他针对各国不同利益分析利弊,如对燕国强调“唇亡齿寒”,对齐国利用其与秦的地理距离减轻顾虑,对楚国则突出其大国领导地位。】
【苏秦事业巅峰时期,曾佩戴六国相印,一度使秦国不敢东出函谷关长达十五年。】
“咦?不对啊!我晋国呢?!”
晋文公姬重耳如遭雷击,心中一片冰凉。
【苏秦在齐国被刺杀,据《史记》载,他临终献策让齐王以“助燕乱齐”罪名车裂自己,借此引出凶手报仇。】
【合纵虽短暂遏制秦国,却因各国利益分歧难以持久,终被连横瓦解,反映战国联盟的脆弱性。】
【我们接着说张仪!】
【张仪是战国时期与苏秦齐名的纵横家代表,以“连横”策略辅佐秦国崛起,与苏秦的“合纵”形成战略对抗。】
【张仪是魏国安邑人,贵族后裔,但家道中落,早年曾因被诬偷玉遭毒打,却以“舌尚在否”自嘲,凸显其坚韧与机辩之才。】
【相传师从鬼谷子,专攻纵横之术,与苏秦可能为同门,但据《战国纵横家书》等考证,两人实际活跃年代并不重合,张仪早于苏秦约30年。】
“可悲可叹,春秋战国时期竟没有史书,后世之人还是靠纵横家自己的书籍来推断史实!”
老子李耳摇了摇头,有些感慨地说道。
【张仪主张秦国与六国中的某一国或几国横向结盟,分化瓦解合纵阵营,逐步蚕食诸国。】
【张仪以“献商於六百里地”为诱饵,诱使楚怀王与齐绝交,后仅承认“六里”,导致楚怒而攻秦,反遭丹阳、蓝田大败,楚国自此衰落。】
【他还通过军事压力,迫使魏国献上郡十五县,将秦国疆域推至黄河西岸。】
【张仪善用“威逼利诱”,常以秦国军事实力为后盾,结合精准的利益分析瓦解敌方联盟。】
【张仪担任秦相期间,通过连横战略使秦国突破函谷关封锁,夺取河西、巴蜀要地,奠定东扩基础。】
【他曾因秦惠文王疑其通魏,而主动请辞赴魏为相,实则继续为秦谋利,体现其“无信而多诈”的纵横家本色。】
“好你个张仪,竟然吃里扒外!”
“来人,把张仪带过来!”
魏惠王傻眼了,张仪竟然是秦国的间谍!
“若无张仪的连横之术,我大秦想要一统天下,最少还要晚上几十年!”
秦始皇嬴政背负双手,感慨万千地说道。
【张仪在秦武王继位后,因“尚武厌辩”遭排挤,离秦返魏任相,次年卒于魏,得享善终。】
【他被视为秦国统一进程的战略设计师,连横策略被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外交继承发展。】
【儒家斥其“诈伪无信”,《荀子》称“张仪之险,天下之所弃也”,但其权谋实效备受法家推崇。】
“这张仪虽然人品差点,但是计谋确实了得!”
李斯看着天幕,点头评论道。
【《史记》描绘张仪与苏秦为同期对手,苏秦激张仪入秦以助己推行合纵,但此说被现代学者证伪。】
【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战国纵横家书》修正部分史实,显示苏秦主要活跃于齐湣王时期,晚于张仪。】
【张仪的对手,很可能不是苏秦,而是是公孙衍!】
“这司马迁怎么搞的?竟然编造史实?”
汉武帝刘彻皱起眉头,不满地说道。
“司马迁文留侯爵位取消!改为文述伯!”
刘彻大袖一挥,直接给司马迁降了爵位。
【苏秦合纵短暂遏秦,但内部分裂迅速崩溃。张仪连横则为秦国构建可持续扩张框架。】
【张仪代表“强权外交”的现实主义,与苏秦“理想主义联盟”形成互补,共同构成战国谋略文化的两极。】
【苏秦寒门士子以权谋逆袭,却成制度缺陷的牺牲品。】
【张仪虽被儒家斥为“诈术之徒”,但其现实主义的精确算计,至今仍是强国外交教科书。】
“天幕凭什么说我不如张仪!我不服!”
苏秦面红耳赤地对着天幕叫嚷道,心中很不平衡。
【苏秦高估了恐惧的凝聚力,张仪却算准了贪婪的破坏力。】
【二者交织,构成了战国时期权谋之术的巅峰!】
【历史十大谋士第七名,苏秦张仪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