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好,你小子以后要听凌小姐的话,可不能做那白眼狼。\"白婆婆眼眶已经红了,她别过脸,用围裙默默的擤了擤鼻子。
几个小伙伴们也围了过来,说着什么。不一会儿小院里满是孩子们的哭声。
\"都别哭了,又不是以后见不着了。黄毛能跟着凌小姐,是他的福气。\"一个年长的孩子抹了把泪道。
他话一出,哭声立刻止住,孩子们破涕为笑,都拉着黄毛,让他在凌府吃了好吃的也记住他们。
黄毛一脸正色道,\"小姐的东西我是不会拿给你们的。我是去她身边当奴仆的。\"
凌韵被他小大人的样子逗笑,\"你们可别放过他,以后他在我身边当小厮,我按例是会给他三百文月钱的。到时候他可以请你们吃糖。\"
立马有小孩站了出来,\"我们不吃糖。黄毛你要是有了月钱,就多买点粮食来。尤其是黑面,杂粮那种管饱又便宜的。那样奶奶就不用洗那么多衣服,路大哥也不用受那么多伤了。\"
他这么一说,其他孩子也跟着附和,就连最小的孩子都嗦着手指头奶声奶气道,\"买粮。\"
这时一直没有说话的段之恒也开了口,\"我看你们中大的也有十二三岁了,如果愿意可以去仁济堂打杂,虽然月钱不如凌小姐给的多,但是可以学很多东西。学成以后自立根生没有问题。\"
\"我愿意!\"几个年纪稍大的孩子停下了手里的活计,立刻站得笔直。
段之恒笑着点头,将一锭银子抛给他们,\"换身好点的衣服,吃饱了,明天就来仁济堂。\"
那个接到银子的孩子脸一下就红了,捧着银子如同捧着一件易碎的珍宝,结结巴巴道,\"多,公子,太多了。\"
凌韵也掏出一小把碎银子塞进白婆婆的手里,\"黄毛这半年的工钱我就先给您了。\"
不等众人拒绝,两人默契出了门。拉拉扯扯,一路到了巷子口,凌韵将人赶了几次,众人才三步一回头的回去了。
此时天色已经不早,晚霞早出,天色颇为绚丽,一忽儿便染成一片火红。
两人伫立在大街上,抬头看了半晌。在晚霞的映照下,凌韵的脸庞饱满得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
\"段公子还是打算留在仁济堂吗?\"
\"我也想,可是过几日我就要回去。\"
\"去哪儿?京城?\"
段之恒看向身边的人,缓缓点头,\"嗯,我其实是武定侯府的世子,有不得不回去的理由。\"
凌韵早已经猜到,脸上自然没什么波澜,淡淡道,\"我觉得你回去成婚挺好的,秦姑娘对你一片真心,对你以后也定有助力。\"
\"我只当她是妹妹。\"段之恒有些慌,他虽然猜到凌韵已经知道了自己身份,却没料到她连自己和秦飞澜的婚事都清楚。这就让他不禁有了疑心,她真的只是一个普通的商户之家的女儿吗?
而凌韵之所以说出这样一番话来,是因为她太清楚书中段之恒的下场了。
书里,季涵远后来成了状元郎。而段之恒则是跟男主同届的探花郎。这位探花郎出身显贵却真正有一颗爱民之心,他师从神医林云子只想有朝一日能摆脱世子身份,云游四海。
在拒绝秦飞澜之后,他回京请罪,被禁足家中。于是他日夜苦读,偷偷改名参加科举,没想到一鸣惊人成了探花。改名科举本是欺君之罪,但是皇帝赏识他,不但免了罪,还特许他进入翰林院,改由其胞弟继承爵位。本是风光无限,打马游街之时,他却发现秦飞澜已经爱上了季涵远。此时的他,又想起秦飞澜的好,后悔不已。
因为政见一致,私下也交好,段之恒不愿强插在二人之间,便在朝堂上对季涵远多有照拂和帮助。最后帮男主走上高位,黯然离场。他辞官实现了少年时的梦想,四方行医,却只是短短半月就死在了诊治流民的过程中。
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帮男主建功立业的时候树敌太多,那些人动不了身居高位的季涵远,便对他下了手,最后居然只花了一斤白面,就让他死在了流民的刀下。
想到这儿,凌韵看着段之恒的眼神不自觉多了几分同情,温声道,\"段公子我和你朋友一场,虽然是泄露天机,但是还是想提醒你。秦姑娘是良配,你要是真的放弃,等她成了他人妇,你必将追悔莫及。\"
段之恒的表情微不可察的变幻了一下,深深看了眼前的人一眼,扯开话题道,\"天色不早了,我骑了马,送你一程吧。\"
同乘一匹马?这要是真答应了,凌韵觉得她离变筛子也就不远了。正思索怎么拒绝,马车的声音由远及近,凌父的声音传来,\"韵儿!我来接你了。\"
凌韵定睛一看,好家伙谁家的车夫这么招摇?
只见凌父头上是红宝石镶金的簪子,一身蜀锦的藏青色袍子,手上是巨大的祖母绿扳指,腰间叮铃哐啷挂了一大串玉佩,驾着马车朝她飞驰而来。
他驾驶马车的技术相当难以模仿,左摇右晃的感觉已经失控,却每每遇到行人都能避让,这就让他和他华丽的马车成了街上一条独特的风景线。
\"爹,你怎么来了?\"
\"我还不是担心你闯祸。\"凌父责备道,语气里却透露着关切。
凌韵急急忙忙跑过去,等马车停稳就飞快地爬了上去。
春桃看驾车的居然是老爷,已经迈出去的腿又收了回来,\"老爷好!小姐,今天我吃多了。我跟着你们的马车跑回去就吧,减肥。\"
凌父也不跟小丫头掰扯,驾着马车慢悠悠的往家走。
过了一会儿,凌韵掀开车帘发现段之恒还在原地看着她这边,连忙大喊,\"段公子,明天诗会,不见不散。\"
凌父一听回头多看了一眼,小声嘀咕道:\"那人好生眼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