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外面的鞭炮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仿佛永不停歇一般。
有的人说这噼里啪啦的声响能够辞旧迎新,送走旧日的晦气和霉运;还有人讲这样可以驱除那些所谓的牛鬼蛇神,保佑新的一年平安顺遂。
大年初一这天清晨,天色才刚刚泛起一丝鱼肚白,还处于半梦半醒之间的沐阳便被他那雷厉风行的老妈毫不留情地从温暖的被窝里给揪了出来。
只见老妈一脸严肃地命令道:“快起床!赶紧起来吃饭,吃完饭去老宅给爷爷奶奶拜年!”
沐阳虽然睡眼惺忪,但也不敢违抗母命,只得迷迷糊糊地爬起身来。
天寒地冻,凛冽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得人脸生疼。
沐阳哆哆嗦嗦地走到水盆前,用冰冷刺骨的水匆匆洗了一把脸,连牙都来不及刷,就匆忙地跑到灶台旁坐下,伸出双手靠近那跳跃的火苗,试图获取一些温暖。
“你动作快点儿啊,别磨蹭了!先趁热把这碗饺子吃了,然后再给爷爷奶奶送两碗过去。”老妈手脚麻利地盛好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一边向沐阳走来,一边大声催促着。
“好嘞!”沐阳赶忙应道,同时伸手接过老妈递过来的那碗香喷喷的饺子。
就在这时,老爸也慢悠悠地从屋里走了出来。
只见他披着一件厚厚的军大衣,嘴里叼着一根烟,站在院子中央,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自家那略显破旧的房子,若有所思地抽着闷烟。
沐阳见状,端着饺子走到老爸身旁,笑嘻嘻地开口问道:“爸,过了正月咱家这老房子拆掉重新盖新房子,您心里会不会有点儿舍不得呀?”
老爸深吸了一口烟,缓缓吐出一团烟雾后,感慨万分地回答道:“唉……想当年咱们家分家的时候,那可真是一贫如洗啊!就连盖这房子的钱都是到处东拼西凑借来的。
如今一转眼已经在这里住了十几个年头,突然说要拆了它,我这心里头啊,还真不是个滋味呢……””
上一世,老妈也跟沐阳提过,当时分家,住的是茅草房,老爸为了盖房子,把家里骡子都卖了,然后跟娘家亲戚借了钱,在把房子盖了起来,可以说现在的房子,倾注了父亲的全部心血。
沐阳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轻声安慰道:“爸,您别愁啦!俗话说得好,辞旧迎新嘛,现在家里也有钱了,也该改善下居住环境。这两天我就画个图,先设计一下。等过完年,咱家就动工盖一栋两层高的漂亮小洋楼!到时候啊,再精心地装修一番,保证让您和妈舒舒服服地住在里头享清福!”
听到儿子这番话,老爸不禁喜笑颜开,连连点头应道:“嗯,好!那一切可就全靠你啦!对了,等这新房子盖好了,你也赶紧把女朋友带回家来让我们瞧瞧啊。”说罢,老爸满脸期待地看着沐阳。
然而,沐阳一听这话,心中却是一虚,结结巴巴地回应道:“啥……女、女朋友?”
只见老爸脸色一沉,随手将手中还未抽完的烟头丢在了地上,然后恶狠狠地说道:“哼!你小子少跟我打马虎眼儿!你姐姐前几天回来的时候,早就把你的事情全都告诉我们了。我可告诉你,明年要是再不把女朋友带回来,看我不打折你的腿!”
沐阳顿时吓得一个激灵,赶忙三口两口将碗里剩下的两个饺子塞进嘴里,囫囵吞枣般咽下肚后,一边起身一边说道:“哎呀,爸,我先去给爷爷奶奶拜个早年,回头再说这事哈!”
说完,便像脚底抹油似的溜之大吉了。而此时,他的心里却不停地暗暗埋怨起二姐来:这个大嘴巴,真是啥事都藏不住,居然连这种事儿都跟爸妈说了!
凛冽的寒风呼呼地吹着,沐阳小心翼翼地端着两碗热气腾腾的饺子,快步走在街道上。
他的双手因为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的空气中而变得通红,甚至有些微微发颤。
此时,街上热闹非凡,家家户户都将大门敞开,大人们忙碌地准备着招待小辈们前来拜年的美食和礼品,孩子们则穿着新衣,欢天喜地地在街头巷尾奔跑嬉戏。
偶尔会有几个熟悉的身影与沐阳擦肩而过。
因为沐阳家距离老宅不远,沐阳很快走到了老宅。
还未进门,便远远看见堂哥沐鑫和堂弟正站在堂屋门口焦急地张望着。
当沐鑫瞅见沐阳的身影时,立刻兴奋地大声喊道:“沐阳,快点!大家都等着你呢,就差你一个人啦,咱们赶紧一起去给爷爷奶奶拜年!”
听到堂哥的呼喊声,沐阳连忙加快脚步走进院子,一边回应道:“来了来了!”
进入堂屋后,他轻轻地将手中的饺子放木桌上,这才松了一口气。
紧接着,沐阳转身走到堂哥和堂弟身边,三人默契地排成一排,然后毫不犹豫地双膝跪地。
只听“扑通”一声,三人整齐划一地对着坐在太师椅上的爷爷奶奶磕起头来,并齐声高呼:“祝爷爷奶奶身体康健,万事如意!”声音清脆响亮,饱含着对两位老人深深的敬爱之情。”
此时,爷爷奶奶坐在高兴的笑的合不拢嘴。
爷爷起身从口袋里掏出红包说道:“来,一个人一个红包。”
沐阳三人起身接过红包,堂弟年纪比较小,就立马拆开了,看到里面装的百元大钞,心里很吃惊。
往年,爷爷发红包只有五块钱,突然发了一百元,心里还是很惊讶。
他们不知道的是,昨天爷爷临走时,沐阳拍给他了五千块钱。
等到三人出门,鑫哥说道:“今年爷爷怎么发这么大的红包?”
沐阳笑道:“估计把压箱底的钱拿出来了吧!”
“天太冷了,等会上坟,你把车开上吧!”鑫哥说道。
“开几把,路那么窄,人那么多,开车还没走路快。”沐阳说道。
每年大年初一,上坟路上人潮涌动,绝对是村里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家里的爷们提着祭品去公墓烧纸钱,放鞭炮。
妇女们,围在路口聊天,顺便打量着新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