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林贵人被打入冷宫,后宫表面上恢复了平静,但墨晓萱知道,这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她在后宫威望的提升以及对前朝事务的参与,已经引起了一些人的忌惮和不满。
在这看似平静的宫廷之下,一股暗流正悄然涌动。
那些原本与林贵人交好,或是对墨晓萱上位心存嫉妒的妃嫔们,开始暗中勾结。
她们不敢再像林贵人那般明目张胆地行事,而是选择更为隐蔽的方式,试图寻找墨晓萱的把柄,以图扳倒她。
其中,婉嫔便是这些人中的核心人物。
婉嫔出身书香门第,外表温婉可人,看似柔弱无害,实则心思深沉。
她擅长诗词歌赋,平日里在众人面前总是一副与世无争的模样,但在得知林贵人的下场后,她心中的不甘和野心被彻底激发。
婉嫔与几位品级相近的妃嫔私下里频繁往来,在一处偏僻的宫殿中秘密商议对策。“那皇后如今风头正盛,又得皇上信任,咱们若想扳倒她,必须得另辟蹊径。”婉嫔轻轻抿了一口茶,眼中闪过一丝阴鸷。
“姐姐有何高见?”一位常在急切地问道。
婉嫔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皇后如今参与前朝事务,咱们便从此处入手。她一介女流,干预朝政,本就不合规矩。咱们可以想办法收集一些她与大臣们往来过密的证据,哪怕是伪造的,只要能让皇上起疑,便有机会。”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一场针对墨晓萱的阴谋就此展开。
与此同时,朝堂之上也并非风平浪静。一些保守派大臣对墨晓萱参与朝政一事极为不满,他们认为后宫干政乃大忌,会扰乱朝纲。这些大臣在私下里频繁聚会,商讨如何向皇帝进谏,要求皇帝约束皇后的行为。
其中,御史中丞李大人便是代表人物。李大人为人刚正不阿,一生致力于维护朝廷的纲纪。他觉得墨晓萱的行为已经逾越了后宫的本分,必须加以制止。
一日早朝,李大人出列,手持笏板,神色严肃地说道:“陛下,臣有本奏。近日,臣听闻皇后娘娘频繁参与朝政事务,虽娘娘本意或许是为陛下分忧,但后宫干政,实乃大忌。自古以来,因后宫干预朝政而导致国家动荡的例子不胜枚举。还望陛下能约束皇后娘娘的行为,以正朝纲。”
祁渊听后,心中微微不悦。他深知墨晓萱的建议对国家治理多有裨益,但李大人所言也并非全无道理。他沉吟片刻后说道:“李爱卿所言,朕会加以考虑。皇后参与朝政,本意也是为了大祁国的江山社稷,朕相信她并无恶意。此事容后再议。”
退朝后,祁渊心事重重地回到后宫。墨晓萱见他神色不对,关切地问道:“皇上,今日朝堂之上可是发生了何事?”
祁渊将李大人的谏言告知了墨晓萱,墨晓萱心中一紧,但很快便镇定下来。她说道:“皇上,臣妾明白李大人的担忧,也理解朝臣们的顾虑。但臣妾所做的一切,皆是为了大祁国的百姓,为了皇上的江山。”
祁渊握住墨晓萱的手,说道:“朕自然相信皇后。只是此事若处理不当,恐怕会引发朝堂动荡。”
墨晓萱思索片刻后说道:“皇上,不如这样。臣妾以后尽量避免直接参与朝政决策,而是在幕后为皇上出谋划策。对于朝臣们的建议,皇上也可多加以权衡,让他们明白,臣妾的目的并非干政,而是协助皇上更好地治理国家。”
祁渊点头道:“皇后所言极是。如此一来,既能平息朝臣们的不满,又能让皇后继续为朕分忧。”
然而,墨晓萱知道,仅仅这样还不足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危机。她让小红继续留意后宫的动向,同时也暗中安排自己的心腹太监,去探查那些对她不满的妃嫔们的举动。
不出所料,没过多久,小红便带来了消息。“娘娘,婉嫔近日与几位妃嫔来往密切,似乎在谋划着什么。奴婢还听说,她们想从您与朝臣往来这方面下手,企图找到可以扳倒您的证据。”
墨晓萱冷笑一声,说道:“哼,她们倒是打得好主意。既然如此,咱们便将计就计。”
墨晓萱吩咐小红,让她去散布一些假消息,就说自己近日与某位大臣私下里有重要事务商议,地点就在御花园的某座亭子里。同时,她又安排了一些可靠的宫女太监,在约定的时间守在附近。
到了约定的日子,婉嫔等人果然上钩。她们偷偷躲在御花园的假山后面,准备抓墨晓萱的现行。然而,当墨晓萱与那位大臣出现时,一切都在墨晓萱的掌控之中。
墨晓萱故意提高声音说道:“张大人,此次商议之事,关乎大祁国的民生,还望张大人能在朝堂之上多多建言。”
张大人恭敬地回答道:“娘娘放心,下官定当竭尽全力。”
婉嫔等人听到这番对话,心中暗喜,以为终于抓住了墨晓萱的把柄。正当她们准备现身时,墨晓萱一声令下,周围的宫女太监们一拥而上,将婉嫔等人团团围住。
墨晓萱看着婉嫔,神色冰冷地说道:“婉嫔,你鬼鬼祟祟躲在此处,是何用意?”
婉嫔心中一惊,但仍强装镇定地说道:“皇后娘娘,臣妾只是路过此处,听到娘娘与张大人的对话,觉得事关重大,想要提醒娘娘注意分寸。”
墨晓萱冷笑一声,说道:“提醒?恐怕你是想借此机会污蔑本宫吧。你与其他几位妃嫔暗中勾结,企图扳倒本宫,以为本宫不知道吗?”
婉嫔脸色煞白,扑通一声跪下,说道:“娘娘,臣妾知错了,求娘娘饶了臣妾吧。”
墨晓萱看着她,严肃地说道:“本宫念你初犯,暂且饶你一命。但你需记住,若再有下次,本宫绝不轻饶。”
经过此事,那些企图陷害墨晓萱的妃嫔们都收敛了许多。但墨晓萱知道,危机并未完全解除。朝堂上的保守派大臣们依然对她心存不满,而在后宫之中,也难保不会再有其他人蠢蠢欲动。
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协助祁渊治理国家,墨晓萱决定培养自己在朝堂上的势力。她通过与一些年轻有为、思想开明的大臣接触,逐渐赢得了他们的支持。这些大臣看到墨晓萱提出的政策对国家发展有益,也愿意与她站在同一阵线。
在后宫方面,墨晓萱则更加注重与其他妃嫔的关系。她时常举办一些宫宴,邀请众妃嫔参加,在宴会上,她对每一位妃嫔都关怀备至,化解了不少妃嫔对她的敌意。
然而,就在墨晓萱以为一切都在掌控之中时,更大的危机却在悄然降临。边境突然传来急报,邻国大军压境,意图侵犯大祁国的领土。祁渊得知消息后,立刻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大臣们分成两派,一派主张求和,认为大祁国近年来虽有发展,但与邻国相比,军事力量仍有差距,求和可以避免百姓生灵涂炭;另一派则主张迎战,认为求和只会助长邻国的嚣张气焰,大祁国应奋起反抗,扞卫国家尊严。
祁渊心烦意乱,不知该如何抉择。回到后宫后,他将此事告知了墨晓萱。墨晓萱深知,这是一个关乎大祁国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她必须给出一个正确的建议。
墨晓萱说道:“皇上,求和并非长久之计,只会让邻国更加轻视我们。但贸然迎战,也可能会让大祁国陷入危机。臣妾认为,咱们可以一方面派遣使者前往邻国,拖延时间,了解他们的真实意图;另一方面,加紧训练军队,筹备粮草,做好迎战的准备。同时,咱们还可以联络周边一些与大祁国交好的国家,寻求他们的支持。”
祁渊听后,觉得墨晓萱的建议十分周全,点头道:“皇后所言极是。朕这就按照皇后的建议去安排。”
于是,祁渊一方面派遣了一位能言善辩的使者前往邻国,与邻国国君进行谈判;另一方面,下令让大将军王猛加紧训练军队,筹备粮草。同时,又派出使者前往周边友好国家,寻求援助。
在等待各方消息的日子里,墨晓萱也没有闲着。她在后宫中组织妃嫔们为前线的将士们缝制棉衣、制作干粮,以实际行动支持战争。她的举动赢得了后宫众人的支持,也让前线的将士们备受鼓舞。
然而,邻国的态度十分强硬,谈判使者传来消息,邻国国君坚持要大祁国割让边境的三座城池,否则绝不退兵。祁渊得知后,怒不可遏,决定不再求和,准备全力迎战。
此时,周边友好国家的援助也陆续抵达。大祁国的军队在王猛大将军的带领下,士气高昂,严阵以待。墨晓萱深知这场战争的重要性,她每日都在宫中为将士们祈祷,同时也密切关注着前线的战事。
终于,战争爆发了。两国军队在边境展开了激烈的交锋。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天。王猛大将军指挥有方,大祁国的将士们奋勇杀敌,一时间,双方陷入了僵持状态。
在这紧张的时刻,墨晓萱得知了一个重要消息。原来,邻国此次出兵,后方兵力空虚。她立刻将这个消息告知了祁渊,并建议祁渊派遣一支精锐部队,绕道袭击邻国的后方。
祁渊采纳了墨晓萱的建议,派出了一支由五千名精锐骑兵组成的部队,在夜色的掩护下,绕道而行,成功袭击了邻国的后方。邻国军队得知后方被袭,顿时大乱。王猛大将军抓住时机,下令全线进攻。
在前后夹击之下,邻国军队大败而逃。大祁国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边境危机得以解除。
经此一役,墨晓萱在大祁国的威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无论是朝堂上的大臣,还是后宫中的妃嫔,都对她敬佩有加。祁渊对墨晓萱更是依赖和信任,将更多的国家事务与她商议。
然而,墨晓萱知道,未来的道路依然充满挑战。在这个风云变幻的宫廷和国家之中,她必须时刻保持警惕,继续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守护大祁国的安宁,完成系统赋予她的使命。而她也坚信,只要她与祁渊携手共进,大祁国必将迎来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