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家中独子的挑选出来了,一共有621人,不知道如何安排!”
朱雄英看向岳飞,“将他们变成我的亲卫,我们去大同,他们就别跟着了,若是折损了,他的家人如何生存。”
“我府上还没有守卫,把他们安排到我府上。”
岳飞拱手,“是!将军。”
府邸太大,若是没有足够的人守卫,他也不放心,至于有没有人会有意见,他是京营节度使,兵部尚书,只要他手里有兵权,就不会有人会多嘴。
大帐的帘子敞开着,夏守忠在大帐外,看到朱雄英的身影,高声道:“公子,老奴奉陛下旨意召您进宫。”
朱雄英大步走了出来,“陛下召我?那快点进宫吧,切莫让陛下久等了。”
随侍牵来踏雪,随着夏守忠来到宫中,熟悉的来到御书房。
人比想象中要来的多,朝堂大佬,算上朱雄英,六部都在了,只是这群人神色复杂的看向朱雄英。
他顿时觉得莫名其妙,从这些人的眼睛里看出,这事跟他息息相关,看了林如海一眼,读出来了欣慰与骄傲。
心思流转,看来是好事!
连忙拱手行礼,“见过陛下,臣来迟了!”
李煜摆摆手,“无妨,此次有两件事!”
“这第一件事,就是关乎于你的封赏,朕赐你的王府之所以还未赐予牌匾,是因为,你的爵位没定下来。”
“关于的你的爵位问题,国丈说了二个,一个是镇字,镇国公,一个是陈字,陈国公,一个是皇后为你想的,英字,英国公!”
“你选一个吧!”
朱雄英有点懵,“陛下,这仗还没打完呢,瓦剌还没赶出大庆,就给臣封爵,是不是太着急了点。”
李煜哼了一声,“偏偏就你不一样,别人都是欢天喜地,到你这,你还不愿意。”
“难道你还能打输了不成?”
关乎自己声誉和能力,肯定不能谦虚,“臣不会输,臣一定可以将瓦剌赶出去。”
小朝会顿时笑声涌现,李煜面露微笑,“行了,你的本事我们都知道,你的功绩我们都看在眼里。”
“在说,你将带兵前往大同,现在将爵位给你,更能扬我国威,这几个封号你选一个吧。”
朱雄英简单思索了一下,镇字在历史长河有太多,上一任还是个衰仔,这肯定不行,陈字和英字,英字封号更适合他。
“臣选择英字吧!”
听好朱雄英选完封号,众人哈哈大笑,面生的刑部尚书,对着林如海恭维道:“还得是人家师徒,我们都没猜对,如海,教导有方呀。”
林如海拱手谦虚道:“英儿自幼聪慧,自律勤奋,我也没能教导什么。”
“如海谦虚了!”
众人简单调笑几句又重新站立在侧,李煜摊开一册圣旨,内容是提前写好的,只剩下其中一个字没写,将英字填上。
盖上大印,正式生效,正常的圣旨都是由翰林院写的,包括之前的任命圣旨。
李煜将圣旨递给朱雄英,“这是朕亲自写的,你也是朕封的,他们的都不是。”
话中的含义,朱雄英一瞬间就读懂了,皇帝亲手写的国公圣旨,代表着极度恩宠,朕封的,代表你是我的嫡系,心腹。
朱雄英腰身微弯,双手前伸,用两掌的掌心将圣旨拖回来。
“臣,英国公,谢陛下恩赐,臣唯有尽忠职守,竭尽全力,以报皇恩!”
李煜满意的点点头,朱雄英从来都知道他想什么,他要的是什么?忠心呀,没有忠心,再有能力又能怎么样呢。
情不自禁,“朕,一直都信你!”
“臣毕生所求,莫过于与陛下青史留名!”
御书房的众人,将这对君臣印入脑海,纷纷上前恭喜,“我等见过英国公。”
朱雄英看他们这个架势,连忙正经的回礼,“见过各位大人,望我等一起,同陛下开创大庆盛世。”
李煜在上面看着这一幕,虽然现在还属于初级班底,南方被太上皇接手治理,北方还在战乱,看着下方的众人,他有信心打造一个盛世。
“好,让我们君臣一心,开创大庆盛世!”
众人开始向李煜行拱手礼,“臣等遵旨!”
李煜沉默了一会,对着朱雄英开口,“按你所说,将瓦剌赶出大庆,大同,宣府重建,还有将掳走的百姓带回来,养活百姓。”
“这些,朕都帮不上忙,你也知道朕的情况,国库空虚,太上皇那里指望不上,朕虽是正统,可却还未掌握大庆。”
“大同、宣府重建,还有救活百姓的口粮,一应所需的银子,朕都没有。”
“所以,朕做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将大同的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宣府所在的北直隶,除神京,天津卫,朕将他们命名为河北承宣布政使司。
“军政大权皆由你掌控,税收用来当作军费,和救活几百万百姓的费用。”
说完,又递给了朱雄英一个粗略画的简易地图。
朱雄英顺手接过地图,自太祖,山西承宣布政使司,下辖五府,三直隶。
分别为,太原府,大同府,汾州府,平阳府,潞安府,泽州直隶州,沁州直隶州,辽州直隶州。
至于宣府的要更复杂一点,刨除了京师,以及守卫京师的天津三卫。
新生的河北承宣布政使司,包括,保定府,真定府,顺德府,广平府,大名府,永平府,不包括天津三卫的河间府,宣府,延庆直隶州和保安直隶州。
朱雄英心里其实早都算到了,国库无银,李煜只有三个选择,第一个就是漠视被掳走的几百万百姓,不打造大同、宣府防线。
第二个就是,让朱雄英带兵南下,将太上皇,原本朝中重臣,直接抄家,强抢军费,不过,以朱雄英的猜测,李煜是没这个胆量的,也没这个魄力。
第三个就是选择将两地百姓,包括所在地,直接打包给他,现在两省可以说是荒无人烟,地里杂草横生。
很难评价这到底是好的决定,还是坏的决定,不管是朱雄英还是李煜,都要在此上面做出割舍。
李煜需要为大同、宣府防线,包括几百万百姓活命的粮食,百姓的生计,做出割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