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书瑶猛地抬起头,眼中的痛苦与思念如汹涌的潮水,瞬间决堤:“阿羽,我也想你,可我们回不去了……”她的身体微微颤抖,双手紧紧握拳,指甲几乎嵌入掌心,似要用疼痛来抑制内心翻涌的痛苦。
萧烬羽望着她,内心被无尽的哀伤和不甘填满。记忆不受控地如潮水般翻涌,将他拉回往昔。那时他们不过是青涩孩童,瑶瑶在巷子里玩耍,突然窜出一只恶犬,冲她狂吠,吓得她小脸煞白,放声大哭。彼时身形还略显稚嫩的萧烬羽,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张开双臂把瑶瑶护在身后。恶犬扑咬,锋利的牙齿划破他的手臂,鲜血瞬间涌出,在衣衫上晕染开刺目的红。瑶瑶又惊又怕,哭着为他包扎伤口,小小的手忙前忙后,抽抽噎噎地发誓:“阿羽,等我长大了,一定也会保护你,不让你受伤。”
还有一回,他们瞒着大人,偷偷爬上后山最高的那棵老槐树。树顶视野极佳,能俯瞰整个村子。天边晚霞似火,将云朵染成绮丽的橙红色。瑶瑶靠在他肩头,感受着微风轻拂,轻声呢喃:“阿羽,要是能一直这样,多好啊 ,就我们俩,永远不分开。”
这些回忆如同一把把尖锐的刀,一下下绞割着他的心。他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可喉咙像是被堵住,发不出半点声音。良久,他才艰涩开口:“瑶瑶,我懂,只是这心里,实在是放不下。”他的目光在沈书瑶脸上游移,试图将她的模样刻进心底,每多看一眼,就多一分不舍。
沈书瑶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尽管泪水仍不受控制地滑落:“阿羽,大宁如今危在旦夕,王爷他……需要我,我不能在这个时候离开。”她的声音带着哭腔,却又透着几分坚定,“你一定要保重自己,往后,莫要再为我分心。”
萧烬羽心中一阵刺痛,他明白沈书瑶的选择,可情感上却难以接受。他握紧拳头,指节泛白,沉默片刻后,缓缓说道:“好,我答应你。但你也要答应我,好好照顾自己。”他的眼神中满是眷恋与担忧,仿佛要把所有的关心都倾注在这最后的叮嘱里。
就在这时,一阵杂乱且刻意压低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打破了小院的宁静。萧烬羽和沈书瑶浑身一震,多年磨砺出的警觉瞬间被点燃。萧烬羽反应极快,右手如闪电般抽出绣春刀,侧身将沈书瑶护在身后,眼神锐利如鹰,紧紧盯着脚步声传来的方向,全身肌肉紧绷,蓄势待发。
只见三个身着黑色劲装的男子迅速将小院包围,他们的面容被黑布遮挡,只露出一双双冰冷的眼睛,散发着危险的气息。萧烬羽暗自警惕,心中疑惑,以王康的手段,怎会派出这等实力的打手?这其中必有隐情。
“萧大人,劝你乖乖束手就擒,否则别怪我们不客气。”为首的黑衣人压低声音,语气中带着一丝狠厉,可在萧烬羽如炬的目光下,竟不自觉地移开了视线。
萧烬羽冷哼一声,试图从气势上压制对方:“就凭你们,也想动我?背后到底是谁指使,说出来,或许还能留你们一条活路。”他一边说着,一边悄悄观察着周围环境,寻找着可能的突围路线,同时暗自计算着与沈书瑶一同脱身的几率。他猜测,这或许只是王康的试探,真正的杀招还在后面。
双方对峙片刻后,黑衣人率先发动攻击,三人呈三角之势向萧烬羽扑来。萧烬羽身形矫健,手中绣春刀挥舞得密不透风,每一次出刀都带着凌厉的气势,与黑衣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在打斗过程中,萧烬羽发现这些黑衣人的招式虽然狠辣,但配合之间却存在一些破绽,他更加确定这只是王康的佯攻。他决定主动出击,打乱对方节奏,同时探寻背后的真正目的。
萧烬羽突然大喝一声,佯装不敌,故意露出破绽。黑衣人见状,以为有机可乘,纷纷攻来。萧烬羽趁机施展锦衣卫独特的身法,瞬间贴近为首的黑衣人,将绣春刀架在他脖子上:“说,谁派你们来的?背后还有什么阴谋?”他的声音低沉而冰冷,透着不容抗拒的威严。
黑衣人脸色一变,但仍咬牙不语。此时,另一个黑衣人趁机偷袭,萧烬羽侧身躲避,却不小心手臂被划伤。沈书瑶紧张地注视着战局,她深知萧烬羽的处境危险,自己不能成为他的累赘。突然,她看到院角有一块石头,来不及多想,迅速捡起石头朝着其中一个黑衣人砸去。黑衣人躲避不及,被石头击中手臂,攻势稍缓。萧烬羽趁机发力,一刀划伤了另一个黑衣人的大腿。
“瑶瑶,找机会先走!”萧烬羽边战边喊,他知道此地不宜久留,必须让沈书瑶尽快脱离危险。沈书瑶咬咬牙,心中满是不舍,但她也明白此刻不是儿女情长的时候,转身朝着后门跑去,裙摆随着她的动作飞扬,眼神中满是决绝。
然而,另一个黑衣人见状,立刻舍弃萧烬羽,朝着沈书瑶追去。萧烬羽心中大急,拼尽全力击退面前的两人,朝着追赶沈书瑶的黑衣人扑去。就在黑衣人即将抓住沈书瑶时,萧烬羽赶到,一刀刺中了黑衣人的后背,黑衣人惨叫一声倒地。
解决掉这个威胁后,萧烬羽和沈书瑶来不及休息,迅速逃离了小院。一路上,两人警惕地观察着四周,生怕还有其他埋伏。回到王府附近后,萧烬羽停下脚步。
“瑶瑶,你先回王府,我去查清楚这件事的幕后主使。记住,千万不要暴露我们的关系。”萧烬羽神色凝重地说道。他清楚,一旦自己和沈书瑶的关系曝光,不仅会影响沈书瑶,还会让朱权和大宁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从政治层面来说,朱元璋对朝廷纲纪和政治稳定极为看重,藩王侧妃与锦衣卫指挥使有恋情,这无疑是严重破坏皇家威严和朝廷秩序的行为。藩王与锦衣卫之间微妙的制衡关系被打破,朱元璋必定会担忧这背后是否存在勾结谋反的可能,哪怕毫无事实依据,也会为了政权稳固严惩他们,以震慑朝中其他势力。从个人命运层面,沈书瑶将面临通奸、背叛藩王等罪名,遭受牢狱之灾甚至被赐死,她的家族也会被牵连,面临抄家灭族的厄运;自己身为锦衣卫,知法犯法,会被朱元璋视为背叛,官职不保,遭受残酷刑罚,家族也会蒙羞。从各方势力平衡角度,支持朱权的势力会为保自身利益撇清关系,与王康有牵连的势力会趁机落井下石,其他藩王也会因兔死狐悲而对朝廷产生不满和反抗情绪,让朝廷与藩王之间的矛盾激化,稳定的政治格局陷入混乱。
沈书瑶眼中满是担忧:“阿羽,你一定要小心,我等你回来。”说罢,转身匆匆走进王府,每一步都带着对萧烬羽的牵挂,脚步略显沉重。
此后,萧烬羽每次想要与沈书瑶联系,都强忍着冲动。有一次,他实在忍不住,悄悄来到王府附近,希望能远远看沈书瑶一眼。可刚到王府外墙,就看到朱元璋派来的特使进入王府,他心中一紧,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他想起之前分析的种种后果,那些可怕的场景在脑海中不断浮现,冷汗瞬间湿透了后背。
沈书瑶同样煎熬,她好几次拿出萧烬羽之前偷偷给她的信物,想要不顾一切去见他。但每次想到家族、朱权和大宁,想到一旦被发现带来的毁灭性打击,她只能将信物紧紧攥在手中,默默流泪。
随着对王康调查的深入,萧烬羽发现王康的势力盘根错节,与朝中多位高官相互勾结。每获取一份关键证据,他都意识到自己和沈书瑶的处境愈发危险。有一次,他拿到了王康与海外势力勾结的信件,这一证据足以扳倒王康,但也让他明白,王康若是狗急跳墙,很可能会揭露他和沈书瑶的关系来报复。
在这样的压力下,萧烬羽和沈书瑶彻底断了私会的念头。他们将彼此的感情深埋心底,全身心投入到应对危机之中。沈书瑶更加用心地协助朱权处理政务,凭借自己的智慧和细腻心思,多次帮助朱权化解陈垣的质疑。萧烬羽则全力调查王康,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哪怕每次看到与沈书瑶相关的事物,心中泛起阵阵涟漪,他也只是短暂失神后,立刻投入工作。
终于,朱权和萧烬羽找到了王康与不法商人勾结,妄图垄断大宁贸易的铁证。他们将证据呈交给陈垣,陈垣看到证据后,脸色阴沉:“没想到王康竟然如此胆大包天,竟敢做出这等事。”他决定立刻返回应天,向朱元璋如实禀报。
朱元璋收到陈垣的密奏后,并未立刻表态。他先是暗中派遣了心腹大臣徐辉祖,秘密调查王康的党羽分布和势力范围,同时传召几位朝中元老到便殿商议。
元老们到齐后,朱元璋神色冷峻,将陈垣的密奏递给众人传阅,随后开口道:“王康之事,诸位有何看法?”
资历最深的李善长率先发言:“陛下,王康身为朝廷命官,竟做出这等不法之事,理当严惩,以正国法。”朱元璋听后微微皱眉,心想李善长虽言之有理,但处理藩王与官员之间的纠葛,远非如此简单,贸然严惩,恐引发藩王不安。
然而,与李善长向来政见不合的刘伯温却有不同看法:“陛下,王康固然有罪,但此时严惩,恐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大宁局势刚刚稳定,若是处理不当,引发藩王与朝廷之间的猜疑,恐生大乱。”朱元璋微微颔首,目光在刘伯温脸上停留片刻,心中暗自思量,刘伯温所言也不无道理,大宁关乎边疆安稳,不可因小失大。
汤和抱拳说道:“陛下,依臣之见,当务之急是先稳住大宁局势,王康罪证确凿,不可轻饶,但也需顾及朝中各方势力,徐徐图之。”朱元璋听后,心中有了初步打算,觉得汤和的建议既能惩处王康,又能避免朝廷与藩王之间的矛盾激化,较为稳妥。
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朱元璋心中已有定数。他决定先暗中控制王康的主要党羽,防止其狗急跳墙。同时,下旨嘉奖朱权在大宁治理有方,稳固了他的地位,以安藩王之心。对于王康,朱元璋决定在朝堂上公开审判,让百官共同见证,既彰显了朝廷的公正,又能借此机会警示其他官员。此决策一下,朝堂之上,支持朱权的势力松了口气,而与王康有牵连的官员则人人自危 ,朝中局势也因此发生微妙变化,各方势力重新审视自身立场,行事更加谨慎。
王康得知计划败露后,狗急跳墙,企图联络大宁周边的盗匪,趁乱洗劫大宁,制造更大的混乱,以此来扰乱朝廷视线,为自己争取逃脱的机会。他暗中派人携带大量金银财宝,与盗匪头目接头,承诺事成之后给予重酬。然而,他的一举一动都在萧烬羽的监视之下。萧烬羽得到消息后,迅速联合赵锐,率领王府侍卫和锦衣卫,在盗匪集结之处设下埋伏。一场激烈的战斗就此展开,盗匪虽凶狠,但在训练有素的王府侍卫和锦衣卫面前,渐渐落了下风。最终,盗匪被一网打尽,王康的最后一丝希望也彻底破灭。
大宁的危机终于解除,朱权为了感谢萧烬羽和沈书瑶,特意在王府设宴。
宴会上,朱权举杯向萧烬羽和沈书瑶致谢:“此次能度过危机,多亏了萧大人和书瑶,本王感激不尽。”他的眼神真诚,脸上洋溢着感激与欣慰。
萧烬羽起身还礼:“王爷客气了,这是我们共同的功劳。”他的目光看向沈书瑶,眼中满是深情与欣慰,尽管心中仍有一丝失落,但也真心为沈书瑶和大宁感到高兴。
宴会结束后,朱权单独留下了沈书瑶。他看着沈书瑶,眼中满是温柔:“书瑶,经过这次危机,我更加明白你的重要性。我希望你能一直留在我身边,与我一起守护大宁。”他微微前倾,眼神中满是期待,仿佛在等待沈书瑶的回应。
沈书瑶心中一阵感动,她看着朱权:“王爷,我愿意。”此刻,她心中已经做出了决定,她深知自己对大宁和朱权有着一份责任,而这份责任也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与此同时,萧烬羽回到住处,心中虽然有些失落,但他也尊重沈书瑶的选择。他知道,沈书瑶做出这个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自己也应该放下过去,继续为朝廷效力。
此后,朱权和沈书瑶全身心投入到大宁的治理中。沈书瑶凭借自己细腻的心思和卓越的见识,协助朱权设立专门的市场管理机构。她亲自制定详细的市场规则,明确交易时间、摊位划分以及商品质量标准,对欺行霸市、哄抬物价的行为严惩不贷。在税收改革上,她深入研究大宁商业现状,提出优化税收流程的方案。简化复杂的手续,减少商人纳税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同时合理调整税率,减轻商人负担。这一系列举措吸引了周边地区众多商人前来大宁贸易,一时间,大宁的集市热闹非凡,店铺鳞次栉比,商路四通八达,经济愈发繁荣。
朱权则利用自己藩王的身份和影响力,积极与周边藩王沟通合作。他组织联合军事演习,加强边境防御力量,共同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在他的努力下,大宁边境安宁,百姓得以安心生产生活。随着大宁的发展,人口逐渐增多,为了满足民众需求,沈书瑶提议并参与新建了许多学堂,广招学识渊博的先生授课,让更多孩子有机会接受教育;还开设医馆,从各地延请名医,为百姓诊治疾病,提升了大宁整体的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宁城不断扩建,新的街道、建筑拔地而起,处处洋溢着蓬勃的生机。
萧烬羽回到锦衣卫后,因在大宁一案中的出色表现,很快得到朱元璋的赏识与重用。他接手多起朝廷官员贪污腐败案件,凭借敏锐的洞察力,总能从看似寻常的线索中发现关键破绽。在调查过程中,他雷厉风行,面对各种阻碍和威胁毫不退缩,果断采取行动,将涉案官员一一缉拿归案,使得官场风气为之一振。
一次,他在调查中发现朝中一位位高权重的大臣竟与江湖邪教暗中勾结。这些邪教组织蛊惑人心,妄图颠覆朝廷,危及社稷。萧烬羽深知此事的严重性,他深入虎穴,乔装打扮混入邪教内部。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中,他小心翼翼地收集证据,期间多次险象环生,稍有不慎便会性命不保。但他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智慧,成功获取了关键证据,一举破获此案,及时阻止了一场可能发生的政治动荡。经此一役,他在锦衣卫中的威望和地位进一步巩固,成为朱元璋最为倚重的锦衣卫指挥使之一,肩负起维护朝廷稳定、肃清奸佞的重任。
虽然他们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但那段共同经历的岁月,将永远留在他们的心中,成为他们人生中一段难忘的回忆。偶尔,萧烬羽也会想起沈书瑶,想起他们曾经的点点滴滴,但他知道,有些人有些事,只能深藏在心底,成为一生的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