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沉沉,余晖透过雕花窗棂,在王府的青砖地面上洒下斑驳光影。朱权负手而立,目送王妃牵着年幼的朱盘烒渐行渐远,那小小的身影蹦蹦跳跳,充满生机,却搅得他心头愈发沉重。待妻儿的背影消失在回廊转角,他猛地转身,看向垂手侍立一旁的王府长史周怀瑾,目光如炬,沉声道:“说吧,福余卫和泰宁卫究竟是怎么回事?事无巨细,我要听最详尽的。”
身为宁王,朱权就藩大宁多年,这片紧邻草原的边境之地,每一丝风吹草动都可能掀起惊涛骇浪。朱元璋对藩王虽已心生防范,好在尚未大规模削藩,但朱权心里清楚,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朝廷盯着。而眼下这场突如其来的部落冲突,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打破了边境原有的微妙平衡,他必须万分谨慎,稍有差池,大宁百姓将陷入战火,自己也可能因处置不当而遭受朝廷责难。
周怀瑾赶忙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王爷,此次冲突起于福余卫和泰宁卫争夺一处水草丰美的牧场。那牧场位于两卫交界,向来是双方放牧的争议之地。脱鲁忽察儿和安出帖木儿此前就多次交涉,互不相让。这次不知为何,矛盾突然激化,双方各派出一支骑兵队伍,一言不合便动起手来。据前方探子回报,双方都有一定伤亡,目前虽暂时停火,但气氛依旧紧张,双方都在向边境增派人手。福余卫和泰宁卫决策时,部落长老会议有着极大的话语权,这次冲突,长老们的态度也至关重要,听闻两边的长老分成了主战和主和两派,正僵持不下。”
朱权踱步沉思,片刻后说道:“朵颜卫那边可有动静?我听闻朵颜卫内部情况复杂,其首领巴儿孙在部落中颇具影响力,此人向来狡黠,不可不防,需着重关注他的动向。”朱权对朵颜卫的情况十分清楚,巴儿孙在朵颜卫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其一举一动都可能影响整个局势,所以特意点明。
“目前尚未有明显动作,但据眼线来报,朵颜卫内部也在密切关注此事,似乎在等待时机,做出对他们最有利的抉择。巴儿孙召集了部落中的长老们商议,他虽手握大权,但在做决策时,也不得不考虑部落中各个氏族首领的意见。有些氏族想要趁机扩张势力,支持介入冲突;有些氏族则担心引火烧身,主张保持中立,内部争论不休,暂时还未达成一致。”周怀瑾回答道,详细地补充了关于巴儿孙和朵颜卫内部决策情况的最新消息,让朱权能更全面地了解局势。
朱权微微点头,心中暗自思忖:这朵颜三卫之间的矛盾,处理好了或许能成为制衡他们的关键,可一旦处理不当,引发三卫联合对抗明朝,那大宁边境必将陷入危机。虽说当前局势尚在可控范围,但也容不得丝毫疏忽。朵颜三卫虽在洪武年间已归附明朝,且在1397年时与明朝关系相对稳定,可草原部落习性难测,时而出现不稳定因素。若能借此机会,进一步巩固他们对明朝的归附之心,大宁的边境将更加稳固,这是不可多得的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
“周长史,立刻传我命令,召集陈亨、刘真、卜万三位将军来王府议事。再派人密切监视朵颜三卫的动向,尤其是巴儿孙的一举一动,一有消息,即刻回报。要动用我们在朵颜卫安插的所有眼线,务必做到消息灵通。”朱权果断下令,特意强调对巴儿孙的监视,不放过任何可能影响局势的细节。
“是,王爷。”周怀瑾领命后,匆匆离去。
朱权回到书房,坐在书案前,展开一幅大宁及周边地区的军事地图,仔细端详。地图上,福余卫、泰宁卫和朵颜卫的势力范围清晰标注,那片引发冲突的牧场,正处于三方势力的微妙交界处。他深知,这不仅仅是两个部落间的纷争,背后牵扯着明朝边境的稳定,以及朝廷对藩王的态度。稍有差池,不仅大宁百姓将陷入战火,自己也可能因处置不当而受到朝廷责难。
不多时,陈亨、刘真、卜万三位将军来到书房。三人向朱权行礼后,朱权示意他们起身,指着地图说道:“福余卫和泰宁卫在边境冲突一事,想必你们都已听说。今日叫你们来,是商讨应对之策。此次冲突看似是两卫争夺牧场,实则背后可能有多方势力角逐,朵颜卫的态度尤为关键,而其首领巴儿孙的动向,更是重中之重。福余卫和泰宁卫那边长老会意见不一,朵颜卫内部也各有盘算,我们的决策必须谨慎。”朱权再次强调局势的复杂性,让将军们清楚了解各方情况。
陈亨率先开口:“王爷,依末将之见,这是我军介入的好时机。趁他们两败俱伤,我们可出兵威慑,一举掌控那片牧场,既能增强我大宁的防御纵深,又能向朝廷展示王爷的军事才能和对边境的有效管控。如此一来,也能在朵颜三卫面前树立威严,让他们不敢轻易生事。”
刘真却摇头道:“陈将军所言虽有道理,但此举风险不小。福余卫和泰宁卫虽有冲突,可一旦我们出兵,他们很可能联手对抗我们。而且朵颜卫在一旁虎视眈眈,万一他们趁机发难,我们将腹背受敌。巴儿孙此人诡计多端,说不定正盼着我们出兵,好坐收渔翁之利。”刘真分析时特别提及巴儿孙,提醒众人不可忽视其潜在威胁。
卜万沉思片刻后说道:“王爷,我认为我们应先采取怀柔政策。派人前去调解,劝双方停火,以明朝的威严和影响力,迫使他们接受和谈。同时,我们暗中加强边境防御,以防万一。若和谈不成,再考虑军事手段。在和谈过程中,也可设法分化朵颜三卫,削弱巴儿孙的影响力,使其无法轻易煽动事端。我们可以利用他们内部不同势力的分歧,拉拢倾向和平的一方。”卜万提出的策略中,也将巴儿孙的因素考虑在内,力求从根源上解决潜在危机。
朱权听着三位将军的意见,心中权衡利弊。他深知,军事行动虽能快速解决问题,但也可能引发更大的动荡;而和谈则需要耗费时间和精力,且结果难以预料。当下朱元璋对藩王的态度虽未达到严苛的地步,但贸然出兵,也难免会引起朝廷的关注。况且此次局势复杂,巴儿孙的存在更增加了不确定性,必须谨慎行事。
“卜将军所言有理。我们先以调解之名,派人前往福余卫和泰宁卫。我会修书两封,分别给脱鲁忽察儿和安出帖木儿,表明我大明希望边境和平的态度,劝他们放下争端,共同维护北疆安宁。陈亨,你负责挑选两名能言善辩的使者,明日一早便出发。挑选使者时,一定要注重其应变能力,若遇到巴儿孙派人干扰,也要能巧妙应对。刘真,你即刻加强边境防御,密切关注三卫的一举一动,尤其是巴儿孙的动向,若有异常,随时向我汇报。卜万,你协助刘真,调配好兵力,确保万无一失。同时,安排一些精明的探子,深入朵颜卫,摸清巴儿孙的真实意图。”朱权有条不紊地安排着,每一项任务都考虑到了巴儿孙可能带来的影响,力求将局势掌控在手中。
“遵命,王爷。”三位将军齐声领命。
待将军们离去后,朱权揉了揉太阳穴,感到一阵疲惫。他深知,在这复杂的局势下,每一个决策都关乎大宁的安危,乃至整个明朝北疆的稳定。而巴儿孙这个不确定因素,更是让他倍感压力,必须时刻保持警惕,才能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变故。
与此同时,王妃张氏回到房间,将17个月大的朱盘烒交给乳母,叮嘱道:“好好照顾世子,让他午睡一会儿,莫要吵闹。”小家伙刚学会走路不久,走起路来还摇摇晃晃,嘴里时不时冒出几个含糊不清的字词。身为藩王妃,打理好王府内务,照顾好世子,让朱权无后顾之忧,是她一直以来的坚守 。
乳母轻声应下,抱起朱盘烒走向内室。王妃坐在梳妆台前,看着镜中略显疲惫的自己,轻轻叹了口气。她深知,朱权此刻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而自己能做的,便是将王府内宅事务打理好,让他无后顾之忧。
这时,贴身丫鬟桃夭走了进来,手里端着一杯热茶。“王妃,您喝口热茶,歇一歇吧。”桃夭关切地说道。
王妃接过茶杯,轻抿一口,问道:“桃夭,今日厨房和库房的事务可都安排妥当了?如今局势紧张,王爷需要充足的精力应对,饮食和物资储备都不可马虎。”
“回王妃的话,都安排好了。吴食官长说今日准备了王爷最爱吃的清蒸鲈鱼和荷叶糯米鸡,陈食官丞也将膳食安排得妥妥当当。库房那边,苏典簿也在仔细盘点物资,一切都井井有条。为防万一,苏典簿还额外安排人准备了一些易于保存的干粮和清水,以备不时之需。”桃夭认真地汇报着,详细说明了应对局势紧张所做的额外准备。
王妃点了点头,又说道:“如今大宁局势不稳,府中上下更要谨慎行事。你去告诉殷嬷嬷,加强王府的戒备,莫要让闲杂人等混入。尤其是那些形迹可疑的人,务必严查。最近要多安排些人手巡逻,确保王府安全。”
“是,王妃,奴婢这就去。”桃夭转身离去。
王妃起身,来到窗前,望着窗外的花园,心中却想着朱权和大宁的局势。她虽身处内宅,但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对局势的了解,也深知此次福余卫和泰宁卫的冲突非同小可。她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朱权能妥善处理此事,让大宁恢复往日的安宁。同时,她也听说了朵颜卫中巴儿孙的事情,隐隐有些担忧,只盼着一切能顺利解决。
过了一会儿,王妃决定前往王府医馆,看看府医林鹤龄为朵颜卫准备药材的情况。她深知,此次援助朵颜卫,不仅是为了救治他们的牛羊,更是为了增进双方的信任,稳定边境局势。若能借此机会改善与朵颜卫的关系,或许能削弱巴儿孙在其中的影响力,对朱权处理边境事务也会有所帮助。
来到医馆,林鹤龄正在忙碌地整理药材。看到王妃进来,连忙行礼。“王妃,您怎么来了?”
王妃微笑着说道:“林医官,我来看看药材准备得如何了。此次前往朵颜卫,责任重大,切不可有丝毫马虎。听说朵颜卫中有人对我们心存疑虑,这些药材不仅是救治的物资,更是展现我们诚意的关键,一定要让他们看到我们的真心。”
林鹤龄恭敬地回答:“王妃放心,药材都已按照王爷的吩咐,精心挑选和准备。我还特意准备了一些预防疫病的药方,以防万一。顾先生也与我详细商讨了救治方案,我们定不会辜负王爷和王妃的期望。为了让朵颜卫更加信任我们,我还准备了一些药材使用的说明,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写好,让他们能清楚了解用法。”
王妃点了点头,又仔细查看了药材的种类和数量,对林鹤龄的工作表示满意。“林医官,你和顾先生此去朵颜卫,一定要注意安全。若有任何困难,及时派人回来汇报。尤其是遇到巴儿孙刁难时,不要正面冲突,尽量周旋,保护好自己。”
“多谢王妃关心,我和顾先生定会小心行事。”林鹤龄说道。
王妃又与林鹤龄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才离开医馆。回到王府主院时,天色已经渐暗。她吩咐下人准备晚膳,又让人去书房请朱权回来用膳。
朱权处理完公务,来到主院。看到王妃,脸上露出一丝疲惫的笑容。“夫人,让你久等了。”
王妃关切地说道:“王爷,今日辛苦了。先用膳吧,用完膳早些休息。我听说朵颜卫的巴儿孙不太好对付,王爷可要多加小心。”
两人相对而坐,用膳期间,朱权将与三位将军商议的结果告诉了王妃。王妃听后,沉思片刻说道:“王爷的决策甚是稳妥。只是这和谈之事,还需多加小心。那脱鲁忽察儿和安出帖木儿都是精明之人,未必会轻易听从调解。而且巴儿孙在一旁虎视眈眈,说不定会暗中使绊子,王爷一定要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朱权点头道:“夫人所言极是。我已让陈亨挑选了最得力的使者,希望他们能不辱使命。若和谈不成,我们也有充足的准备应对。对于巴儿孙,我也安排了人手密切监视,他若有任何异动,我们便能及时知晓。”
用完膳后,朱权和王妃来到院子里散步。月光洒在庭院中,树影婆娑,静谧而美好。然而,两人的心中都牵挂着大宁的局势,无法真正享受这片刻的宁静。
“王爷,此次冲突若能妥善解决,或许是个掌控朵颜三卫的好机会。虽说目前朵颜三卫与明朝关系相对稳定,可时而出现不稳定因素,若能借此机会,进一步巩固他们对明朝的归附之心,大宁的边境将更加稳固。只是巴儿孙恐怕不会轻易让我们如愿,王爷一定要小心谋划。”王妃轻声说道,再次提醒朱权巴儿孙的潜在威胁。
朱权停下脚步,看着王妃,眼中露出赞赏的目光。“夫人与我想到一处去了。这朵颜三卫虽骁勇善战,但只要我们运用得当,定能让他们真心归服。对于巴儿孙,我已有应对之策,只是还需见机行事。对了,夫人,再过些时日便是大宁的集市节,往年这节日融合了中原和草原的特色,热闹非凡。今年局势紧张,我担心会出乱子,你安排下府里的人,协助维持下秩序。”朱权突然想起即将到来的集市节,这节日在大宁地区由来已久,每逢此时,中原的商人和草原的牧民都会汇聚,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也是大宁地区融合两种文化的重要体现。
王妃点头应下,说道:“我会安排好的。这集市节是大宁的盛会,百姓们都很重视。听说今年不少草原部落会带来精美的皮毛和独特的手工艺品,中原的商人们也会带来丝绸、瓷器等好物。只是如今局势不明,希望不要影响了这难得的热闹。”王妃也深知集市节的重要性,它不仅是贸易的场合,更是文化交流的平台。在服饰方面,每逢集市节,大宁的军民都会穿着融合了中原和草原风格的服饰。男子的长袍下摆会绣上草原的图腾,袖口则采用中原的精致滚边;女子的头饰既有中原的珠翠,又融入了草原的银饰元素,十分独特。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便回到房间休息。朱权躺在床上,却久久无法入眠。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大宁的局势、朵颜三卫的态度以及朝廷的反应。尤其是巴儿孙的身影,让他时刻警惕,深知这将是一场艰难的博弈,稍有不慎,便可能满盘皆输。
第二天清晨,朱权早早起身,来到书房。他再次检查了给脱鲁忽察儿和安出帖木儿的书信,确认无误后,交给使者,叮嘱道:“此去务必小心谨慎,言辞恳切,务必劝他们接受和谈。若有任何变故,立刻回报。若遇到巴儿孙派人干扰和谈,不要慌乱,按照事先商议的策略应对,尽量化解矛盾,争取和谈成功。”
使者领命后,带着随从,快马朝着福余卫和泰宁卫的方向奔去。朱权站在王府门口,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心中默默祈祷此次和谈能够成功。同时,他也在等待着关于巴儿孙的最新消息,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与此同时,王妃张氏也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她来到王府厨房,查看今日的膳食安排。吴廪丰和陈馔熙早已等候在那里,向王妃汇报了今日的菜单。
王妃听后,微微皱眉说道:“如今局势紧张,王爷事务繁忙,膳食要尽量清淡些,以调养身体为主。多准备些滋补的汤品和新鲜的蔬菜。另外,准备一些王爷喜欢的点心,他处理公务累了的时候可以吃一点,补充精力。”
“是,王妃,小的们这就去安排。”吴廪丰和陈馔熙连忙应道。
王妃又在厨房巡视了一圈,对食材的新鲜度和厨房的卫生状况表示满意。离开厨房后,她前往王府库房,与苏致和一起盘点物资。她深知,在这局势不明朗的时候,充足的物资储备是应对各种情况的关键。
“苏典簿,如今大宁局势不稳,我们要做好长期应对的准备。库房中的粮食、药材、兵器等物资,都要仔细盘点,确保数量充足,质量上乘。除了日常储备,再额外准备一些应对紧急情况的物资,如帐篷、火种等。万一局势恶化,这些物资或许能派上用场。”王妃认真地说道,详细规划了物资储备的细节。
苏致和点头道:“王妃放心,我每日都在仔细盘点。目前库房物资储备充足,但为以防万一,我已安排人去城中采购一些急需物资,明日便可送达。我还列了一份详细的物资清单,王妃您过目一下,看看是否有遗漏。”说着,苏致和递上一份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