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辅导孩子做作业,你来。”她跟蒋少琛说。
蒋少琛不知道她心里想什么,一口应允,“那是肯定的。”
“那就说好了,我学历不高,教不好,到时候教坏了就不好了。”沈明枝说完,有些心虚。
“放心好了媳妇儿,学习要是真的不行,就不管了,孩子重要的是健康成长,而且我相信,我们这么努力,未来他们肯定不止只有读书这条出路的。”蒋少琛搂着她的肩膀,满口的自信。
沈明枝觉得也是。
他们努力工作,为孩子创造未来。
说不定,以后他们的孩子就是富二代了。
在家的日子,沈明枝没有了在厂子那么忙碌,相对比较悠闲,虽然时不时要去宝丽看看打样,但好歹跟孩子们相处的时间多了。
他们也不像之前那么黏自己了。
她的驾驶考试,笔试这块已经过了。
至于实操,还得等她从广交会回来。
距离去广交会还有四天的时候,沈明枝敲定了带去广交会的商品。
商品包装统一换成了欧美那边的风格。
“这次我给你申请了飞机,你可以坐飞机过去,坐飞机比较快。”孙厂长在她把准备带去广交会的商品装箱,在她旁边跟她说。
“嗯,好。”沈明枝装了好几箱,“这些商品办托运吗?”
“这么多,托运不了,放在货车上吧,四天怎么也够到那边了。”孙厂长道。
沈明枝想,也只能这样了。
“那我先过去布置咱们的展台了。”申请到一个展位也不容易,还花了不少的钱。
孙厂长虽然很反对,但是最后还是妥协了。
沈明枝把货装上去广州的货车上后,打算回家,沈修竹在这个时候匆匆忙忙赶来。
“好在赶上了……我爸同意我跟你一起去广交会了!”沈修竹一脸的喜悦。
“那你得坐火车了,厂子这边帮我申请了飞机。不过你想坐飞机,也可以,入职到我们宝丽当设计师。”沈明枝道。
沈修竹闻言,瞪大了眼睛,“会不会不太适合啊?我学的不是国画,是国外的油画……当年因为爱好学的,当然没有在工作上提供任何的帮助……”
“油画也可以啊,你只要知道欧美风格就行,等到了广交会,我跟你说。”沈明枝说着,抬手看了一下手上的腕表,“没时间跟你聊那么多,我得回家了。”
“这么早就回去啊。”沈修竹还想跟她说说闲话呢。
“我是有家庭的孩子,这几天都抽空陪孩子的,怕去广交会那边,他们想我。”沈明枝跟他解释。
沈修竹哦了一声。
“入职不?”沈明枝问他。
“入职啊!我要坐飞机去!”沈修竹想也不想便回答道。
“那你去找孙厂长入职吧,让他帮你申请。”沈明枝说完,便转身离开了。
去广州的前一天,沈明枝晚上回家,蒋少琛和江卿在为她整理行李。
“广州那边天气现在已经很热了,带一些夏装就可以了。”蒋少琛跟江卿说。
“你懂什么,万一过去天变了,冷了呢,这才四月底,哪里有那么快热的。”江卿一辈子都在京市,根本不知道广州那边什么天气。
京市是北方,冬天很长,四月还冷得厉害。
蒋少琛把她手上的棉衣拿下来,“我去广州好多次,我能不知道?那边就十二月到二月的时候稍微冷点,二月中旬已经开始热了,现在已经跟夏天差不多了,带棉袄干什么,占行李箱的位置。”
“这行李箱不是挺大的……”江卿嘀咕着,“别说,这皮革箱子还真漂亮,那个《庐山恋》里差不多,提着肯定特别时髦。”
沈明枝听到他们母子的对话,不自觉笑了笑。
皮革箱子,八零年代才开始。
但那时候她没钱买,现在有钱了,还是蒋少琛私下帮她买的。
沈明枝走进去,跟江卿说,“现在广州确实天气不错,不用带厚实的,但是带一件针织外套确实需要的,再给我带两条牛仔裤就行了。”
“你看你媳妇儿,就是听劝。”江卿说着,开始去挑漂亮的针织衫。
“第一次出门,又是广交会这么重要的场合,得穿好看点,这样人家才觉得你是大老板。”江卿念个不停。
沈明枝洗了手,拿着毛巾擦了擦,“是的,所以我打算穿瘦腰的衬衫,明天早点起来,去把头发弄一下。”
“哎呀,你都要去广州了,你去那边看看呗。”在江卿眼里,现在广州也是一座发展很不错的城市。
“广州虽然不错,但是没有京市发达呀,要说发达城市,那得首都。”沈明枝笑着道。
最流行的衣服,发型,商品等,几乎都是先从京市开始的。
“也是。”江卿听到她的话,也与有荣焉。
第二天一早,沈明枝便提着皮包跟蒋少琛去机场。
沈修竹跟她说好了,在机场见。
她剪短了头发,还烫了一下,大衣下,穿着衬衫,系着方巾。
蒋少琛看她化了妆的模样,特别的漂亮,都舍不得她了。
“一结束就要回来,不然孩子会着急地。”蒋少琛说,其实他也会着急。
“嗯,我知道了。”沈明枝点头,“你放心好了,还有几个人坐货车去的,这会儿应该快到那边了,不用担心我的安全。”
“那边比较乱,还是谨慎点好,如果遇到危险的事情,一定要给我打电话。”蒋少琛特别不放心她。
“好的,我知道了。”沈明枝无奈地说。
沈修竹来了后,她就和他一起进了机场。
下午四点,他们到了广州。
沈明枝把大衣放在手上,跟沈修竹从机场里出来。
“我们要先去布置展台,你这边没问题吧?”沈明枝跟拼命三娘一样,一出机场就直奔公交车站。
沈修竹提着皮革箱子,一身西装帅气得不行,“我能有什么问题,我有问题也不敢说啊。”
“跟着我一起,就得打起精神来。”沈明枝跟他说,本来他们的时间就紧。
两人坐公交车,好不容易到了会场,已经快五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