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幽王自从得到褒姒之后,将自己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她的身上,只为讨得她的欢心。然而,褒姒那冷若冰霜的面容始终没有因为周幽王的百般宠爱而绽放出一丝笑容,这让周幽王感到无比的挫败和焦虑。
为了能让褒姒展露笑颜,周幽王可谓是绞尽了脑汁。他每日都在思考着新的法子,尝试着各种珍贵的礼物,从稀有的珠宝到华丽的绸缎,从异域的奇珍到宫廷秘制的美食,可褒姒却始终不为所动。周幽王甚至亲自带着褒姒去观赏宫廷中最精彩的歌舞表演,那些舞者们身姿婀娜,歌声婉转,可褒姒的眼神依旧冷漠而空洞。
在周幽王为此事烦恼不已的时候,奸臣虢石父出现在了他的面前。虢石父心怀鬼胎,为了迎合周幽王,获取更多的权力和财富,他提出了一个极其荒唐的建议——烽火戏诸侯。他谄媚地对周幽王说道:“大王,臣有一计,定能让娘娘开怀大笑。您可点燃烽火台,诸侯们见到烽火燃起,定会以为有敌来犯,纷纷率领兵马前来救援。当他们匆忙赶到,却发现只是一场玩笑,那慌乱和狼狈的模样,想必能逗得娘娘一笑。”
周幽王听了虢石父的建议,心中竟然心动了。他一心只想着让褒姒开心,全然不顾这一行为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然而,这一荒唐的念头在朝廷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一些忠诚正直的大臣们听闻此事,纷纷站出来表示强烈的反对和深深的担忧。
老丞相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走到周幽王面前,痛心疾首地说道:“大王啊,烽火台乃是国家紧急战事的信号,万万不可随意点燃。若只为了博娘娘一笑而戏弄诸侯,必将失信于天下,动摇国家的根基啊!”
另一位大臣也紧接着进谏:“大王,诸侯们对王室忠心耿耿,一旦发现被戏弄,定会心生不满。届时,王室的威严扫地,国家将陷入危机之中。”
还有大臣苦口婆心地劝说道:“大王,祖宗之法不可违,烽火之用关乎国家存亡,切不可因一时之欢而犯下大错啊!”
可周幽王此时已经被虢石父的谗言迷惑了心智,对于大臣们的忠言逆耳,他根本听不进去。他一心只想尽快实施烽火戏诸侯的计划,让褒姒能够展颜欢笑。
周幽王心意已决,不顾大臣们的阻拦,执意下令准备烽火戏诸侯。
宫廷内外,一片忙乱。士兵们奉命点燃了烽火台,滚滚浓烟直冲云霄。烽火台的信号迅速传递开来,各路诸侯看到烽火燃起,皆大惊失色。
诸侯们不敢有丝毫怠慢,纷纷召集兵马,日夜兼程,奔赴周幽王所在的都城。一路上,尘土飞扬,马蹄声急。
而此时的周幽王,正带着褒姒站在城楼上,满心期待地等着诸侯们的到来。褒姒依旧面无表情,眼神冷漠。
不久,诸侯们率领着疲惫不堪的军队陆续赶到。他们个个神色紧张,盔歪甲斜,却发现城楼上的周幽王和褒姒正悠然自得地看着他们,丝毫没有敌军来袭的迹象。
诸侯们这才明白,自己被周幽王戏弄了。他们愤怒、无奈、失望,眼神中充满了对周幽王的不满。但碍于君臣之礼,只能强压怒火,默默地率领军队返回。
周幽王看到诸侯们的狼狈模样,兴奋地转头看向褒姒,却发现褒姒的脸上只是闪过了一丝短暂的冷笑,随后又恢复了以往的冷漠。
周幽王并没有因为褒姒这短暂的冷笑而感到满足,他以为是这次的玩笑还不够大,没有让褒姒真正地开心起来。
回宫之后,大臣们再次齐聚朝堂,纷纷指责周幽王的荒唐行为。
“大王,您此次戏弄诸侯,已经让王室的信誉扫地,往后若真有敌军来犯,诸侯们恐怕不会再轻易相信烽火的信号了!”一位大臣声泪俱下。
“大王,您如此不顾国家安危,只为讨好妃子,这是要将祖宗的基业毁于一旦啊!”又一位大臣跪地叩头。
然而,周幽王却大发雷霆:“寡人乃天下之主,做什么事还用不着你们来指指点点!”
大臣们面面相觑,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无奈。
此后,周幽王依旧沉迷于与褒姒的玩乐之中,对朝政之事愈发不管不顾。而诸侯们对周幽王也渐渐失去了信任和敬畏之心,周朝的统治开始摇摇欲坠。
就在这时,边境真的传来了敌军入侵的消息。周幽王急忙下令点燃烽火,可是这一次,烽火台的浓烟升起许久,却没有一路诸侯的兵马前来救援。
最终,敌军长驱直入,周朝的都城陷入了一片战火之中,周幽王和褒姒也在这场灾难中走向了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