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话一出,幕僚中有人露出恍然之色:
“丞相英明!那些世家勾结吴室多年,兼并民田,粮仓都快塞不下了!”
“对,他们地窖仓房躲着粮,不肯拿出来,只顾自己享福!”
姜维听罢也振奋起来,但转瞬又有些担忧:
“只是……那些世家未必情愿交粮。一旦强征,恐生他变。”
毕竟这些世家势力盘根错节,若逼急了铤而走险造乱怎么办?
杨仪微微一笑:
“放心,本相自有章法。我们向其‘借粮’,并非无偿拿取。”
“还要施行以工代赈之策,让灾民出力换粮,一举两得。”
“以工代赈?”
众人面面相觑,有些不明所以。
姜维困惑问道:
“恕末将愚钝,不知何为以工代赈?”
杨仪眼中精光闪动,站起身来朗声道:
“简单来说,就是设法让灾民劳动,以获取朝廷赈济口粮!”
“我军可招募愿意干活的灾民,由朝廷提供饭食酬劳,让他们一边填饱肚子,一边为我们做事。”
“如此既救活了人,也不至于坐耗粮仓,岂不两全?”
大殿中一片静默,随后众将齐声称赞:
“丞相此策高明!”
“让灾民屯田劳作,既可恢复生产,又能防止他们游荡成患,当真妙计!”
姜维更是兴奋地握拳道:
“末将明白了!如此一来,反倒能将灾民化为助力!”
“正是此意。”
杨仪微笑颔首,继续道:
“江东一带尚有大片抛荒农田,可遣流民开垦屯田,以朝廷粮食酬劳,他们日后收获的粮食,也可充作偿还‘借粮’之用,一箭双雕。”
“另外,城中许多屋舍城防毁于战火,需要重建修缮,也可雇募灾民参与,以工换食,可迅速恢复城中秩序。”
幕僚们纷纷感叹杨仪目光长远、体恤入微。军师蒋显捋须笑道:
“丞相神机,末将等佩服!如此则赈灾、重建两不误。”
杨仪缓缓踱步,眼中寒芒一现:
“当然,以上良策的前提,是得有粮可用!眼下官仓虽空,可江东世家手中,却粮满为患呐……”
他话锋一转,“姜维!”
姜维躬身应道:
“末将在!”
“我命你即刻率一支军队,走访建业城内外各大世家豪强,以朝廷名义向他们‘借粮’。”
杨仪故意将“借粮”二字咬得很重,冷笑道。
“只要他们肯慷慨解囊,朝廷日后自会归还,且论功行赏,视为良民贤达。”
“若有谁不识抬举,身怀贪念,拒不借粮救灾……哼,那便是心怀不轨,图谋不善!”
他这最后一句森然有力,众人无不心头一凛。姜维朗声领命:
“末将遵令!定不负丞相所托。”
杨仪又道:
“此事可先礼后兵,愿借者记下借数,不愿者也暂且按兵不动。”
“但务必暗中查清各家的囤粮数目,有无瞒报。”
他眸中掠过一丝厉色:
“可以搜查粮仓,凡瞒天过海者,立刻拿下,按谋逆论处!”
“诺!”
姜维抱拳,眼中闪过精光。
殿中众幕僚将领皆心领神会:丞相这是要趁机拿捏江东世族,令其不得不从。
借粮只是权宜之计,真有不配合的,就顺理成章治他们的罪,削其羽翼。
想到这里,不少人暗自兴奋。
这些江东豪族目中无人惯了,如今丞相要他们低头交粮,也是为民除害、大快人心之举!
安排已定,杨仪复又坐下,挥手道:
“诸位各司其职,即刻行动吧。城中赈济事关重大,切莫有失。”
不多时,姜维领命带着一队精干军士离开大殿,直奔建业各豪门大族府邸而去。
其余将校也纷纷分头部署:有的去城南开设粥棚赈粮,有的准备公开告示召募灾民开垦,有的清点战后城防损毁情况。
偌大的吴王宫内,只剩杨仪坐于主位之上。
不知过了多久,一名亲兵快步入殿,恭声道:
“丞相,儒生们已全部收押,有几家世族代表上门求情,被守卫挡在宫外,请问下一步如何处置?”
杨仪睁开双眼,眸中精光一闪:
“求情?哼,暂且不见。那些儒生先关押起来,隔离审问一番,把他们背后指使之人挖出来再说。”
“诺!”亲兵领命退下。杨仪嘴角泛起冷笑:
“还想着靠游说救人?告诉那几家,且等‘借粮’之后再说吧……”
……
此时,建业城另一端的豪门深院里,气氛却已从先前的自得悠闲,转为惶惶不安。
原来,就在杨仪在街头舌战群儒、下令开仓的同时,城西一座富丽堂皇的府邸内,江东几大世家的家主正聚在一起品茶闲谈。
这几人一个个锦衣华服、气度雍容,正是建业未曾逃亡的顶尖豪门代表。
孙家重臣顾承之子顾晟,庐江豪富吴氏家主吴季,高门琅琊王氏在江东的族长王睿,以及丹阳陆家的当家陆仲伦。
适才他们得了亲信密报,说杨仪一到建业,必有儒生拦路进谏,于是这几位便聚在一起坐等好戏。
吴季捻须笑道:
“几位,有那群迂腐书生去给杨仪上眼药,我们就在此静观其变吧。”
“不出所料的话,此刻杨仪必定灰头土脸,不敢造次了。”
陆仲伦满脸堆笑:“那些读书人平日也没啥用,这会儿倒能为咱们出出力,让杨仪知晓江东不是他说了算。”
“咱们江东的地盘,从来皇帝轮流做,我们世家永远是这土地的主人!”
顾晟举杯附和:
“陆兄所言极是。铁打的世家,流水的王朝。”
“这孙权走了,换杨仪来了,他要安稳统治江东,还得指着咱们辅佐,否则一分钱粮税都收不上!”
王睿阴笑一声:
“说到粮,如今江东闹灾荒,朝廷粮仓怕是空得见底。杨仪若想赈济百姓,只能来求咱们。咱们就等他服软吧!”
正说间,门外忽有管家急匆匆来报,神情惊慌:
“各位老爷,不好了!”顾晟皱眉放下茶盏:“何事如此惊慌?”
管家擦着冷汗道:
“外头传来消息,那些儒生……那些儒生全被杨仪当街揭了老底,一个不留全抓了!”
“什么?!”
堂上四人齐声惊呼。吴季腾地站起:
“怎么会这样?儒生的老底?!”
那管家结结巴巴,将城中所闻复述一遍:
杨仪驳斥群儒,痛斥孙氏十罪,又揭发四大儒的种种丑事劣迹,末了下令开仓赈灾。
如今满城百姓无不拍手称快,高呼拥戴杨丞相,儒生尽数被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