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一名侍郎上前一步,躬身禀报道:
“陛下,臣还有一事相奏!”
曹叡收敛笑意,沉声道:“讲。”
那侍郎恭敬道:
“近日朝廷收到各州府报备,说边境出现大量我大魏百姓拖家带口外逃之事。他们不约而同皆往蜀汉而去!”
“什么?”
曹叡听得大吃一惊:
“魏民为何投奔蜀汉?”
殿中群臣也是一阵骚动。司马懿眉头一皱,侧耳倾听。
只听侍郎继续道:
“据调查,蜀汉如今施行新政,抄斩世家豪强,按人头给百姓分田地,使得无地农民也能有田可耕。”
“且蜀中重商,市集繁荣,各类货品琳琅满目,远胜我魏境内市面景象。”
“因此许多百姓心生向往,举家迁往蜀地。甚至有靠近蜀汉边境的整村村民,一夜之间全村迁蜀!”
此言犹如投入湖中的巨石,满殿再度哗然!
大臣们面面相觑,议论纷纷:
“蜀汉真有如此富庶?竟让我大魏子民倒戈!”
“杨仪真是手段了得,连百姓都愿追随他!”
“长此以往,我魏国力岂不受损?”
曹叡脸色铁青,重重一挥袖袍,怒道:
“岂有此理!绝不能任百姓如此流失!”
他环顾群臣,声音低沉而急切:
“诸位爱卿,有何良策可解此忧?”
朝堂一时鸦雀无声。
片刻后,司马懿上前一步,拱手道:
“陛下,此事依臣愚见,并不难办。”
曹叡眼中闪过一丝希望,忙问:
“哦?爱卿有何高见?”
司马懿胸有成竹地说道:
“杨仪初掌大权,我曹魏却尚未正式与蜀汉打过交道。”
“不如就借此机会,派遣使团前往蜀汉,名义上贺其更改国号并新政初成,实则可与其签订盟约。”
“盟约?”
曹叡疑惑道:
“具体如何?”
司马懿微微一笑,侃侃而言:
“首先,在盟约中要求双方约束两国百姓,不得随意跨境迁徙。”
“如此一来,蜀汉也不好再挖我大魏的根基。”
“其次,与蜀汉约定短期内停战休兵,以交换双方和平共处若干年,为我大魏争取宝贵的发展时机!”
听到这里,许多大臣恍然点头,露出赞同之色。曹叡沉吟片刻,缓缓颔首:
“此计可缓解我方燃眉之急……”
司马懿嘴角扬起一抹笑意,朗声答道:
“此外,臣认为此番出使,还可为陛下争一口气、扬一扬我大魏国威!”
“哦?此话怎讲?”
曹叡来了兴致,身体前倾,追问道。群臣也露出好奇之色。
司马懿目光一凛,铿锵道:
“文斗!”
大殿内众人一愣,面面相觑,有人疑惑道:
“文斗?……”
司马懿解释道:
“眼下天下之人都觉得,蜀汉大军所至,无往不利,以为蜀汉武斗第一!”
“既然他蜀汉能武斗,那我们大可以来文斗!”
“我们可挑选曹魏最优秀的儒士学子随同使团,到了蜀地后,邀请蜀汉的文人墨客进行才学比试。”
“若我曹魏才子胜出,便可在天下人面前扬名,令世人皆知蜀人徒有小利之心,终究不过南蛮之辈,难及我大魏文明昌盛!”
“妙啊!”
一名大学士抚掌赞叹:
“若能压他蜀汉一头,也好为我大魏找回颜面!”
曹叡闻言,亦忍不住露出笑意,连连点头。
经此一提,原本因蜀汉强势而有些低落的群臣,顿时士气大振,纷纷称颂司马懿智谋过人。
“司马爱卿之策,实乃一举多得!”
曹叡高声道:
“传朕旨意:立即筹备使团人选,携盟约贺礼出使蜀汉!”
说罢,他深深看了司马懿一眼:
“此事仍由爱卿主导,卿熟知蜀汉情况,当选精干之人同行,不负此行。”
司马懿躬身领命,却并未退下,反而抱拳郑重说道:
“陛下,臣斗胆,还有一请。”
“你说。”
曹叡看他神色肃然,不由正襟危坐。
司马懿朗声道:
“杨仪诡计多端,此番我大魏使团前往蜀汉,稍有不慎便可能被其算计。”
“为万全计,臣愿亲自挂帅,领使团出使蜀汉,与杨仪周旋!”
“什么?!”曹叡大惊,失声道:
“爱卿乃国之柱石,怎可轻涉险地!”
“万一杨仪那厮阴险狡诈,对卿不利,朕如何舍得?”
他语气中透出关切,毕竟司马懿乃栋梁之才,岂能贸然赴敌国险地。
殿中众臣闻言也纷纷颔首,觉得皇帝此言在理,许多人投向司马懿的目光流露出赞许。
司马将军不愧忠勇,竟愿亲往,但这等危险之事又岂能让他涉险。
司马懿神色不变,沉声说道:
“陛下,正因杨仪奸诈,臣才更应前去。一来臣与杨仪多次交锋,对其手段颇为了解,旁人去未必斗得过他;”
“二来臣此去还可趁机查探蜀汉虚实,摸清火器和新政更多详情,回来好为陛下献策。”
说到此,他单膝跪地,拱手道:
“臣身为大魏臣子,自当为陛下分忧。请陛下成全!”
曹叡望着司马懿坚毅的神情,心中感动又为难。
他紧握龙椅扶手,沉吟良久,终于长叹一声:
“爱卿一片赤诚,朕岂能不允!好吧,朕准你为正使,率团出访蜀汉。”
话虽如此,他眼中仍有担忧之色,嘱咐道:
“一切务必以自身安危为上,万不可贸然行事!”
“诺!”
司马懿重重一磕首,这才站起身来。
朝会散去后,曹叡伫立御阶之上,望着群臣渐渐走出大殿的身影,心情却久久难以平静。
朝会轰然散去之际,没有人注意到,在殿门外阴影处,一名小太监模样的人匆匆离去。
他一路穿过皇宫侧门,来到一处偏僻角落,放飞一只信鸽!
与此同时,曹魏京城郊外一座幽静的别院内,孙权正因被软禁而郁郁寡欢。
别院四周高墙环立,门口魏兵严加把守。
院中景致雅致,却如樊笼。
孙权身着素色便服,正与几名随行东吴旧臣围坐亭中,面对香茗美酒,却无半分雅兴。
自东吴兵败投降曹魏后,孙权表面上被礼遇有加,吃穿用度一应不缺,实际上与软禁无异,完全失去了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