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事,主要是你二弟的想法,我啊,只想保住曲白衍那老家伙的血脉。”
在王承望心中,曲清芷有什么想法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是曲白衍的血脉。
但他那孙子考虑得就多了。
反正谁也很难理解他孙子的想法,即使是他这个常与孙子待在一起的人也无法理解。
王静彦:“大姐,我已经决定好了,我会支持曲娘子。”
王静姝蹙眉:“二弟,可现在一切还未明朗,若是...”
“大姐,我说的是我。”王静彦笑着打断,“还不是整个王家。”
王静姝疑惑蹙眉,旋即了然起来。
“所以二弟这次想与我们去西北,只是用自己的身份去接近弟妹,而正好弟妹也无这个想法,你们可以互相磨合。”
若觉得不行,王静彦也能立刻抽身就走,没有将王家拖下水,王家还能重新选择。
王静彦颔首:“正是如此。”
他虽与曲清芷说是整个王家的投奔,然双方都懂,这一切都只会建立在曲清芷已有了想法,且在定国公阵营有了一些地位的情况下,才会成立王家投奔与她。
王静姝叹气:“难怪祖父虽将大权交给了二弟,却无人知晓,原来是这样的...”
明面上的家主还是王承望,他的选择才能代表整个王家的选择。
二弟只是暗中掌控了王家的实权,然...谁也不知道他才是真正的家主。
所以,他如何选择,并不能决定王家的选择。
想着想着,王静姝没好气看向王承望和王静彦。
“老狐狸和小狐狸!”
王承望和王静彦同时笑了起来,笑容如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都是那般令王静姝无奈。
“对了,静姝。”王承望想到什么,转而叮嘱:“祖父和你二弟与你说的事,你谁都不能告知。”
王静姝轻瘪唇角:“祖父,二弟,你们当我是何人?”
她语气不太好开口:“你们会将这么重要的事与我说,难道不是因为看出我的心还是偏向娘家嘛?”
否则这两个狐狸什么都不会告诉她。
王承望讪讪一笑,“哎呀,祖父可不是故意试探你的。”
王静姝娇嗔他一眼,“祖父,我下午确实没看出来你的试探,但经过这几番对话,我还看不出来,那我枉为王家女,枉为您孙女了。”
王承望满意勾唇:“我孙女自然是聪慧的!”
此时,王静彦突然转了话题。
“大姐,姐夫对你究竟如何?我看你这手...”
他想问很久了,只是时间紧迫,只得先说正事,如今正事说完了,终于有机会询问大姐的近况了。
王静姝垂下眸,望着自己长满了薄茧的手,勾唇柔和笑道:“夫君对我很好的。”
她轻声开口:“最开始离开京城时,我确实有些不习惯凡事要靠自己的生活。”
从小衣食住行都有婢女打理,她怎么可能习惯得了。
“但渐渐的,我从其中找到了乐趣,那种凡事靠自己的感觉真的很不一样。”
眼底的光渐渐亮了起来,“特别是认识弟妹后。”
王静彦心跳加速,有种不好的预感,他刚想打断大姐的话,便见大姐灼灼地盯着祖父,说出了震撼的消息。
“祖父,弟妹要给我开酒楼了!”
王承望猛地瞪大眼,含着杀意看向王静彦。
“什么情况!?”
王静彦心落到了谷底,苦笑道:“祖父...我也是才知晓...”
他悄悄瞪了眼朝他做出无辜表情的大姐,艰难启唇。
“大姐在雁回镇做餐食是迫于生计...”
“你为何没与我说!?”王承望拍桌,这事他还真不知道。
王静彦不敢说啊,他下午伪装得多好,装作啥也不知道的问大姐怎么会下厨,只可惜大姐对他有多了解,自然是看出他故意询问的....
这会不就来了个回头杀么。
然而,事情都到这一步了,王静彦鼓足勇气,直接道出了最爆炸的消息。
“大姐去西北准备开酒楼经商!”
王承望差点喘不过气,“经商!?你堂堂王氏嫡女,居然去从商贾!你..你...”
王静姝坚定看着他,“祖父,我真的喜欢靠自己的感觉,弟妹说了,我从来不是谁的附属,我也能凭自己的双手得来想要的东西。”
王承望抿唇:“那也不至于经商啊...你喜欢做吃食,你就乖乖做吃食便可。”
经商难免抛头露脸,他倒不是觉得静姝抛头露脸有什么。
只是商贾....
哎....
“祖父为何认为商贾低人一等?”王静姝不答反问。
王承望抿唇不语。
王静姝也不等他开口,直接说道:“祖父,士农工商是你想说的罢?”
王承望依旧没说话。
“祖父可知,上月松江布市单日成交额已达七千两?”
这还是弟妹告知她的,乍一听闻她差点从椅子上跌下去。
“不过是些锱铢必较的俗务。”王承望面色有些不好,重重将茶杯放于桌案,“《白虎通义》有云:商贾何为?通四方之珍异。终究是末业小道。”
王静姝勾了勾唇,端起茶盏,轻抿一口,任由氤氲水汽模糊了视线。
“那祖父可曾见过漠北千佛洞?那飞天衣诀间的青金石蓝,可是商队穿越三十六国才运去的塞外颜料。”
茶汤在舌底泛起微苦,“若无商贾,高僧取经怕是连通关文牒都无处兑换。”
王承望的眉头蹙成川字,“《周礼》定四海之序...”
“周礼亦载‘九贡九赋’。”王静姝截住他的话头,“潍州蒲志遇当年献海图于大启水师,市舶之利岁入百万贯,”
“若无这般财力,淮安城破时那些藏书楼里的典籍,如何能随商船流布边塞?”
书房里的烛火发出噼啪地响声,王静姝望着光影中浮动的尘粒,“祖父,周朝霍家负帝投海时,是哪家商队载着赵氏遗孤遁走苗疆?”
茶案突然轻震,王承望的扳指嗑在青石案面。
王静姝却仿若未察,继续道:“孟门三十六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