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
北凉关前往皇城的大路上,月光如水,星辰点缀着夜空。
“踏,踏,踏.....。”
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夜的宁静,一名驿卒正在策马狂奔。
他的身影在月光下拉得很长,只见他紧拉着缰绳,手中的鞭子不时抽打着马匹,借助着月光照亮道路快速的赶路。
在他背后的背囊中,装着北凉关大捷的加急信件。
自从白天韩文山得知蛮军撤兵后,他就立刻写信将这一好消息传回皇城。
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明天早朝时间就能够送达皇城。
大乾皇朝在各地都设有驿站,拥有上万名驿卒,任何消息都能够快速传到皇城。
驿卒的职责就是确保这些信息以最快的速度传递,他们为此不惜日夜兼程,风雨无阻。
驿站有三百里加急,五百里加急和八百里加急,而韩文山使用的是八百里加急,这是最紧急的速度。
信件每天要传输四百公里的距离,并不是一人跑四百公里,
驿卒每跑过两个驿站便会换马,继续赶路,连续骑马百公里后,便会换人,继续带着信件前进。
正是因为这些驿站的存在,大乾皇朝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朝廷便能以最快的速度反应。
驿卒们就是这个庞大信息网络中的关键节点,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保证了信息的畅通无阻。
“驾!驾!”
驿卒再次挥鞭,马匹吃痛,速度更快了。
驿卒骑着马,风尘仆仆地快速来到一处驿站。
驿站的灯火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明亮,他迅速翻身下马,动作利落,脸上带着焦急的神色。
“八百里加急!赶紧给我换马。”
驿站内的驿长迅速行动起来,没有丝毫的迟疑。
他知道,八百里加急意味着情况紧急,耽搁不得。
驿长快步走向马厩,挑选出一匹精力充沛的马,迅速牵了出来。
“快,上这匹马,它刚休息过,能跑得快。”
驿卒迅速翻身上马,他紧紧握住缰绳,再次策马狂奔,马蹄声很快就消失在夜色中。
驿长目送驿卒离去,转身重重地叹息一声:
“不知道又是哪里出大事了,竟然选择八百里加急!真是多事之秋啊。”
他的眉头紧锁,心中充满了忧虑。
随后,他便牵着马回到马厩,继续他的工作。
他的职责就是确保驿站的运作,为下一个驿卒和下一封信件做好准备。
在驿卒的艰辛赶路下,北凉关大捷的信件以最快的速度飞往皇城。
驿卒们一个接一个,像接力赛跑一样,将这份重要的信件传递下去。
........
翌日,
清晨,天刚灰蒙蒙亮。
大乾皇朝的朝臣们便开始起床洗漱,准备赶往皇城,参加早朝。
其实在皇城当官非常的累,每天一大早就得起来去参加朝会,风雨无阻。
再加上武帝非常勤政,因此官员们偷不了一点懒。
他们必须时刻保持警醒,准备应对武帝随时可能提出的问题和决策。
但大乾皇朝的问题并不能够靠勤政来解决,必须得下猛药。
武帝也很清楚皇朝面临的困境,但现在内忧外患,必须得先解决外部敌人和内部起义军的问题,再来整顿朝廷。
卯时,天色尚早,东方的天际线刚刚露出一丝鱼肚白。
大乾皇朝的各路大臣们已经开始了他们的日常——前往皇宫参加早朝。
街道上,除了偶尔几个卖菜的小贩在整理摊位,其他的老百姓大多还沉浸在梦乡之中。
大臣们的马车在青石板路上缓缓行驶。
他们陆续来到皇宫大门前,这里已经聚集了不少同样早起的同僚。
他们互相点头致意,低声交谈,等待着辰时皇宫大门的开启。
与此同时,
驿卒骑着马,满身尘土地快速来到皇城外围。
他已经能够看到皇城的轮廓,那座象征着大乾皇朝权力中心的巍峨建筑。
在快马加鞭下,驿卒飞快地朝城门口跑去。
半个时辰后,
驿卒骑马跑到城门不远处时,便大声喊道:“八百里加急!”
“八百里加急!快让开。”
门口站岗的士兵听到喊声,迅速行动起来,他们疏散人群,为驿卒腾出一条道路。
“快,快,快,赶快站一边,别挡路。”
老百姓听到士兵的喊声,迅速地站到城门两边,让出一条通道。
驿卒策马冲进皇城。
“八百里加急!”
街道上的人听到声音后纷纷让开道路。
在大乾皇朝,八百里加急的消息往往意味着重大的军情或政务。
驿卒很快就来到了皇宫大门口,守门士兵听到是八百里加急后,没有丝毫迟疑,迅速放行。
驿卒骑马穿过宫门,直奔金銮殿而去。
.........
金銮殿内。
朝堂之中,武帝坐在龙椅上,他的神色中透露出一丝疲惫,但眼神依旧锐利。
下方的各路大臣分别站在大殿两边,他们身着朝服,头戴官帽,等待着早朝的开始。
“各位大臣,朕听说江南地区又出现水患,为什么会这样?”
朝廷每年都拨上百万白银用于河道修缮,为什么水患还是频发?”
武帝说完后,望向工部大臣。
“何大人,你不应该给朕一个解释吗?”
工部大臣何大人迅速站出来,他的声音略显紧张:“陛下,微臣一直都在监督河道的治理工作,江南地区今年降雨量剧增,才导致河道多处出现决堤。”
武帝微微颔首,:“何大人,朕会派人去了解此事的,如果让朕发现其中有猫腻,一个都逃不了干系。”
紧接着,武帝看向众朝臣:“各位大臣,你们还有没有事请奏。”
“臣,有事请奏!”兰陵侯王安从队伍中站出来。
“说吧!你有什么事情。”武帝的目光落在王安身上。
“陛下,微臣要弹劾大将军李文宇。”
“嗯?说说看吧,你有什么理由。”武帝的眉头微微一挑。
“陛下,大将军纵容底下的士兵抢夺百姓财物还伤人,还对陛下出言不敬。”
武帝一听脸色瞬间变了。
“王爱卿,你所说的事情,朕自会派人去了解。”
就在这时,前排的宰相李居正站了出来:“陛下,微臣认为大将军李文宇绝不会对陛下出言不敬,这肯定是别有用心之人在污蔑他。”
说着,李居正的目光看向了旁边的王安。
“李大人,你什么意思?难道我会无缘无故诬陷大将军吗?”
“哼!是不是诬陷,你自己心里清楚。”李居正冷哼一声。
“陛下,你要为微臣做主啊,宰相污蔑微臣。”王安急忙转向武帝。
武帝看着下方的两人,无奈地摇了摇头。
他很清楚两人为什么要对着干,宰相支持四皇子,而王安支持二皇子。
朝堂之上的每一次争执,背后都是皇位继承问题的影子。
“行了,你们都别吵了,此事我自有定夺。”
两人停止了争吵,然后退回到队伍中。
王安用恶狠狠的眼神看着李居正,心中暗自发誓:“狗东西!等二皇子登基后,老子第一个就要收拾你。”
前排队伍中的二皇子苏城与四皇子苏定相视一眼,双方的眼中都充满战意。
苏城的眼神中带着一丝挑衅,而苏定的眼神则显得冷静。
两人的对峙,就像是朝堂上两股势力的较量,暗流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