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礼部尚书管仲,清了清嗓子,犹豫道。
“陛下,臣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此次裁兵百万,虽说安置之策妥当,但裁撤消息一旦传出,恐在民间引起议论,甚至可能影响军心,礼部是否该提前做些舆情引导?”
苏长青抬眸,点头道。
“管尚书思虑周全。此事确实需提前谋划,礼部可先拟定宣传文案,着重强调裁兵是为了大秦长远发展,安置政策优厚,让百姓和士兵们吃下‘定心丸’。另外,安排官员到各地宣讲,务必将朝廷的意图传达清楚。”
管仲拱手领命:“臣定当全力办好。”
这时,一直沉默的吏部尚书魏征开口。
“陛下,裁兵安置工作涉及诸多部门协同,还需明确职责分工,以免出现推诿扯皮的情况。
臣建议,由兵部、户部、工部和地方官府联合成立裁兵安置小组,各司其职,共同推进。”
苏长青微微点头。
“魏尚书所言有理。兵部负责人员裁撤与调配,户部掌管安置资金与物资发放,工部安排参与建设的人员与项目,地方官府做好返乡士兵的接收与后续扶持。
吏部要做好监督,对执行不力的官员严肃问责。”
“臣领旨,定会严格监督,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苏长青靠在椅背上,目光扫过众人。
“此次裁兵意义重大,关乎大秦兴衰。诸位务必齐心协力,克服困难。”
“遵命,陛下!”
众人齐声回应后,苏长青接着开始下一个议题。
“诸位,当下朝廷积弊渐显,接下来朝廷的工作中心便是精兵简政。
大秦如今官员数量庞大,机构臃肿,很多不必要的官员和部门都需要进行裁撤。
这是提升朝廷运转效率、减轻百姓负担的关键之举。”
内阁大臣们面面相觑,虽早有预感,但听到苏长青如此直白地提出,仍不免心中一震。
苏长青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继续说道。
“吏部作为官员任免的核心部门,需尽快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方案要全面考量各部门职能,明确哪些岗位冗余、哪些部门重叠,做到精准裁撤。
同时,要妥善安排被裁撤官员,对于有能力者,可调配至更需要的地方;对于年迈或能力不足者,给予合理的安置补偿。”
魏征赶忙回应道:“陛下放心,臣定当率领吏部全体官员,全力以赴,尽快拟定方案,不辜负陛下的信任。”
苏长青微微颔首,大声道。
“此事难度不小,必然会面临诸多阻力,但为了大秦的长治久安,我们必须迎难而上。
各部门要全力配合吏部工作,提供详实的数据与资料。
如有官员阳奉阴违、阻碍改革,一经查实,严惩不贷。”
苏长青又交代了一些具体事项。
“方案拟定过程中,务必深入调研各郡县实际情况,不可一概而论。
对于偏远地区,要充分考虑其特殊性,确保裁撤后政务仍能正常运转。
另外,在安置补偿方面,标准一定要合理透明,绝不能让官员从中克扣。”
交代完毕后,苏长青坐直身子。
“今日便先议到此处,散会!”
大臣们纷纷行礼,有序退下。
此次精兵简政,无疑是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关乎大秦未来走向。
另一边,内阁大臣们离开御书房后,神色匆匆地返回各自衙门。
当即开始着手准备相关事项。
作为秦武帝苏长青最关心的一件大事,精兵简政政策,必须认真对待。
兵部尚书王柏川一回衙门,立刻召集下属与兵部主事们。
议事厅内,气氛凝重,众人围坐。
王柏川将裁兵百万的任务和安置方案细细说明。
“此次裁兵关乎大秦安危,容不得半点马虎。
你们各自负责统计所管辖区内士兵的详细信息,包括籍贯、服役年限、战功等,三日后汇总,不得有误!”
众人纷纷领命,神色严肃,深知任务重大。
吏部尚书魏征回到吏部后,迅速将吏部的郎中、员外郎们召集起来。
“陛下命我们拿出精兵简政中官员裁撤的方案,这是个苦差事,却也是大秦兴盛的关键。
你们即刻分组,去梳理各部门的官员编制、职责范围,把那些冗余的岗位和闲置的人员都给我找出来,要快,更要准确!”
众人领命而去,魏征深知这其中牵扯各方利益,定会困难重重。
礼部尚书管仲回到礼部衙门,马上把负责宣传和舆情把控的下属们召集到一起。
“大秦要推行精兵简政,这消息一旦传开,百姓和官员都会议论纷纷。
你们的任务就是拟定宣传文案,把朝廷改革的决心和好处讲清楚,同时密切关注民间舆论,一旦有负面消息,立刻上报,我们得把舆论导向往好的方向引导。”
下属们纷纷点头,各自忙碌起来。
随着朝廷即将推行精兵简政的消息在民间传开,整个大秦上下顿时议论纷纷。
“听说朝廷要裁官裁兵啦,这到底是好是坏哟?”
“我瞧着应该是好事,官府人少了,说不定税能少交点。
前儿个我去衙门办点事儿,好家伙,找个人盖章都得跑好几个屋,全是些不知道干啥的官儿。”
周围几个百姓也凑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
有人担心裁兵后治安会变差,也有人盼着裁官能让办事更顺畅。
茶馆里更是热闹非凡。
说书先生一拍醒木,正准备开讲新故事,却被一位茶客打断。
“先生,先别忙着说故事,您给讲讲这精兵简政呗,我们都糊涂着呢。”
众人纷纷附和。
说书先生清了清嗓子,摇头晃脑地说。
“这精兵简政呐,就是朝廷觉着人多事儿杂,要把多余的官员和兵丁给裁了。
依我看呐,这要是办好喽,朝廷能省银子,咱老百姓说不定也能松快些。
可要是办不好,那些被裁的人没了生计,指不定得闹事嘞。”
茶客们听了,有的点头称是,有的面露忧虑。
而在偏远的乡村,农夫们在田间劳作时也在谈论此事。
“我听说隔壁村有个在衙门当差的,怕是要被裁喽。
也不知道这对咱种地的有啥影响。”
“只要不耽误咱种地纳粮,裁就裁呗。
就怕那些当官的不干,到时候折腾咱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