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如同决堤的洪水,以平安县为中心,向着四面八方疯狂扩散。
其速度之快,范围之广,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平安县大捷!
独立团李云龙全歼坂田联队!
筑京观于市!
每一个字眼,都带着血与火的气息,狠狠撞击着每一个听到它的人的心脏。
晋察冀、晋绥……广袤的敌后根据地率先沸腾了。
最初,只是零星的口头传播,带着难以置信的语气。
“听说了吗?平安县城,被咱们八路军拿回来了!”一个刚从平安县城回来的货贩郎,激动地对着父老乡亲们比划着。
“啥?平安县?那不是鬼子的地盘吗?”周围的人一脸怀疑,长期被封锁和压迫,他们已经习惯了坏消息,好消息反而显得虚幻。
“真的!我亲眼看到的!鬼子…鬼子的脑袋堆成了山!就在菜市场!” 货郎为了增加可信度,声音都提高了八度。
“真的假的?吹牛吧你!” 质疑声依旧存在,但已经有人开始动摇。
但很快,更多细节如同星星之火,开始燎原。
“不止收复了县城,坂田联队…整个坂田联队都被李云龙的独立团给灭了!” 这是从县大队队员口中传出的消息,带着几分官方背书的味道。
“坂田联队?那可是鬼子的王牌啊!李云龙…是谁?这么厉害?”
一些有见识的人开始向周围的乡亲们科普了坂田联队的实力。
一个联队可以直接干碎两个中央师!
人们开始追问李云龙的名字。
“听说是八路独立团的团长,外号‘李大胆’,打仗不要命的!” 关于李云龙的传说,也开始野蛮生长。
而“京观”的消息,如同重磅炸弹,彻底炸开了锅。
“京观?用鬼子头颅堆的?真的假的?这也…太狠了吧!” 有人震惊,有人恐惧,但更多的,是一种压抑已久的痛快感。
“好!就该这样!杀光这帮畜生!让他们也尝尝被砍头的滋味!” 积压多年的民族仇恨,在“京观”这个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符号下,找到了宣泄口。
“以血还血!以牙还牙!李云龙…真他娘的是条汉子!” 无数老百姓,对着北方,对着平安县的方向,默默祈祷,甚至跪拜。
那些曾被倭寇铁蹄蹂躏过的村庄,更是如同过年一般。
鞭炮声,偷偷摸摸地响起,压抑的哭声,变成了带着希望的低语。
李云龙的名字,如同飓风一般,席卷了整个敌后战场。
他成了传奇,成了英雄,成了无数人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
“听说那李云龙,身高八尺,力能扛鼎,一顿能吃十斤肉!”
“放屁!我听说是天上的星宿下凡,专门来克制小鬼子的!”
“别瞎说!我表舅的三姨家的邻居的儿子就在独立团,他说李团长其实其实有三只眼睛,打起仗来,真他娘的像个疯子!”
各种各样的传说,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但都指向一个核心:李云龙,是个狠人,是个能打胜仗的英雄。
独立团,也成了无数热血青年渴望加入的部队。
每天都有年轻人,不远千里,历经艰险,只为投奔独立团,追随李云龙,杀鬼子,保家卫国。
八路军的宣传部门,敏锐地捕捉到了这股民意,他们如同闻到血腥味的鲨鱼,迅速行动起来。
平安县大捷的战报,被印成传单,秘密散发到各个根据地。
“京观”的照片,经过筛选和处理,也以特殊渠道,开始在更高层级和特定群体中流传。
那张李云龙站在京观前,脚踩着坂田联队联队旗的照片,更是被放大,张贴在一些隐蔽的宣传点。
视觉冲击力,远胜过任何文字描述。
照片中,李云龙的身影,如同战神降世,霸气凛然,而背后那堆积如山的鬼子头颅,则充满了震慑和复仇的快感。
国统区,也很快收到了消息。
山城。
潮湿闷热的空气,如同凝固了一般,让人喘不过气。
但街头巷尾,茶馆酒肆,却比往日热闹了几分。
“听说了吗?敌后传来大捷!八路军在晋省平安县,全歼了鬼子一个联队!” 一个穿着长衫的中年人,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说道。
“真的假的?消息可靠吗?” 他的同伴一脸怀疑,国统区的报纸,每天都是“战略性转移”、“防御”、“曲线救国”之类的消息,好不容易听到一个“大捷”,反而不敢相信。
“可靠!绝对可靠!我有个亲戚在《大公报》当编辑,他偷偷告诉我的,说是八路军那边传来的消息,绝对错不了!” 中年人拍着胸脯保证。
“全歼一个联队…那可真是了不起啊!不知道是哪支部队,哪个将领,这么厉害?” 有人好奇地追问。
“好像是八路军129师的独立团,团长叫李云龙!” 中年人努力回忆着听来的消息。
“李云龙…没听说过这个名字啊。” 周围的人面面相觑,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
但很快,李云龙的名字,开始在山城的街头巷尾流传开来。
一些倾向抗倭,或者有地下党背景的报纸,也开始行动起来。
《新华日报》率先刊登了相关报道,标题醒目:《敌后奇功!八路军独立团平安县大捷,全歼倭寇精锐联队之坂田联队!》。
虽然报道中,对“京观”等敏感细节有所回避,但“全歼坂田联队”的战绩,已经足够震撼人心。
其他一些报纸,也纷纷跟进,以“晋省大捷”、“敌后抗战新篇章”等为题,报道了平安县的战况。
一时间,国统区民众士气大振,奔走相告。
“八路军真厉害!居然能全歼鬼子一个联队!”
“李云龙…好样的!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军人!”
“我就说嘛,小鬼子没什么可怕的,只要我们敢打,照样能打赢他们!”
对抗战前途的信心,在压抑许久之后,得到了极大的提振。
一些大学生,热血青年,更是被李云龙的事迹所鼓舞,纷纷表示要前往前线,投身抗倭洪流。
当然,也有一些人,对“京观”的做法表示质疑和不认同。
“用敌人的头颅筑京观…未免太过残忍了吧?有伤天和啊。” 一些所谓的“社会贤达”、“文化名流”,开始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指责李云龙“手段残暴”、“有违人道”。
“战争是战争,杀戮是杀戮,将敌人的头颅示众,有损我泱泱龙国的文明形象。” 一些“精英”阶层,更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李云龙进行口诛笔伐。
但这些声音,很快就被淹没在汹涌的民意之中。
在长期遭受倭寇侵略和压迫的龙国民众面前,“文明”、“人道”之类的说辞,显得苍白无力,甚至有些可笑。
对于绝大多数老百姓来说,他们只看到了最朴素的正义:以血还血,以牙还牙!
鬼子杀我同胞,我就要砍下他们的头颅!
就是这么简单,这么直接,这么解气!
海外,也很快收到了平安县大捷的消息。
东南亚,南洋,美洲…各地的华侨社团,一片欢腾。
“祖国传来大捷!八路军全歼倭寇精锐联队!” 唐人街的报亭前,挤满了华侨。
“李云龙…好名字!真给我们龙国人长脸!”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华侨,激动得老泪纵横。
“捐款!我们要加大捐款力度!支持祖国抗战!支持李云龙将军!” 各地的侨领,纷纷发起募捐活动。
“为了表彰李云龙将军的功绩,我们自由华侨社团决定,捐款十万美刀,指定用于支援八路军敌后战场!”
“我们旧金山华侨商会,捐赠一批药品和医疗器械,尽快送到八路军手中!”
“李云龙将军是抗倭战神!是华夏军魂!我们要让全世界都看到,我们龙国人不是好欺负的!”
华侨们的爱国热情,被平安县大捷彻底点燃。
捐款数额,屡创新高,各种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国内。
他们将李云龙誉为“民族英雄”, “抗倭战神”,甚至有人提议,要为李云龙建立纪念碑,世代景仰。
而此时,远在山西的阎锡山,也在关注着平安县的消息。
晋绥军总部,气氛有些微妙。
阎锡山听取了参谋长的汇报,手指一下一下地敲击着桌面,脸色阴晴不定。
“八路军…李云龙…全歼坂田联队…筑京观…” 他低声重复着这些关键词,眼神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惊讶,震惊,警惕,甚至还有一丝…嫉妒?
“这个李云龙,真是个胆大妄为之徒!” 阎锡山最终给出了这样的评价,语气中带着几分酸意。
“长官,那我们…要不要表示一下祝贺?” 参谋长小心翼翼地问道。
“祝贺?哼!” 阎锡山冷笑一声, “八路军打了胜仗,自然有他们的上级去表彰,我们晋绥军,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严肃起来, “不过,这个李云龙和他的独立团,还是要密切关注。特别是他们在我们晋绥军防区附近的活动,要及时汇报。”
“是!长官!” 参谋长挺直腰板,敬了个军礼。
在358团团部,楚云飞也在研究着最新的战报。
“全歼坂田联队…真是大手笔啊。” 楚云飞放下手中的望远镜,眼神中带着一丝欣赏,一丝凝重,还有一丝…惺惺相惜?
“团座,这个李云龙,真是个厉害角色啊!” 参谋长感慨道。
“厉害是厉害,但…也太过冒险了。” 楚云飞摇了摇头, “孤军深入,全歼鬼子一个联队,固然痛快,但稍有不慎,就会全军覆没。这种打法,不可持续。”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在平安县的位置上轻轻一点, “而且,筑京观…这种做法,虽然能震慑敌人,但也容易激怒鬼子,引来更疯狂的反扑。”
“那…团座认为,接下来,鬼子会怎么做?” 参谋长问道。
楚云飞沉吟片刻,眼神变得锐利起来, “鬼子方面军司令部,绝不会咽下这口气。坂田联队被全歼,联队长被击毙,还被筑了京观…这简直是对岛国的奇耻大辱!”
“他们一定会调集重兵,疯狂报复!平安县…恐怕要成为风暴的中心了。”
他抬起头,看向远方,目光深邃, “李云龙…这个对手,值得重视。有机会,真想和他好好切磋一下。”
而此时,远在泰源的鬼子华北方面军司令部也已经彻底炸开了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