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他那双大手,厚实有力,让人看一眼就很难忘记。
夏峰赶忙走上前去说道:
“雷师傅,您好,我是夏峰。
是这样的,我想麻烦您帮我收拾收拾院子。”
雷师傅一听,笑着说道:
“小东跟我提起过您,说您可厉害了。干了不少了不起的大事。
听说您一个人就对付了五条大野狼,换做一般十个人都拿不下呢!”
说着,雷师傅对着夏峰竖起了大拇指,语气里满是钦佩。
“原来您就是夏峰啊!”
雷师傅常年在建筑行业闯荡,也算是有些江湖阅历。
他身上带着不少江湖人的豪爽气息。
夏峰热情地提议:
“师傅,您要是方便的话,咱们这会儿就去我那院子看看情况?”
雷师傅忙不迭地点头,顺手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褂子,说道:
“行,走,去您院子里瞧瞧。”
于是,夏峰便领着雷师傅来到了西跨院。
在明清时期,像 95 号院这种四进三院规格的院子,规格是非常高的。
只有二品大员这样的高官才有资格居住。
一般这类院子,都会设置两个跨院。
通常情况下,东跨院是用来供奉家庙的地方。
它承载着家族对先人的祭祀和追思。
而西跨院的用途就比较多样了,一般会作为花房,用来种植各种花卉。
或者给未出嫁的姑娘居住。
要是王府规格的宅子,西跨院会建成一个花园。
花园里还会专门修建绣楼,供深闺中的小姐居住生活。
可惜的是,95 号院东西跨院的房子,在之前的一些变故中被毁掉了。
夏峰之所以选择西跨院,有好几个原因。
其一,
东跨院是家庙,里面供奉着历代逝去的先人。
他觉得在那附近生活不太方便。
其二,
夏二婶一直嫌弃东跨院的风水不好,总觉得那地方晦气。
还说与其在这上面费精力,不如再去弄两处宅子。
还有一个原因,东跨院的入口在中院中海家的南面。
夏峰打心眼里瞧不上易中海那个 “老绝户”。
每天要是都能看见他那张脸,心里别提多膈应了。
而西跨院的入口在许大茂房子南墙那儿,有一道造型别致的月亮门。
位置刚好在中院通往后院的过道上,进出十分方便。
雷师傅走进西跨院后,左右仔细观察了一番。
确定周围没有人后,才压低声音对夏峰说:
“小东家,您这院子的地基还算结实。好好利用的话,能发挥大作用。”
接着,他又给出建议:
“小东家,要是能搞来一些水泥和钢筋把地基加固一下。
这三间正房还有很大的扩建空间,可以把面积再扩大一些。”
夏峰一下子就明白了雷师傅的意思。
反正自己计划盖的是三间房,并没有超出规定标准。
到时候把屋子面积扩大一些,旁人也挑不出什么毛病。
等以后有机会,再慢慢兼并旁边的地方。
说不定就能把房子变成五间甚至六间。
“雷师傅,您帮我估算一下,大概需要多少水泥和钢筋?”
夏峰赶忙问道。
雷师傅从兜里掏出一个小本本,说道:
“小东家,您先跟我讲讲您对这院子的具体要求吧。”
夏峰从挎包里拿出一张图纸,这张图纸可是他用系统里标价 1000 狩猎积分,打完折后花了 15 积分换来的。
“嘿,等会儿我再跟您详细说说这图纸的来历,您先看看合不合适。”
雷师傅接过图纸看了看,说道:
“小东家,按照您这图纸,正房三间。
加固地基之后,我能给您盖到 160 平左右。
东西厢房,每边各弄成 60 平,盖成两间。
这样既符合规定,也不会有人挑刺儿。”
他指了指院子前面的空地,接着说:
“前面这块地方,靠西面我给您搭个亭子。
门口南墙和月亮门两侧留出一些空地,到时候您可以种上葡萄和蔷薇。既美观又实用。”
夏峰听了,不住地点头。
心里暗自感叹这老手艺人名声在外果然是有道理的。
雷师傅又补充道:
“大门两侧种上蔷薇,这蔷薇带刺。要是有谁想爬墙头,肯定会被扎得够呛。”
“雷师傅,就按您说的办。这工程您包工包料,木头要用质量好的,水泥和钢筋我自己来想办法。”
夏峰接着又说道:
“还有,我希望院子里能有独立的电线电表和上下水设施。在西厢房隔出一个洗浴间,装上抽水马桶。这些东西我来准备,您就负责施工就行。”
雷师傅听了夏峰的这些要求,一时间被他的大气和阔绰惊到了。
“东家,自己接自来水还算容易,可要是挖下水管道的话,得向街道报备才行。
咱们在院子里铺设管道,还得通到后墙,和街道的下水管道接上。
这么算下来,水泥的用量要多一些,算上加固地基,大概得要两吨多。
最好用早强型的水泥,这样凝固得快,工程进度也能快一些。
木头的话,咱用红松的,虽然价格会稍微高一点,但是质量好,耐用。”
夏峰微微摆手,说道:
“房子高度稍微高一点没关系,关键是要营造出那种古色古香的氛围。
最大程度地还原古建筑的风貌。
在选砖这件事上,还得麻烦您多操点心,帮我好好挑选一下。”
雷师傅听了,赶忙拿起笔在小本本上认真核算起来。
“砖的话,我手头有不少老城砖,正好能派上用场。
当年清帝退位后,有人从内务府拉回了一万块金砖,现在这些金砖也在我手里。
不过这金砖价格会高一点,2 毛 5 分钱一块。”
夏峰一听 “金砖”,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
他知道雷师傅说的金砖,其实就是京砖。
京砖是专门为皇室烧制的细料方砖。
这种砖的颗粒非常细腻,质地十分坚实。
用手敲击的时候,会发出如同金石碰撞般清脆的声音,所以被称作 “金砖”。
又因为它是通过运往北京的京仓,专供皇室使用,所以也叫 “京砖”。
后来慢慢流入民间一些富户家中。
到了后世,京砖更是成了极为稀罕的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