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线换一个位置,将目光放到鞑子大军中。
当铺天盖地的鞑子骑兵出现在大虞军队面前的时候。
作为鞑子骑兵的领兵人物,鞑子可汗的大儿子左贤王,被包围在骑兵中心。
鞑子左贤王年纪三十多,生得勇猛无比,光看外表,就是一个霸气的人。
鞑子左贤王所在的王帐,高高竖起‘九斿白纛’,这是代表草原最高统治者的标志。
鞑子左贤王是代表鞑子可汗出征,有‘九斿白纛’在,无形中给所有鞑子骑兵无尽的士气。
这一次代父出征,鞑子左贤王是带着无尽的信心而来的。
相比较鞑子可汗年纪已老,对这一战忧虑过多,年纪更轻的左贤王,根本就没将大虞军队放在眼里。
哪怕,大虞军队有二十万。
有二十万又如何?
终究还是要败在自己的手底下。
十几年前赢过大虞,那么今天,结局依旧一样。
在鞑子左贤王心中,大虞军队都是一群缩头乌龟,如果不是乌龟壳太硬了,大虞早已经是草原的囊中之物了。
鞑子左贤王,早就想着引诱大虞军队出来野战,可惜的是,大虞军队十几年不出关。
而今天,大虞军队主动出来了,这个愿望达成了。
接到出征的军令后,鞑子左贤王便没有丝毫犹豫,带着大军来到逐鹿原附近,将逐鹿原这里当做他选择的战场。
大虞人说过,鞑子不满万,满万不可敌。
如今,他带来了七万草原勇士,区区二十万大虞军队算得了什么?
没有采取袭扰,没有避其锋芒,只是听手底下一个汉臣试过一次夜袭。
鞑子左贤王并不喜欢这种战术,草原上出生的左贤王,喜欢的是硬碰硬的厮杀。
只不过,手底下汉臣非要劝说行此计划,来试探一下。
这个夜袭毫无效果,而鞑子左贤王直接杀了那个出主意的汉臣,既为祭奠昨晚死去的草原勇士,也是为大战祭旗。
祭旗之后,鞑子左贤王便不再听取任何汉臣的话,而是直接带领大军,出现在正面战场上。
对于鞑子左贤王来说,大虞这么胆小的军队都敢摆出野战的阵型,那么他们身为长生天的子孙、草原上的勇士,难道还怕野战?
来到战场上的鞑子左贤王,看到对面二十万大虞军队无比庞大的阵型,好似毁天灭地的洪水般,鞑子左贤王的脸上丝毫没有任何惧怕之色,甚至隐隐看到脸色发红,显得无比兴奋。
鞑子左贤王从小就跟着鞑子骑兵南下劫掠大虞,也是沙场上杀出来的猛将。
在草原上,鞑子左贤王有着草原第一勇士的美名,而且并不是虚假的,而是货真价实的。
鞑子左贤王的个人实力无比强悍,只不过因其地位,已经很少亲自上阵杀敌了。
如今这么庞大的战争,勾起鞑子左贤王渴求一战的欲望。
鞑子左贤王强压心中想要杀敌的欲望,让七万骑兵停在了大虞军队的对面。
鞑子左贤王虽也看不起大虞军队,但是并不会将心中想法当做轻视大虞军队的做法。
要是鞑子左贤王只是一个莽撞的性格,鞑子可汗不可能派他出征。
因为鞑子左贤王的一道军令,奔腾的鞑子骑兵立刻停住了战马,原本震动的大地逐渐平息。
在逐鹿原这处战场上,大虞军队和鞑子骑兵双方保持着一定的距离,都是静止状态。
无比庞大的战场上,此刻因为双方对峙着谁也没有动的原因,显得有些诡异。
近四十万人,居然如此平静。
这诡异的一幕不可能一直持续,这一幕只不过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罢了!
在场的近四十万士兵,其实心都提到嗓子眼了,谁都知道接下来就是一场无比惨烈的大决战。
随着时间的流逝,鞑子这边先是有了动作。
鞑子左贤王看了一眼大虞军队排列的阵型后,眼神中闪过一丝精光。
大虞军队排出来的阵型很有意思,两侧迂回,中门大开,就像一个口袋一样,这阵型就是明明白白告诉鞑子左贤王中军门户大开,有本事你就杀进来。
鞑子左贤王看到这口袋阵后,就明白大虞那个老不死的磐国公这是拿自己做鱼饵,让自己杀进这个陷阱。
一旦他真的派骑兵杀进去,恐怕也是有去无回。
鞑子左贤王再傻,也不可能上这个当,不过这个举动有些挑衅意味,让鞑子左贤王有些义愤填膺。
这个阵虽有危险,但是也有很大的机遇。
鞑子左贤王知道老不死的磐国公就在中军那里,一旦真杀进中军弄死磐国公,那么这一战就直接赢了。
既有危机,又有机遇,还有挑衅,就看鞑子左贤王敢不敢?
鞑子左贤王敢不敢,那自然是敢的。
面对这样的局面,鞑子左贤王眼神中寒光闪过,语气冰冷无比道:
“传本王军令,通知汉奴军将领,命令他们立刻攻打大虞中军方向。
告诉那些汉奴将领,这一战只要他们杀进大虞中军、夺下大虞王旗,封部落首领,赐千百只牛羊……”
鞑子左贤王面对大虞给出来的危机和机遇,没有选择草原勇士来冒险,而是选择了手底下的汉奴军来冒险。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这八个字完全体现草原鞑子对生活在草原的汉人的态度和警惕。
哪怕这些汉奴忠心效忠草原,草原依旧没把他们当过自己人。
自己选择的,就要自己承担后果。
在鞑子左贤王心中,五万汉奴军就是一个工具而已,而且还是那种死光了鞑子左贤王都不会皱下眉头的工具。
甚至鞑子左贤王只是当这些汉奴军是炮灰而已。
炮灰就要发挥出炮灰的价值。
当有危机的时候,鞑子左贤王直接派汉奴军炮灰应对这种情况,一来可以看看大虞军队的实力如何,二来也可以消耗一下大虞军队的实力。
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反正死的又不是草原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