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齐又一次蹦了出来,用居高临下的语气对着刘光天就是几句说教。
刘光天冷哼一声,双眼微眯看着刘海中,那意思非常明显,你要是不管管这位长子,那我就要用自己的方式管教了。
刘海中从刘光天的眼神中感受到了危险气息,忙伸手一拦刘光齐,说道:“光天,既然你不欢迎我们,那我也不兜圈子了。
你大哥的婚事定了,定的二月二龙抬头,我想着到时候你回来帮家里忙活忙活,迎来送往什么的人手肯定不够。”
“不管怎么说你也曾经是这个家的一份子,这次你帮了你大哥的忙,等你结婚了,家里人也不会干看着,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当然,要是你能把王科长他们请来捧个人场就更好了,女方家那边有不少领导干部,我们这边要是能有个科级干部陪陪娘家客人,脸上也有光不是?”
刘光天脑袋一转就明白了刘海中的意思,前面说的再天花乱坠也全是废话,有刘胖胖所在车间的那些徒弟,客人再多也能忙活开。
最后一句才是最主要的,说白了就是想让王铁成过来给刘光齐帮帮场子,科级干部陪女方家那些人吃饭足够格了,一切都是为了面子上好看!
毕竟“门当户对”这句话还是深入华夏人民骨子中的。
想明白了之后,刘光天当然是......直接拒绝,要是当初老聋子砸他屋玻璃的时候,刘海中出头说一句公道话,他都会给予回报。
可惜你既然做了初一,那我做十五就很正常了吧?
孩子生下来想起尿布没买,晚了!
“抱歉,二月二那天于股长家里有事儿,让我过去帮忙。
别说王科长不能来,就连我都没法参加刘光齐的婚礼。
不过看在兄弟一场的份上,礼金我还是会给的,到那天我把钱给刘光福,让他帮我上账。”
“我就说了吧,这小子就是个忘恩负义的白眼狼,早就不认你了。
你还非得来,说什么都是一家人。
你看看人家把咱们当家人吗?
既然已经分家,让他自生自灭就是了,有我给你养老你怕啥?
爸咱们回吧,以后有这小子后悔的时候。”
刘光齐满脸狰狞,手指头都快指到刘光天脸上了,刘海中要来找刘光天这事儿他压根就没同意,院子里有个易中海不用,哪里还用的着外面的科级干部?
7级工难道还不够香吗?
但刘海中觉得请老易作陪,就好像矮了对方一头,再加上他掌握着家里的财政大权,刘光齐还指望老刘给他买三转一响,所以才有了今天这一出。
刘海中脸上的表情异常挣扎,嘴唇哆嗦了半天,最后还是没压住火气说道:“光天,光齐毕竟是你大哥,你没必要做的这么绝吧?
你们以后还要在这院儿里住呢,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搞太僵了对谁都不好。”
刘光天这次是打定主意不给他们留面子,省的以后有事没事就过来找他,既然已经断了,那还是不要藕断丝连的好。
他冲着刘海中回怼道:“是啊,我的好大哥从小就抢我吃的,抢我钱花,我挨打他在边上偷着乐,他惹祸每次都是我背锅。
这样的大哥我宁愿没有,你说呢?
尊贵的长子。”
刘海中听着刘光天的嘲讽,只感觉屁股下面的凳子上全是钉子,起身还想再说点什么,最后却只留下了一声叹息,转身头都不回的走了。
刘光天才懒得管刘海中想说啥,无外乎看他最近和采购科的人关系不错,也想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拉拉关系。
可惜他那是瞎了心,刘光齐既然快要结婚,那距离剧情里说的不辞而别就不远了,他最近得离这位大哥远点,别对方走了以后刘海中再把他给赖上。
接下来的几天,二大爷家让全院住户知道了什么叫有钱人的豪横!
三转一响,在这个年月是婚礼的顶配,普通百姓人家买一件就得掏空家底,何况是一次性买齐?
刘海中为了刘光齐的面子,也算是疯魔了一把。
不止是去鸽子市淘换票,还在工友手里用现金换了不少肉票和酒票,婚礼要想办的风光,酒席也得上档次才行。
此时正赶上61年三转一响最贵的时候,国家为了让有钱人消费,部分商品调高了价格,但是不要票。
为此老刘花光了多年的积蓄,还欠了不少外债,不过他的努力也换来了回报,厂里不清楚刘家情况的工人都认为刘海中为了孩子是真肯付出!
品行不错,值得深交!
最先买回来的是凤凰牌自行车,这可是大院里的第一辆全新自行车,当天就引起了住户们的轰动和围观。
之后是蜜蜂牌缝纫机,贾张氏为这事儿在院子里骂了小半天,只因她们家的二手货从此不再是院子里的唯一。
最后收音机和手表买回来的时候,邻居们已经麻了。
任谁也没想过刘海中会这么有钱,有那心思灵活之人不禁想到六级工都这么阔绰,那七级工的一大爷,岂不是......四合院首富?
这心思灵活之人不是旁人,许大茂:你直接报我身份证得了!
没过两天南锣鼓巷就开始谣言散布,主角就是95号院的两位大爷,只不过老易名声仍在,街坊们也只敢在私下议论,没敢把这事儿放到明面上说。
中院,贾家。
贾张氏的三角眼盯着刘海中三天两头往院子里搬好东西,眼馋的不行。
特别是今儿个中午二大妈拎回来好大一块腊肉,更是让她眼神中露出了贪婪。
她扭头看向又消瘦不少的贾东旭说道:“东旭啊,你看这两天刘海中家,花钱如流水一样。
你师父肯定比他更有钱,不管怎么说老刘只是六级工,易中海却是七级。
你没事儿就过去串串门,能借点就借点,别老舍不得脸面。
家里可是好多天没有开荤了。”
贾东旭这几天听贾张氏叨叨谁家有钱,耳朵都已经快磨出来茧子了,不怎么高兴的回道:“妈,人家有钱是人家的事儿,你老惦记我师父干啥?
你要是感觉钱不够花,就去街道办接点糊火柴盒的活儿。
一个月多了没有,赚个三块五块还是成的。
总比你在家里啥也不干,还看不得别人家好强。”
贾张氏听了贾东旭的答复脸立刻就拉了下来,她自打嫁给老贾,从农村进到城里,多少年都没干过活了?
儿子这是嫌弃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