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木微微点头,默许了这一切的发生。
“谨遵师命。”
后来,赵伏龙得知了明空死亡的真相。
对此他只能感慨:
这简直是自作自受!
如果正面对抗明空,他还需费些力气。然而,明空竟然妄图探查他的来历。
虽然赵伏龙当前的修为并不算高深,但他毕竟是神灵之躯,这样的身份又岂是轻易能够窥视的?
古神会的成员们目睹了明空试图探究赵伏龙的真实身份而惨死的一幕之后,更加坚信城隍正是他们一直在寻找的古神。
若现在有人质疑城隍的身份,他们定会第一个站出来反驳。
仲夏时节,六月三十日。
全新的城隍庙终于落成。
这座三进式的大庙庄严肃穆,内部装饰精美,光彩夺目。
从入口处开始,便是迎接香客的地方,还特意安排了一间屋子供庙祝居住,村民们决定聘请一位专门看守神庙的人。
中殿是整个神庙的核心区域——玄清殿,这里安放着神像及供桌、香炉等祭祀用品,只待赵伏龙正式入驻。
后殿则是神灵休息以及举行特殊仪式的地方,比如旧有的城隍神像将会被安置在特别开辟的小神堂内进行供奉。
新庙里,村民们忙碌地打扫清洁,古神会的成员也积极参与其中。
到了下午,何俊送来了新的神像——一座高达六尺的玉雕神像。
其色彩丰富,根据不同的部位展现不同的色调。
青袍、黑发、白玉簪,肌肤洁白如雪,面容既显得慈悲为怀,又透露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孤傲,栩栩如生仿佛赵伏龙亲临。
有村民不由自主地想要跪拜下去,“这尊新神像真是好极了,城隍一定会满意的!”
大家怀着满心欢喜,期待着次日正式迎请神灵移居的仪式。
季月初一凌晨,天还未亮,公鸡也未曾啼鸣,村民们便已早早起身准备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
村民们个个精神饱满,满怀期待地迎接今天的请神移居仪式。古神会的成员们同样激动不已,脸上洋溢着同样的热情。
不久后,刘家村的人也陆续到达现场。
村里男女老少无一缺席,就连怀抱中的婴儿也被带来了。
强壮的男人们抬着神像走在最前面。
当刘村长看到李家村为城隍新塑的神像时,他不禁瞪大了眼睛。
这尊神像栩栩如生,几乎与真人无异。
“这就是城隍的模样吧?”刘村长心中暗想,既震撼又有些许自卑。
他拉着李田成的手,语气中带着一丝苦涩:“你们为城隍塑造的神像真是好啊,仿佛他就站在我们面前一样。我们村能力有限,只能给城隍做一尊石刻的神像。”
李田成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背,安慰道:“城隍不会在意这些的,只要大家真心供奉他老人家就足够了。
因为经济原因,无法制作更精美的神像是可以理解的。我们村子以前不也是用石雕神像吗?”
尽管如此,刘村长还是努力接受了这个现实,自我安慰道:“那我们就等城隍换上新神像,搬进新的神庙后再请他来我们村吧。”
李田成点头表示赞同。
一切准备就绪后,清晨辰时,村民们抬着崭新的神像,满心欢喜地向城隍庙进发。
随着一阵热闹的鞭炮声,村中最年长的几位老人和李田成进入庙内,摆上了瓜果鲜肉等祭品,并点燃香烛。
随后,他们依照惯例掷圣杯询问城隍是否在位,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众人跪地祈求城隍迁入新神像和新神庙。
当三次掷出的圣卦都显示同意后,村民们知道得到了城隍的认可,便开始了清理工作,仔细打扫了整个城隍庙,包括旧神像也被擦拭得干干净净。
不久后,几名健壮的汉子走进庙里,恭敬地将赵伏龙的老神像抬上轿子,缓缓移出城隍庙。
鞭炮声再次响起,锣鼓齐鸣,抬着神像的队伍开始移动,村民们紧跟其后。
新旧神像一前一后,在村子中开始了庄严而缓慢的游行。
刘家村的村民也参与其中,除了那些守护新神像的人外,几乎全村出动。
整个队伍显得热闹非凡、气势恢宏。
直到太阳高悬,接近正午时分,这支载有赵伏龙新老神像的队伍抵达了新建的城隍庙外。
这座崭新的神庙宏伟壮观,红墙绿瓦,精雕细琢,比起旧庙确实气派多了。
随着一声“吉时已到,请城隍入庙!”的呼喊,伴随着阵阵鞭炮声,众人抬着神像步入庙内。
经过迎宾殿,来到中殿,这里便是供奉神像的主要场所。
年轻力壮的汉子们小心翼翼地将新神像安置于神龛之中,确保位置端正。
同时,另一队人也将旧神像放置在特别为它准备的后殿房间内。
村民们纷纷献上瓜果和鲜肉,并点燃香烛。
至此,赵伏龙迁至新庙、更换新神像的大典基本完成。
村民们跪下齐声欢呼:“恭贺神华广佑玄清大帝乔迁新居!”
是的,“神华广佑玄清大帝”,这是村民们给予他的尊号,确切地说是由古神会成员选定的。
虽然村民们并不太懂这些礼仪,但他们对这个称号十分满意,认为这才能体现他们心目中神通广大的城隍。
尽管如此,村民们还是习惯亲切地称呼他为城隍。
在这个听起来威风凛凛的新称号之下,神像右侧的玉璧上还刻有关于赵伏龙的生平事迹、诞辰等信息。
“神华广佑玄清大帝,生于元盛历辰龙年二月廿二日,当日霞光满天,天地同庆……”
面对这些夸张的赞美之词,赵伏龙感到些许尴尬。
不过他也好奇,不知村民们是如何得知他的生日的,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还是通过某种方式查证得出的,居然与他的真实出生日期相符。
他原本的生日是在辰龙年的二月廿二,不过那不是根据盛国现行的元盛年历来计算的。
赵伏龙乔迁新庙之际,村民们纷纷前来祝贺。
随后,刘家村的村民们抬着一尊神像进入了庙宇。
小小的刘家村,一百多口人全挤在了新建的玄清殿前广场上。
幸好新庙宇足够宽敞,不然真容纳不下这么多人。
村民带来的祭品多到大供桌上都放不下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