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不愧是老张你,说话向来圆滑得体。
明明心里清楚这次项目带来的车马收益丝毫不逊于咱们之前经营的超市生意,却偏偏只谈其对国家带来的好处,巧妙地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结合在一起表述,实在是太高了!”
张辅听完曹的话后,不由得笑出了声来。
“这的确是一石多鸟的好办法,既有效解决了普通百姓出行难的问题——过去许多人出门一趟耗时费力不说,还要承受不小的风险。
又能助力解决困扰朝廷许久的首都城市交通混乱状况。
更重要的是,这一切对我们而言也意味着可观而又正当合法的财富增长机会。”
说到这里,吴春全从不远处走来,加入到了大家的话题之中。
他心中满是对李承影的敬佩:
谁能想到呢?当时那个在他们眼中几乎看不到什么盈利潜力的想法,竟能够带来如此令人瞩目的成果!
“大家都齐了正好。
既然这样,那我们不妨一起去西山走一遭如何?”
突然间,只见李承影起身提议道。
此话一出,在场的人都面露不解神情,心想:
好端端地干嘛非得现在往西山跑一趟?那边除了风景宜人之外,并没有太多可以游览观赏之处呀。
不过既然李承影开口说了,众人虽然心中还有些疑惑,但也只好硬着头皮跟了上去。
李承影平日里话不多,但言出必行,从不轻易承诺什么,他这次突然提出来,必然有他的深意。
一路上,随行的几名官员忍不住互相打探消息,终于有一名年纪稍轻的官员小心翼翼地问起了此行的目的。
“听说我们是去左哨军的大营看秦盛。”
这话一出,周围立刻响起一阵低声议论。
有人记得当初李承影曾经前往秦盛所在的队伍进行一次特殊的验收检查。
据说那次的考验极为严格,甚至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秦盛并没有被这样的考验所吓倒。
为了达到更高的标准,他竟然毅然决然选择了留下,在军营里与将士们一同训练、一同生活。
即使到了春节这种传统佳节,也未曾离开过驻地半步,这份决心和毅力让许多人既佩服又感佩。
当一行人终于抵达了目的地——左哨军的大营时,还隔着很远就能感受到那份震撼。
只见高高的围墙之内仿佛隐藏着无尽的力量源泉,而从四面八方不断传出洪亮激昂的声音,那声音如同海浪般一波接一波地冲撞过来,几乎要把人心中所有的杂念都给震散。
若不是事先知情,任谁都很难相信这不过是几百号人在按照统一的命令齐声喊叫罢了。
那种整齐划一的节奏,简直让人错觉整个大营里面正聚集了几千乃至上万名士兵,在此接受着极其严格的军事训练。
“看来他们现在已经进入了第五阶段的锻炼之中,并且即将开始更为艰难的第六部分课程。
如果没有什么意外的话,我相信再给他们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应该就可以看到初步成效了。”
听着那些铿锵有力、直冲云霄的口号声,站在门外凝视前方的李承影微微一笑,言语之间充满了期待。
就在此时,一位身穿盔甲、面容坚毅的男子匆匆忙忙赶至门口迎接贵客:
“卑职秦盛,参见陛下!”
说着,便深深作了一揖,姿态恭敬却又不失英气。
此人正是传说中的那位铁血军人,即便是在这样庄重正式的场合下见到皇帝,依旧保持着一贯的冷静与沉稳。
天顺帝微微点头表示赞许后说道:
“免礼吧。
今日来此主要是想亲眼看看由你率领的新军训练成果究竟如何?”
语气温和而不失威严,字里行间流露出浓厚的好奇与关注。
“启禀殿下,我们已经成功完成了第五阶段的训练任务,第六阶段也即将结束,预计再有一个月的时间,新军便可以初步成型了。”
秦盛的声音有些颤抖,眼中闪烁着难以掩饰的激动。
他的这番话不仅仅是对完成训练计划的欣喜,更承载着他多年以来未尝言说的心愿与期盼。
自打年少承袭伯爵之位开始,秦盛的日子就未曾安宁过。
作为勋贵体系中的一位小辈且爵位并不显赫的伯爵,在这个讲究背景与势力相互支持的社会里,秦盛几乎成了人人皆可欺凌的对象。
他手下的左哨军,本是三大营之一,规模达到两万之众,按理说地位应当稳固。
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随着各大军旅之间的不断争斗,以及权力分配的变化,秦盛所管辖的左哨军几乎被其他军团挖角殆尽,甚至连最基本的五军营驻扎权都被剥夺,被迫移师到了偏远且条件艰苦的西山地区进行训练生活。
如果换成旁人或许早就放弃了抵抗之心,但是幸运之神还是眷顾着这位命运多舛的少年贵族——正当其绝望之际,一位关键人物李承影出现,并且决定在这片看似荒凉却又充满无限可能的土地上开展一场改革实验,而首当其冲的目标便是重新整饬秦盛那濒临瓦解边缘的左哨军队伍。
初听到对方提出要裁撤部分冗余人员并引入现代化作战理念时,秦盛内心充满了担忧:
虽说当前军队战斗力尚存疑问,但至少士兵们的基本生活还能维持下去。
现在看来,那些曾经令自己心疼不已的数据预测正在逐渐变为现实——经过严格选拔后的精锐部队正以惊人的速度向着目标迈进,整个左哨军上下洋溢着一股前所未有的昂扬斗志。
要不是振兴商行那笔关键的股份加持,秦盛还真未必下得了这样的决心。
毕竟对于一个长期安于现状的人来说,做出改变总是异常艰难的。
然而李承影后来的一系列举动,特别是那次在深夜里的深谈,让秦盛深刻地意识到:
倘若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做后盾,自己好不容易积累下来的荣华富贵可能如同泡沫般脆弱不堪。
更重要的是,在勋贵阶层中的地位,也很难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巩固与提高。
为了这一切,秦盛挣扎良久最终点头同意尝试着改造左哨军,这支在他眼中曾经并不起眼的队伍。
几个月下来,原本对这场改革持怀疑态度、缺乏足够信心的秦盛意外地发现,这支部队正经历一场蜕变。
如今虽然编制内人数从最初两万人锐减至仅仅剩下了三千七百人,但整个军队焕发出的精神风貌却远胜往日全盛时期的两万大军。
士兵们的精气神仿佛被某种力量凝聚在一起,展现出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气势和战斗力。
“集合!”
伴随着秦盛洪亮而坚定的声音划破晨曦寂静的空气,命令瞬间传达到每一名战士耳边。
几乎是在他最后一个字落地的同时,散布在各个角落进行早训或是整理内务的战士们立即停下手中事务,迅速向指定位置奔去——他们脚步坚定有力,表情认真专注。
不到几个呼吸之间,近四千将士就已整整齐齐地排列好了阵形。
依照不同的职能分工,各部队依次有序站立。
三十七个小队以一百人为单位紧密相连,组成一个个严整划一的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