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清晨,宫中笼罩着一层凝重的气氛。几位御医面色凝重地从太子府匆匆而出,直奔养心殿。
\"陛下,太子殿下病情突然恶化。\"首席御医跪地奏道,声音微微颤抖,\"殿下积劳成疾,多年来操劳国事,未曾好好调养。如今脉象微弱,恐怕...恐怕难以长久。\"
朱元璋闻言,如遭雷击,手中的奏折掉落在地。他挥手示意众人退下,独自一人立在窗前,久久沉默不语。窗外寒风呼啸,宫中梅花傲然绽放,却衬得帝王心中更加凄凉。
\"标儿啊标儿...\"朱元璋低声叹息,眼中闪过复杂的情绪。太子朱标,一直是他最为倚重的儿子,不仅性情温和,明辨是非,更精通政务,深得朝臣和百姓爱戴。这些年来,朱标为大明江山鞠躬尽瘁,却也耗损了自己的健康。
正当朱元璋陷入沉思,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陛下,北方紧急军报!\"锦衣卫指挥使跪地呈上一封火漆密封的军报。
朱元璋打开军报,脸色愈发凝重:\"蒙古残部联合瓦剌,大举集结,有南下之势。\"
他立即吩咐:\"传旨,召太孙即刻进宫议事!\"
不多时,朱雄英匆匆赶到养心殿。见祖父面色沉重,他立即行礼道:\"孙儿参见祖父。听闻北方有变,不知情况如何?\"
朱元璋将军报递给朱雄英:\"自你北伐大胜后,蒙元残部不甘失败,勾结瓦剌,卷土重来。如今边关告急,朝廷须及时应对。\"
朱雄英仔细阅读军报,神色渐渐凝重:\"祖父,依孙儿之见,应立即调集兵力,以雷霆之势击溃敌军。拖得越久,边境百姓遭殃越重。\"
朱元璋点头:\"你有何具体建议?\"
\"孙儿以为,可派神机营为先锋,常规部队为后援。\"朱雄英走到地图前,指着北方边境线,\"神机营装备新式火器,机动灵活,可先行出击,扰乱敌军阵脚。待敌军混乱之际,主力部队再一举歼灭。\"
朱元璋沉思片刻,忽然说道:\"雄英,此次北伐,由你亲自统领。\"
朱雄英一惊:\"祖父,孙儿经验尚浅,恐难担此重任。\"
\"你已非当年之你。\"朱元璋目光坚定,\"北伐立功,军改显效,如今正是检验你军事才能之时。况且,你父亲...\"
他没有说完,但朱雄英明白了祖父的意思。太子病重,朱元璋需要确认孙儿是否真有统兵之能,能否担起未来保家卫国的重任。
\"孙儿遵旨。\"朱雄英郑重行礼,\"定不负祖父厚望,誓将敌寇驱逐出境,保我大明疆土安宁!\"
离开养心殿,朱雄英径直前往太子府探望父亲。太子府内,气氛肃穆。朱标卧在床榻上,面色苍白,气若游丝。见儿子进来,他强撑着想要坐起,却被朱雄英轻轻按住。
\"父亲,儿子来看您了。\"朱雄英握住父亲的手,强忍泪水。
朱标虚弱地笑了笑:\"雄英,为父听说北方有变,陛下命你统军出征?\"
朱雄英点头:\"是的,孩儿即将北上,誓要击退敌寇。父亲放心养病,孩儿很快就会凯旋而归。\"
朱标深深地看着儿子,突然对身边的侍女道:\"将匣子取来。\"
侍女取来一个精致的红木匣子,朱标艰难地从中取出一枚碧绿的玉佩,郑重地交给朱雄英:\"这是祖传之物,关键时刻可保你平安。为父本想等你登基之日再给你,但如今...\"
\"父亲!\"朱雄英眼眶湿润,\"您一定会好起来的,到时您亲自将它戴在孩儿身上。\"
朱标摇摇头,气息愈发微弱:\"雄英,为父时日无多,你我心知肚明。待为父走后,你要善待你母亲和弟妹,更要兼济天下苍生。大明江山来之不易,你务必要守护好它,造福百姓,不负先祖期望。\"
\"父亲...\"朱雄英再也抑制不住悲痛,泪水夺眶而出。
朱标艰难地抬起手,轻抚儿子的面庞:\"允炆那孩子,心术不正,你要多加防范。但他毕竟是你堂弟,若他知错能改,也望你能宽恕于他。为父最放心的,就是你的宽厚与明断。\"
朱雄英握紧父亲的手:\"孩儿谨记父亲教诲,定不会辜负父亲和祖父的期望。\"
朱标微微点头,闭上双眼休息。朱雄英轻手轻脚地退出寝宫,迅速召集军事会议,准备北伐事宜。
会议上,朱雄英详细阐述了作战方案:\"神机营为先锋,配备新式火器。常规部队为后援,负责策应和追击。粮草辎重需精确计算,确保军需充足但不拖累行军速度。\"
徐达建议道:\"太孙,敌军善于骑射,我军需防备其游击战术。建议增派轻骑兵,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朱雄英赞同地点头:\"徐将军所言极是。我已命人加紧训练一支轻骑兵,专门应对敌军游击战术。此外,情报工作也不可轻视,需派精锐探子提前打探敌情。\"
会议结束后,朱雄英开始亲自督促军队准备,检查武器装备,训练兵士。他日夜操劳,只为确保此次北伐万无一失。
就在朱雄英忙于军务之际,太子府内,朱标的病情继续恶化。朱元璋几乎每日都要前来探望,却只能眼睁睁看着爱子日渐消瘦。
而在另一处宅院内,朱允炆得知太子病危的消息,秘密召集了几位守旧派重臣。
\"太子病危,太孙又将北上迎敌,正是我等良机。\"朱允炆压低声音说道,眼中闪烁着阴冷的光芒。
一位白须老臣谨慎地问:\"殿下欲如何行事?太孙位高权重,威望日隆,恐非易与之辈。\"
\"不急。\"朱允炆冷笑一声,\"待他北上之后,我自有计策。现在,我们需要做的是等待时机,积蓄力量。\"
另一位重臣低声道:\"听闻太孙此次带领的神机营装备精良,战力超群。若他再立战功,恐怕我等更难以撼动。\"
朱允炆眼中闪过一丝凶光:\"所以,无论如何,决不能让他顺利凯旋。我已派人潜入军中,伺机行事。太子一旦驾崩,局势必将大变,届时才是我等真正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