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2年美国正式颁布《排华法案》,标志着美国历史上第一部针对特定族群的移民法正式生效。
美国《排华法案》的颁布背景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当时加州的淘金热吸引了大量华人前往美国。
随着横贯大陆铁路的建设,华人劳工在铁路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华人的低工资和高效率,引发了美国社会的反感和排斥情绪,许多白人抗议,认为华人们抢走了他们的工作,让他们丢了饭碗。
187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限制移民法》,进一步加剧了对华人的限制。
1878年,清朝政府向美国提出派留学生赴美到西点军校和海军官校升学就读时,遭到了拒绝。
无奈,清朝政府只好把目光转向了南国方面,希望派遣留学幼童到南国军事学院学习。
南国方面同意了,准许清朝派遣留学生赴南留学,不过赴南幼童来到南国后接触到的一系列自由、民主、平等思想,让一部分幼童擅自剪掉了辫子,拒绝回国并高声呐喊自由,平等。
留学幼童监督官多次向清政府告发检举监管不力,刻意纵容留学幼童接受海外叛逆思想,同时建议取消留南计划,将监管不利者连同留南幼童一起带回国内接受审判。
贪污腐败,争权夺利等现象在清朝官场上非常常见。
以李官员为代表的汉族高官借新办洋物大肆敛财。
以佛爷、满蒙贵族为代表的官员势力们妄图打压汉族官员收回自太平天国运动以来失去的地方权利。
满、汉官僚,官、商各派相互竞争,相互拆台,派系之争淋漓尽致。
即便是在管理留学幼童的官员们也少不了派系斗争。
要说南国国内的军事学院建立还得从李晨建国时开始说起,李晨建国的第二个任期1803年,他受到美国建立西点军校的想法的启发,决定也在南国建立起一所军事学院,专门用于培养军事人才。
于是,南国的第一所军事人才学校诞生了,李晨将他命名为‘华晨军事学院’。
之后的内战有许多的军官便是出自这所军事学校。
时至今日,它已经是南国着名的第一军事学院了。
1883年,美国的《排华法案》促使了越来越多的在美华人或想要去美国的华人纷纷的选择涌入南国,南国逐渐成为接受华人最多的国家,凡是来到南国的华人,皆是来者不拒。
1884年,随着越来越多的华人涌入,南国境内的人口逐渐有了突破1.1亿人的迹象。
1885年,随着世界各地的华人们的涌入,南国境内的人数突破已1.2亿大关。
且对南国政府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担心各地会出现的种族矛盾,种族主义等现象,也不用担心语言问题,他们都说着相同的语言。
对南国来说是天大的优势,各国因华人而泛滥成灾,他们南国却根本没有这方面担忧。
1886年,华人不断涌入南国,南国愈发繁荣昌盛起来。
然而,人口的突然剧增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住房变得紧张,物价开始波动。南国政府不得不采取措施应对,一方面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建造房屋,另一方面调控市场物价。
1887年,随着住房问题越来越迫在眉睫,联邦政府不得不下令宣布全国进行大基建。
1888年,大量的城市房屋被建造出来。
1889年,全国道路铁路大桥被海量的建造出来,以便更快的实用于人口迅速增长的南国。
1890年,被建造出来的房屋分配给那些没有房子的海外华人,住房问题得以缓解,然没有真正的解除。
1891年,随着华人移民数量的减少,南国住房问题才真正的得以解决。
这场由美国《排华法案》掀起的排华风暴渐渐平息了下来。
被排的华人绝大部分进入到了南国。
1891一1893年期间,南国进入了快速发展平稳的时期。
1894年,这一年对古老的东方帝国而言又是沉重的一年。
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8月1日,清朝政府对日宣战,对日本明治天皇发布宣战诏书。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日本成为产业化国家。
为了扩大市场,掠夺资源,扩张经济道路,日本统治集团便通过军事侵略来争夺殖民地。
又把矛头指向了地大物博、软弱落后的东方,把朝鲜作为进攻东方的跳板。
1890年,日本先把大批军队开到朝鲜,占领了仁川和首尔。
日军接着攻入朝鲜王宫,劫掳国王李熙,另立全宏集傀儡政权。
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在朝鲜牙山口外偷袭中国“高升号”运兵船,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甲午战争历时9个月,民族英雄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指挥‘致远舰’战斗,壮烈牺牲,最终以清朝的失败而告终。
这场战斗让清朝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洋务运动就此告破。
1895年4月17日清朝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注意:请看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