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姎在山里探索到天擦黑才回到知青所。
中午吃饭时,李成国给新老知青重新排了值日表,谢姎分到了打柴组。
其实她挑水打柴都行,但李成国觉得她毕竟是女知青,挑水这么重的活,还是不安排她了。
于是,下午进山,她就顺便背了一大捆柴回来。
除了干柴,还有满满一筐收货——表面是各种野菜、菌子,筐底还躺着一根野山参、两株天麻。
野山参不是很大,《采集图鉴》给出的评估是二十年份。天麻是一级。
不过就这么一株两株的,她没打算拿出去卖,泡成药酒留着自己用或是送人都不错。
除此之外,还采了野山茶,这会儿的茶叶正是最嫩的时候,等再下几场雨就老了。
可茶叶太嫩又太小,没法和野菜、菌子放在一起,只好把衬衫脱下来当包袱皮包茶叶。
系统的背包空间只能收纳系统商城出品的东西,外界的东西收不进去。
商城道具栏倒是有空间钮出售,不过一立方的空间钮要价5万积分,十立方的要100万积分。而且只能用任务完成后的奖励积分购买,不接受充值积分。
太贵了!
难怪主系统只字不提赊账二字,显然是怕她还不起。
这才牺牲了自己的衬衫。
不过当包袱皮的话,外套也可以,就是劳动布做的,有些粗糙,担心伤到茶叶。
另外,还发现了一丛花椒、两株野葡萄,等成熟时再来采。
不管怎么说,来到月湾大队的第二天,收获还是比较不错的!
她先把柴堆到柴房。
山参、天麻没拿出来,这玩意儿太值钱,不怕人偷也怕人惦记。
野菜、菌子依然和中午一样,洗干净以后摊开晾着,这几天天气都不错,争取一气晒干。
茶叶她等吃过晚饭、其他知青不用灶了,才借用厨房炒茶,耗损的柴火明天补上。
新老知青看着谢姎这一套操作都惊呆了。
谢姎才来两天吧?她是怎么认识这么多野菜、菌子的?并且还找到了茶叶!
这年头的茶叶,差不多跟烟酒一样是硬通货,拿去城里很容易换到米面。
可即便是月湾大队土生土长的社员,也不是谁都精通采茶、炒茶,会的也就那几户人家。可见这种技能一般不外传。
来了半年的老知青,连哪里有茶树都不知道,更别提采回来自己炒了。
谢姎居然第一天进山就采回来一大包茶叶,炒好后起码能得个一二两!
众人看她的眼神无比复杂,有人羡慕,有人嫉妒,也有人生出了崇拜。
“谢姎,你太厉害了!”来招娣彻底信服了,“跟你一比,我们这些来了半年的老知青什么都不是!”
其他老知青:“……”
你说归说,扯上我们干什么!
李成国:“小谢,你这些茶叶怎么打算?要找人换粮吗?”
谢姎摇摇头:“就这么点能换什么,自己喝都不够。”
“……”
自己喝?还嫌不够?
这也太败家了!!!
谢姎这下看懂了队长的眼神,干笑两声:“自己尝个鲜,大头留着送人。”
这还差不多!
李成国点点头,没再多问,而是朝大家摆摆手:“不早了,赶紧去睡吧,明天还有艰巨的任务等着咱们呢!”
话音落下,知青所响起一片哀嚎。
尤其是新来的几个,一天下来,他们累得提不起胳膊、直不起腰、走路脚步都是虚的,明天还得接着干,想想就绝望。
陆洁琼哀嚎完,带着点幸灾乐祸对谢姎道:“你明天惨了!我听村里人说,山里开荒可不像平原,不光累,还会被荆棘啊、锋利的草叶子扎到、割到,啧!但谁让你力气大呢,大队长这是看得起你呢!”
“怎么回事啊?”其他知青还不知道这事。
陆洁琼就把下午的事嘚吧嘚叙述了一遍。
没经历过山地开荒的新知青反应没那么大,但老知青都拿敬佩的眼神看着谢姎。
李成国:“小谢,你要做好心理准备,开荒没你想象的那么轻松!”
一部分知青抱有善意地提醒谢姎明天穿厚实点,免得被荒草扎到,还有一部分却是幸灾乐祸地坐等看她哭鼻子。
尤其是杨青青、陆洁琼两个,躺床上了还在嘲笑谢姎:
“我看她明天会怎么样!自以为力气大就能提前收工,这下踢到铁板子了吧!”
“就该这么治她!”
次日,谢姎提着分到的镰刀和铁耙去了今天的任务点——位于月湾大队西首的伴月山。
这座山曾在清末民初时发生过一起火灾,一直从山顶寺庙烧到山腰,要不是下了一场瓢泼大雨,山脚的村子都会被殃及。
村里人觉得这山不吉利,打那之后很少有人去爬这座山,顶多在山脚砍点柴、摘点野菜、菌子,迄今为止还没听说有谁爬到山顶去看寺庙废墟的。
可经历过饿肚子的荒年,哪个大队都不嫌地多,月湾大队也不例外。
这几年一直在陆陆续续开垦梯田,把所有适合开梯田的南山坡都给开出来了,除了传说中不吉利的伴月山。
大队干部为此起了争议。
大队长表示伴月山南坡地势平坦适合开梯田,能开为什么不开?
目前的田地还是太少,伴月山南坡如果能开出来种玉米,顿顿饱饭或许做不到,但起码饿不着了。
可也有一部分干部觉得那山不吉利,开垦后会不会引发不好的事?
大队干部内部都没能达成统一,底下社员就更不用说了,很多人反对去伴月山开荒。
这一拖就是两年。
今年,大队长坚决要去伴月山开荒:“首先,吉不吉利那都是封建思想!现在外头对封建思想打击很严厉,不被人举|报的最好办法就是开荒!其次,你们想想那一片南山坡要是都开成梯田,能多种多少粮!我们的目的不是别的,就是吃饱饭!”
或许是怕被人举|报,也或许是为“吃饱饭”这个大饼心动,总之,这次没人再反对,大队长很顺利地推行了“伴月山南坡开荒计划”。
谢姎几个知青被分在杂草相对较少的西南坡。
记分员已经预先给他们划分好大致的任务范围了。
开荒组需要把半人高有些甚至盖过脑门的杂草、灌木割倒并收拢抱去山脚规定的位置,回头统一焚烧成草木灰运去耘田。然后用铁耙翻地,翻的越深越好。
等他们开荒组翻好地晒上几天,再由妇女劳力过来二次翻地、捡干净石块、三次松土、清理掉余下的细碎杂草。
到这一步,开荒才算完成,之后就可以像其他田地一样浇水、施肥、播种了。
谢姎熟悉了任务要求后,扣紧袖扣、竖起衣领、扎紧裤腿、戴上草帽和手套,握着镰刀飞快地干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