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亩产千斤的大功劳在前,批块宅基地压根不算什么。
大队长手一挥,同意了,对谢姎道:“你自己挑,挑好了我让人过去丈量,然后给你登记到册子上。”
记分员热情地建议:“谢知青,伴月山脚下哪有什么好的宅基地,你想盖房子,选晒谷场东边那块空地啊!那里前边是村道、后面是河,出入方便,洗长洗短也方便。那可是咱们大队最抢手的地段。”
要不是他家小子还不够年纪,他都想去晒谷场东头申请一块宅基地呢。
谢姎知道那地方,确实不错,但就是因为太不错了,所以才不考虑。
连家里孩子才十一岁的记分员都看中了那里,想去那里申请宅基地给孩子起婚房,抱这样想法的社员难道会少吗?
她可不希望日后自己养老的院子,四周挤挤挨挨全是房子。
这年头盖房都批不到红砖,怎么可能用砖来砌墙?篱笆墙可遮不住左邻右舍的视线。
还是伴月山好!
社员们忌讳这地方,没事一般不会过来。
她打算在山脚圈块光照充足、地势高的地盖座农家小院。
往上走至山腰就是她上工的梯田,沿着山脚绕到后山多的是可以当柴火的枯枝灌丛。
上工、砍柴都方便得很。
至于日常用水,她前阵子为了搜集烧焦的草木灰土壤,一路爬到了山顶,发现烧成废墟的寺庙,竟然是有一口井的。
搬开蒙了厚厚一层灰的井盖,发现井里的水清澈甘甜如明镜,水质比月弯湖都要好。
谢姎打算抽时间把山顶废墟都清理干净,然后挖一条从山顶到山脚的沟渠,砍些竹子过来接成竹管铺在沟渠里,把古井里的水引下来,既能给梯田浇灌,也解决了住这里以后的日常用水问题。
说干就干!
她没去晒谷场接受社员们的崇拜和夸赞,而是专心地给自己寻了块养老的福地,然后跑上跑下地忙碌起来。
宋铭钰得知她选好建房地址了,高兴地把他之前搜集的石块用笸箩运了过来。
“谢姐姐,看!这些是我帮你捡的石头!都是圆圆的,到时候嵌在土坯墙上,光滑不伤手。”
谢姎看他说话的气势,颇有一种——“看!这是朕为你打下的江山……”
忍不住乐了:“谢谢你啊小宋同志!给!奖励你的!”
她摸出一把大白兔奶糖,塞到宋铭钰的衣服兜里。
“不许还回来!你不爱吃,就给你爷爷吃,老宋肯定喜欢。”
“……”
宋铭钰拧着小眉头犹豫半晌,最终只得无奈地收下来。
“谢姐姐,你接下来打算干啥?我帮你。”
虽然他年纪不大、个头不高,但他也是个小男子汉,能帮大人干很多活!
“行!你一起来!咱们早点把废墟清理干净,早点用上清澈甘甜的井水!到时候老宋就不用跑老远去挑水了。”
“好!”
两人扛着农具,上山顶清理寺庙废墟去了。
完全不知道整个大队因为亩产千斤的晚稻收成沸腾了!
“谢知青负责的那块试验田,收成破了千斤亩产?真的假的?”
“大队长和书记亲自复核了好几遍,还能有假?”
“我老早就说小谢同志是个干实事的!自从她来了咱们大队,咱们跟着享了多少好事啊!”
“嘘!别往外说!大队长说了,这事儿就咱们大队的人知道就行,那一千多斤谷子全部留下来做明年的稻种。”
可还是迟了!
不知谁家媳妇,农忙结束回娘家,一不留神说漏了嘴,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得整个公社都沸沸扬扬。
这不,公社领导亲自来月湾大队核实了。
核实结果自然是真有其事。
达成“亩产千斤”的原因他们也听大队长详细解说了。
当年伴月山发生火灾、山腰以上被大火焚得一干二净、剩下一地焦黑的故事方圆百里多多少少都有听说。
万万没想到正是这焦黑的土壤,成就了月湾大队今年的千斤亩产。
可让其他大队照搬照抄,这显然不现实!
首先,他们得弄一座烧了也不心疼的荒山;
其次,这荒山得被大火烧上数天数夜;
最后,烧得焦黑的草木灰会还得在风吹日晒下放置数十年,与土壤融为一体。
哪怕前两项克服万难能做到,最后一项短时间也无论如何完不成啊!
谁等得起数十年啊!
于是,这些领导们果断放弃了照搬高产晚稻的生长环境,转而对亩产千斤的稻种动心了:
“老周啊!你们月湾大队今年给我们公社涨了脸面,这个功劳肯定会给你们记一笔,但稻种……”
大队长好悬没黑脸:“社长,你们这不是为难我嘛!为了这块试验田,我们大队上下没少忙活,负责的知青同志恨不得睡觉都在试验田里,社员们也尽量做到不去打扰她……”
社员们:“……”
大队长,这话听着有点亏心。
我们是不去打扰吗?我们是不敢靠伴月山太近。
但大队长面不改色心不跳,继续对公社领导汇报:“总之,我们全大队上下齐心,才有这次大丰收。你们说匀就匀,让我怎么跟大家伙儿交代!”
“优质粮种是大事!这样,公社拿三倍普通谷子收你们的优质稻种。老周啊,你也知道其他大队的情况,这已经是我们能拿出的最大诚意了。”
三倍?
这倒是出乎大队长的意料。
何况公社领导都如此低声下气地跟他打商量了,继续咬定不换也说不过去。
但产自试验田的一千七百多斤颗粒饱满的优质稻谷,不可能全部换给公社。
于是,他召集其他干部商量了一下,最后决定留七百斤做种。
其余一千斤交给公社,由公社分配给其他大队。
这一千斤稻种换来三千斤各大队今年刚收上来的晚稻。
别说,当优质稻种和普通稻谷放在一起时,好差还真是一目了然。
前者不仅饱满,个头也比普通谷粒大了一圈。搓去糠皮,露出里面如白玉般莹润的米粒,让饶是原本对三倍兑率很有意见的其他大队社员,瞬间失了声,不再有任何反驳意见。
月湾大队可以说是今年秋收的最大赢家。
不但凭着“千金亩产”收获了一堆荣誉,分到手的粮食也比往年多。
当然,谢姎这个大功臣,得到的奖励、分到的粮比任何人都多。
接下来就是顿顿干饭,也够她吃到明年开春了。
嗯,继海鲜自由、蛋自由后,也算初步实现了粮食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