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听得专注,小脸上满是思索之色,望向田间的目光中也多了几分敬重与感慨。
似已将夫子的教诲深深铭记于心,懵懂间开始知晓这田间劳作背后的深沉意蕴与民生重量。
而陈夫子,更是身先士卒,挽起裤脚,哪怕张有根和王翠花一个劲的摆手阻拦。
毕竟这读书人不像他们泥腿子,哪里能够干这种苦活累活?
“陈夫子,您这是做甚?您这不是折煞我们。”
听到这话的陈夫子非常严肃的跟张有根解释自己的行为。
如果他这个当夫子的都只知道,只以口头上面说些空口白话。不去身体力行。
那学子们又如何能够,信服于他。而几个人看到夫子这番动作早就已经愣在了原地。
还是张时安反应快速一些,挽起自己的裤腿,把鞋一拖。
其他人也是下定了莫大的决心,下田的时候,张时安还扶了徐子睿,他们两人一把。
毕竟他们经常也下田里面玩耍过,而这两位大少爷,哪里有过这种症状。
别说两位大少爷从一瞬间的恐慌到逐渐的掌握了如何把脚从泥巴里面拔出来。
刚一下水几人的裤脚就已经打湿了,沾上了些许的泥巴。
等到他们回到张有根他们的旁边,学着对方如何的把稻苗拔出来。
张有根也算是赶鸭子上轿头一遭,一个泥腿子给他们这群读书娃当夫子。
教的还是这田里的活计。
不过幸亏也是田里的活计,再加上两个孙子的捧场,还真让他越说越激动。
毕竟这可是他的强项,这地里头的活计在整个杏花村,他老张头可不是盖的。
张有根不但把春耕讲到了秋收,怎么能够多丰收一点,说的那是头头是道。
几个小家伙也是听的十分的专注, 毕竟他们也觉得自己学到了。
就连张时安上辈子和这辈子都是头一遭下地拔稻苗。
以前他倒是割过稻谷 , 也用打谷机打过,其中艰辛,还真是只有自己亲身体会,才能知晓。
不过春寒峭峭 ,在阿爷的催促下,陈夫子和他们几人都陆续的上了田埂。
张时安也催促着阿爷他们赶紧上来,毕竟家里还有客人在呢。
哪里一直能够在田里面忙活。
张有根也是连连点头,很快就从水田当中出来。
擦了擦脚上的泥水。
带着几人来到田埂边,有一个小水洼,在那里众人把自己的腿给洗干净。
陈夫子更是提议,这杏花村风景如此优美。
等到秋收之时,到时候一定带着学堂当中的学子一同前来秋收。顺便领略这田园风光。
张有根听着陈夫子说的话,也是有些摸着脑袋不出声。
毕竟对于他来说这哪里是什么田园风光?
看到远处的大山,想着山里的干柴有多少可捡?
反正对于他来说 眼前只有忙不完的农活。
王翠花回到家中也是二话不说就从后院拎出来一只鸡给它把脖子扭了。
陈夫子想要阻止已经来不及了。
张时安也跑到厨房那边,开始跟他奶一块,先把今天的饭做出来。
又让自家堂哥,带着夫子和两人 去周围的杏花岭当中转悠了两圈。
张时勇一脸的怪异,但还是硬着头皮点了点头。
王翠花问他该怎么炒之后,就把人给赶走了。
毕竟二蛋什么情况?她还能不清楚吗?
向陪客人这种事情当然要交给自家六蛋子,这才靠谱。
张时安看他来一个劲的把他推出去,也只好去陈夫子几人。
等到饭菜出炉,整个小院都弥漫着一股香浓的味道。
张时勇拿来碗筷,张时安请陈夫子他们入座。
等到一盘盘菜端上来,陈夫子连道好几声,真是破费了。
王翠花用手擦了擦围裙,笑得跟朵菊花一样。
虽然面对着自家孙儿的夫子,还是有些拘谨,但是,身为主人家,热情肯定是少不了的。
“几位贵客万不要嫌弃,这都是自家地里面的菜,夫子,你们多吃一些。”
张有根说完之后还不忘记使眼色给张时安他们。
张时安也是十分上道,先是给夫子盛了一碗浓浓的土鸡汤,上面,是一些肉比较好的部位。
陈夫子也是快速接过之后,欣慰的朝着张时安看了看。
当然其他两位好友也不能忘记,又拿着两人的碗给他们盛了一碗鸡汤。
金黄浓郁的鸡汤泡着去年从山上找的菌子,味道那叫一个香味扑鼻。
再加上今天,又到地里面忙活了那一遭。
这会大家闻到这股子香味,哪里还能忍得住?
谢过主人家特别是张有根和王翠花,几个人拿着筷子,这才开动起来。
一碗浓郁的鸡汤下肚,一个两个都忍不住满足的微叹了一声。
“真好喝呀,为何我家买的鸡,味道就没这么香,没这么清甜了。”
徐子睿有些疑惑。
张时勇这时候也是赶紧接住话茬。
“那是因为我家的鸡可都是吃菜叶子和吃虫子长大的,味道可好了。”
就连夫子也忍不住赞誉几句。
张时安又给几人,夹了一筷子的梅菜扣肉。
其中桌上的那一盘酸笋,酸酸辣辣也开胃。
就连陈夫子也忍不住多吃了一碗。
张时安看夫子喜欢,就决定待会走的时候从他奶的坛子里面多装几份给几人带去。
吃饱喝足,大家又散了散步,消了消食。
这才跟张有根他们开始道别。
张友根王翠花对于这位陈夫子也是愈发的喜欢。
毕竟本来以为读书人都是高高在上的,没想到陈夫子堂堂秀才。
竟然如此和蔼可亲。面对着他们这群平头老百姓,也是没有丝毫的看轻。
就连对方的孙儿,和那小少爷,也都是好的。
乖巧又懂事,不会看不起他们农家人。
等到众人上了马车,陈夫子这才看着他们来时,也就一人提了包点心。
没想到回去的时候倒是大包小包都堆满了。
真是太过热情。
时间匆匆流转,又是一年秋。
张时安的老家, 已经在5月中旬的时候就已经翻新了一遍。
现在家里的孩子,特别是他们几个男娃,都有了自己独立的房间。
至于姑娘,则是两人一间,其他人的房间也都还算可以。
唯独张时安的房间要比其他人的都要大上一些。
不过家人都没有什么话好说,反而还觉得理所应当。
整个院子,除了他们一家子还在镇上忙活店里的事情。
都是张有根带着村里的人,付给对方工钱,又按照张时安的图纸建造起来的。
现在,新房子做的,青瓦木房,在整个杏花村就找不出第2个比他们家还要气派的房屋了。
外面看着也就一般,里面才是别有洞天。
杏花村的村民们,是知道这老张家的人是怎么一步一步的起来?
看到对方家里已经过上了好日子,没有人不羡慕。
而他们有样学样,来来回回在几个村子里面转悠售卖东西。
还别说有好几家都日子好过了起来。
而等到秋收之时,陈夫子之前就说过,要让学堂当中的学子一块过来体会一下百姓的不易。
现在张时安的屋子也修好了,招待这群客人当然是可行的。
更别提,除了秋收时节,那一片金灿灿的稻田。
更有林中美景无数,红枫落叶,也是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