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慢慢向前推,很快这一年就要来到尾声。
果然人拥有的越少就越容易得到满足。
记得那个上辈子的时候还小 ,在农村跟爷爷奶奶他们一块过年,小伙伴们在村子里面放鞭炮,放烟花。
没有手机,没有电子产品。
可年味却特别浓郁,可能因为那个时候的他还是无忧无虑的吧。
而现在,开局就这么贫穷,哪怕获得了一点点,都能让一家人高兴很久。
大年二十八这天。
而自从他奶奶带着三个儿媳妇在厨房里面忙碌。
他们这群小娃娃们也并没有一个两个跑出去瞎跑。
毕竟光是闻着这满屋子的香气就已经满足的不行。
本来以为炸豆腐丸子已经算是非常的奢侈了。
就见他奶又拿出半边肉,放到锅里面去炸,有点像做梅菜扣肉的步骤。
但张时安也不知道是不是。
更是见他奶又从柜子里面掏出七八个鸡蛋,放在盆里面搅拌均匀之后。
又把早已经准备好的肉末,加上一点野葱生姜。
用一个大铁勺子,把一小勺的蛋液放在大铁勺子上抹上一点油均匀的摊开。
再用筷子把调好的肉末放到大铁勺子当中的蛋卷当中。
很快一个盘子,就堆满了金灿灿的蛋卷。
“今年也就是咱家能够买得起肉了,才能搞这么多的花样,这在以前,年景好的时候顶多就杀只鸡。”
家里的孩子们不断的点头。
他奶说的对,要知道张时安回想以前的记忆。
记忆当中能吃到肉的时候,那简直是少之又少。
记得有一年也是地里的粮食大丰收,他奶奶特意掏钱买了一斤肉回来。
而在此之前大家吃的都是鸡肉,就连鸡肉都是要挑那种不下蛋的。
如果刚好有一年家里的鸡都是下蛋的鸡,那可能那一年都闻不到什么肉腥味。
看着家里人准备的这些过年吃食,家里的孩子就迫切地盼望着,赶紧来到过年那一天。
大年三十那天,来得格外的早。
积雪已经融化,早上难得出了一次暖阳。
大清早的时候他也不知道是什么时辰,反正家里已经热闹极了。
张时安更是没一会就被二蛋他们叫起来,看家里人,在大门口放了一卷鞭炮。
大伯还从厨房那边端出一碗浆糊,跟二伯和他爹一块来到门口,把叫人家叔公写好的对联,贴了上去。
而二蛋哥他们则是在,放了一地鞭炮的地方寻找漏网之鱼。
但凡能找到一两个没有炸开的炮竹,还能够去炸雪,或者丢到水塘里面去。
村子里面,也是稀稀拉拉的响起了不多的鞭炮声。
毕竟一年到头吃饱都是个问题 要是没多的闲钱,谁会去买炮仗这玩意。
而大概,也就是在傍晚时分,反正张时安觉得今天吃饭的时间是真的早,差不多也就两三点左右。
看着已经蒸好的蛋卷,和,另类版的梅菜扣肉,还有炒鸡蛋,酸萝卜炒肉,煎豆腐。豆腐丸子汤。
看着一桌摆得满满当当。
就连小孩子,也拥有了自己的那一桌,这张桌子还是他爹他们这段时间做出来的。
配上他们的小板凳和木碗,阿爷坐在主位。男人坐在靠前的位置。
女人则坐在中间,而他们这群小娃娃则坐在后面。
不过桌上的菜色都是一样的。
男人的那一桌,也不知道是从哪里搞出来的酒。
张有根在吃饭之前,还不忘记发言一番。
“你们几兄弟,以后一定要团结,把劲往一处使,咱家以后越来越好,老大老二,你们也不要忘记,是谁改变的。
来年你们三兄弟一定要好好干,这赚到了银子。
不管是你们想送娃娃们去学手艺,还是送娃娃们去读书。
或是,以后建新房子,都靠接下来你们的双手去打拼。”
说完,张有根,拿着自己的碗就跟他那三个人一一碰杯。
其中,回应的最快的也是他爹,中间隔着一张饭桌。
都听到了,对方的甜言蜜语,哄人这一块,他爹是真的行。
而张时安也是,拿起手中的白面馒头,跟其他几个堂哥堂姐纷纷碰馒头。
“堂哥堂姐,咱们兄弟姐妹,明年也不能懈怠,来,吃了这馒头,让咱们明年越来越好。”
二蛋三姐他们,听到这话,一个两个笑开了花。
今年过年,他们不但坐上了桌子,而且还有这么多肉菜。
又穿上了新衣裳和新鞋,就连自己的手中都有好几文钱。
这么富裕的年 ,简直就像做梦一样。
就连中间那一桌,王春燕也是率先,拿着筷子夹了一筷子的肉到她婆婆的碗。
其他两个儿媳妇也是纷纷有样学样,刘玉兰的小嘴更是跟她男人一样的甜。
把王翠花今天哄得眉开眼笑,说了两句让他们几个以后少整一些幺蛾子,多脚踏实地。
勤快一些,不为他们自己打算,也要为自己的孩子打算几分。
等到一家人热热闹闹,吃的那叫一个满嘴流油。
而阿爷他们那一桌菜动的是最少的,明明一个人的碗里,就那么一点点酒都掺了那么多水。
喝的那叫一个起劲。
那叫一个雄才伟略,滔滔不绝的在那里指点江山。
只有他们这群孩子眼中只有专心干饭,心无旁骛。
等他们吃饱喝足之后,没想到惊喜竟然还没结束。
看着阿爷阿奶,给他们每个孩子都包了5文钱,家里的孩子在张时安的带领之下。
也是纷纷说着一些吉祥的话。
等到爷奶,他们已经给过了压岁钱,大伯二伯他们也没有例外。
至于他们自己爹娘,肯定是要私底下再给。
而张时安趁着家里的气氛正好的时候也提出了想要给家里面买头牛的提议。
这个提议,家里人大部分是赞同的,只不过,一头牛的价格可不便宜。
可要是能有头牛的话,家里的确能够轻松太多。
一个是明年从山上找来药材之后,能够第一时间的运到城里面去。
在一个,春耕的时候,就不用,他们几兄弟拉着犁在前面,每次磨的胳膊肩膀都是血糊拉丝。
可以说家里要是买头牛的话,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咱家银子买头牛是够的,可这,咱们家是什么个条件,村里人都看得到。
这突然买头牛来,难保,咱们之后的生意就不好做了。”
张有根的担忧不无道理。
毕竟他们家就算是起来了,那也得有个过程,有个大家能看得到又不眼红的事。
要知道以前一家人穷得连条完整的裤子都找不到。
突然之间就花10多两银子买了一头牛回来,的确是不现实。
张三木,这是转了转眼珠子突然拍了拍脑袋。
“有办法了,爹,之前跟二哥一块去服劳役的时候,听人家衙役老爷说,听说朝廷有个什么政策?可以,租牛。
到时候咱就说咱家的牛是租的,其他人肯定,就没话说了。”
张时安也没有想到,还有这么一回事。
要真有这个政策的话,接下来他们,慢慢的让家里的条件起来,倒算是合乎情理。
既然牛的事情解决了,当时安又说了好几个能够,赚银子的事情。
毕竟有了牛,就可以从县里面批发点针头线脑,或者一些小玩意。
到这周围的村子里面去售卖,药材这个活也别停下。
一边又用这个牛在周围做点小生意,双管齐下,那么他们家,得到的钱财也就不突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