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他是侥幸避过了这一次坑,可其他的学子考生就没那么幸运了。
而这样的考题,对于他们普通学子来说,大部分都接触不到。
出这样的题,说句实话,还是为了给那群世家子弟一些便利。
只有那些家境优渥,背景深厚之人,从小看的书,学习的礼法,就与普通人天差地别。
一些是常识性的东西,他们这群底层的百姓根本就接触不到。
于世家子弟而言,家族累世簪缨,庋藏典籍汗牛充栋,子弟自幼出入高阁,见闻广博。
或随长辈春日出游,观田园风光,于农桑诸事知晓一二;
或有贤师宿儒教习,引经据典时,详述各类物名别称、渊源来历。
故见此题,能洞悉“金英”真意,轻易解其为油菜花,构思之际,脑海中便映出春日沃野、花潮涌动之景,诗意沛然。
张时安晃了晃脑中的思绪,好歹他的思想也是21时代的思想。
虽然他们那个时代依然有阶级,但起码大家对国家都很有信念。
也没有这么赤裸裸。
可直到真正的来到这个朝代才知道阶级之中的残酷。
这也是张时安为什么,会放弃成为安逸的富甲一方。
也要累死累活,在这个朝代考取功名。
还是那句话,三代从商比不过人家,十年寒窗。
更何况没有权利在背后支撑,再多的资产也根本保留不住相当于在为他人打工。
因为搞清楚了题目,作诗对于张时安来说,完成一首让他满意的诗也只是时间问题。
“
沃野平畴遍地黄,菜花盛放韵悠长。
娇颜未入繁华梦,秀色偏滋百姓粮。
蕊酿琼浆蜂蝶醉,籽成香液釜甑香。
秸杆燃尽肥田土,一世辛劳为众忙。”
他这边是规避了这么大个风险,徐子睿和陈明哲则没有那么好运。
两个人都下意识的认为,要他们做的诗就是菊花。
毫不设下心防,就已经以菊花为题。
张时安给自己泡了一杯茶水 ,整理了一下脑中的思绪,又继续看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题。
哪怕自己平常已经写过了这么多策论,可这真刀实枪的下场,写在考卷当中也是头一回。
而且这题目《水利兴废与地方民生、吏治之关联》。
张时安有些不敢置信,老天爷终于眷顾他一回了。
刚好搞到他专业上面来了,这要是不拿个好名次都对不住他满脑子的水利。
再次完整的看了一遍考题之后,张时安又在脑中思虑了片刻。
终于动笔。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于国而言,水利便如这载舟之水,与地方民生、吏治紧密相连,攸关邦本。
回溯过往,水利兴盛之地,民生必受其荫。
古有芍陂,春秋时孙叔敖主持修筑,引淠入白芍亭东成湖,蓄纳川流,灌溉万顷。
周边百姓赖此岁岁丰收,仓廪充实,人口繁衍,村落兴盛,渐成繁华市井。
又看京杭大运河,贯通南北,漕运繁忙,不仅滋养沿岸农田,促农事兴旺,更使货物流通、文化交融。
沿线城镇如明珠崛起,商业繁荣、百业俱兴,民众安居乐业,尽享水利红利。此皆为水利之功,稳民生之基。
反之,水利废弛,灾祸踵至。黄河决口在历史上屡酿巨灾,洪流奔涌,冲毁家园无数,百姓流离失所,饿殍塞途。
田园荒芜,农桑俱废,地方经济瞬间崩塌,百姓生活陷入绝境,疫病横行,人口锐减,惨象环生。
吏治于其中扮演关键角色。贤良官吏,心系水利,如宋时范仲淹,知苏州时,见太湖地区水患频发。
亲率民众疏浚河道,筑堤围堰。
他日夜督工,调配物资,不徇私情,严惩贪墨,保工程质量。
工程告竣,水患得解,农田灌溉无忧,地方重现生机。
此类良吏深明水利为民生要义,倾尽全力,以公心谋福祉。
然贪腐庸碌之官,常为害水利。或虚报工程款项,中饱私囊;
或玩忽职守,对堤岸隐患视而不见,致小险酿大祸。水利失修,百姓受苦,地方凋敝。
于当下而言,传承前人智慧,首当重视水利人才培养,兴专业学府,育精专之士。
以科学之法规划、建设、维护水利设施。
次则强化吏治监督,建立严苛巡视机制,对水利工程专款专用、质量进度全程管控,贪腐者重惩不贷。
再者,广纳民意,水利工程关乎百姓切身,民众最知需求,听证会、建议箱集民智,确保工程实用惠民。
地方协同作战,上下游、左右岸一体规划,共护水脉,共享水利成果。
水利兴,则民生悦、吏治清;水利废,则乱民生、毁吏治。
唯以史为鉴,革新治理,方能保水利长盛,促地方繁荣,铸家国安康之锦绣未来。
张时安洋洋洒洒写了一堆,突然才发现。
这个世界,关于都江堰李冰父子的历史存在,仿佛有些空缺。
据他看了这么多资料,像一些古代大型的堰坝,特别是闻名的那种。
竟然都是一片空白。
这到底是巧合还是他孤陋寡闻?
要是这个时代,堤坝水利都处于空白期,那他,在这个世界,搞不好还真能混个风生水起。
不过按照现在的状况来看 ,还是不能过早的暴露,那种惊为天人的想法。
先好好打探和了解一下这个世界。
哪怕已经过了9年的时间,对于张时安来讲。
了解的还是太少。
他不知道有一些东西,是他接触不到,还是说根本没有。
只有等,最后去了致远书院,那里的书籍,和奇闻异志,就连,比较珍贵的孤本,都有留存。
现在,在这些书肆当中,给出的资源都很有限。
写完之后。
张时安大概看了一眼。
前面他倒觉得自己写的很好,可是到后面的时候,却有些不对。
他自认为自己已经委婉了很多,可要知道。
他写的这么冠冕堂皇,现在的主考官,对应的是官员,而不是国家的主人。
国家的主人看到他这一篇表忠心并且对那些不尽职的官员,如此痛批,还能说他是个正直的人。
可阅卷的主考官,看到这一篇,味道可就不一样了。
张时安稍微改了改,主要凸显,解决的办法。
少一点攀扯旁人,抓大放小,林林总总又改了几遍。
总算是让他满意。
抬眼望向远处,天又暗淡了下来,张时安点上蜡烛。
给自己烧了一壶温水,泡了一点茶叶。
最后又把自己的答卷通通检查了一遍,没有疏漏,以及需要避讳的地方。
看着差役把他的答卷都收了上去,张时安,也开始慢慢收拾起自己的东西。
一连考了4场,再加上他就这个年纪,简直就是经历了过早的疲劳。
吃不消是真吃不消。
把东西都塞到考篮当中,看到这回已经有不少的学子往外走出去。
张时安提着自己的考篮,一副被吸了魂魄的模样。
无精打采,跟一同考完的年轻学子完全就不能比。
对方那意气风发,仿佛胜券在握,只不过听着他们共同讨论的话题。
张时安的嘴角还是抽搐了一会儿。
好家伙,竟然这么多人把金英,比成了菊花。
看来,他在无形当中就已经超过了不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