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
太祖黄袍起帝畿,十国五代乱终息。
宋辽西夏三国立,神宗变法强国急。
哲帝英年图远略,西陲大破雄风起。
千秋青史留功过,且看风云岁月期。
话说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万里山河自此入一门。太宗赵光义继志开新运,一统中原。真宗赵恒与辽缔结‘澶渊之盟’,宋与辽实现百年和平。仁宗赵祯宽厚治国,创造了清平盛世。英宗赵曙广纳人才,为国选贤用能。神宗赵顼进行‘熙丰变法’富强了国本,但也因触动了部分守旧势力的利益,导致朝野纷争不断。
神宗英年早逝,哲宗赵煦十岁登龙位,太皇太后高滔滔垂帘听政。改任司马光为宰相,要废除神宗时期的王安石变法,恢复旧制。在朝堂之上,司马光一党逐渐占据上风,对支持王安石变法的势力进行打压,朝堂局势日益复杂。
且说繁华的东京汴梁城,那是“神京万国气恢弘,礼乐纵横景象崇。万物充盈商贾盛,诗文书酒韵无穷。”
在东京汴梁城北门外,一匹毛色油亮、身姿矫健的战马,犹如脱缰的蛟龙,四蹄如疾风般翻飞,恰似离弦之箭,朝着北门方向疾驰而来。
此刻,夕阳渐渐西沉,那如血般浓烈的余晖倾洒在大地上,给世间万物都披上了一层金色纱衣。北城门已悄然关闭了一半,仿佛在静静等待着那最后一抹霞光彻底消逝于遥远的天际,便将彻底合拢。
就在这暮色渐浓的时刻,城内走出两人抬着一乘轿子。这轿子轿帘轻垂,两人步伐沉稳,朝着城外走去。当他们行至城门口时,那骑马之人正心急如焚。
骑马人一心只想尽快进城,生怕城门关闭后将自己阻隔在外。此时天色已晚,朦胧的晚色如同一块巨大的幕布,将周围的一切都笼罩在一片模糊之中。
马上人未能及时看清前方的轿子,待到距离近了,才猛地发现。心中一惊,急忙用力勒马。
然而,骏马奔腾的强大惯性岂是瞬间就能止住的,终究还是不可避免地与前面的抬轿人碰撞在了一起。巨大的冲击力使得抬轿人瞬间失去平衡,一个踉跄便摔倒在一旁。而轿中的人也因这突如其来的撞击,毫无防备地被从轿内甩了出来。
守城门的六名官兵一直警惕地注视着周围的动静,见此情形,瞬间做出反应。他们训练有素,迅速行动,将骑马人团团围住。
只见那骑马之人正准备下马,就在他的目光不经意间瞥见轿中人的瞬间,不禁大声喝问道:“你是何人?因何如此装束?”这声音在寂静的暮色中显得格外响亮,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众官兵此刻方才将目光齐刷刷地投向轿中之人。但见此人身着一袭玄色劲装,头上戴着一顶宽大的斗笠,斗笠边缘垂下的黑纱,将整个脸庞严严实实地隐匿于暗影之中。他的左手紧紧保持着一把长度达四尺二寸的长剑。
官兵们目睹此景,下意识地向后疾闪一步。旋即,他们纷纷抽出腰间佩刀。那佩刀在微弱的光线下闪烁着寒光,瞬间将周侗、黑衣人以及两名轿夫团团围在中央。紧接着,他们齐声高呼道:“放下兵器,摘除面纱!”
与此同时,那骑马之人亦迅速从得胜勾上取下一杆长枪。此枪枪身修长,枪头呈金色,宛如一条金头银龙。枪缨随风飘动,恰似灵动的火焰。他稳稳地将长枪指向黑衣人,声音洪亮地说道:“吾乃边关守将周侗,即刻放下手中之剑!”周侗之名,在边关那是如雷贯耳,他战功赫赫,威震八方。
这守门官兵队伍中,有人一听名字想起了,曾经见过周侗,不禁低声惊呼道:“竟是‘狼胥将军’!”这一声惊呼,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一颗巨石,瞬间激起千层浪。众官兵听闻后,知道这周侗是自己人,瞬间将手中利刃齐刷刷地对准了黑衣人。
黑衣人眼见形势对自己极为不利,却没有丝毫慌乱。刹那间,一道寒光如闪电般闪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抽出长剑。只见他身形舞动,恰似鬼魅般飘忽不定,剑光大盛,如同一轮冷月散发着清冷的光辉。左劈右刺之间,动作干净利落,毫无拖泥带水之感。
两名轿夫尚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甚至连一丝惊恐的表情都未来得及展现,便已倒在血泊之中。紧接着,黑衣人剑势一转,目标直指城内的一名官兵。他的剑如狂风般朝着那名官兵狠狠劈去。那名官兵反应极为敏捷,身子一侧,巧妙地躲在一旁。黑衣人趁着这短暂的间隙,身形如电般闪动,步伐轻盈得如同一只飞燕,以令人惊叹的速度纵身跃入城中。
‘狼胥将军’周侗见此情景,深知不能让黑衣人就此逃脱。双腿猛地一夹马腹,胯下骏马长嘶一声,如同听到冲锋的号角,奋蹄向前追了上去。一时间,一个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姿矫健挺拔,犹如战神下凡;一个徒步于地面,身形灵动敏捷,恰似暗夜幽灵。
二人在城门口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激战。周侗攻势迅猛,使出一招“狂龙吐珠”。只见他手中长枪如蛟龙出海,带着排山倒海之势,直刺黑衣人前胸。黑衣人反应迅速,侧身一闪,如同鬼魅般轻盈地避开了这凌厉一击。随即,他一跃而起,手中长剑如流星般划过夜空,带着无尽的杀意刺向周侗面门。
周侗见状,急忙撤回长枪抵挡。那长枪与长剑相交,发出一阵清脆的撞击声,火花四溅。紧接着,周侗又施展出一招“桃花万点”。枪尖闪烁着寒光,如同点点桃花飘落,却又带着致命的杀伤力,再次刺向黑衣人。黑衣人不慌不忙,手中长剑看似轻描淡写地绕了几下,竟巧妙地化解了金枪这刚猛的力量。周侗心中暗自赞叹:此人功夫着实了得,无论是身法还是剑法,都堪称一绝。今日当真是遇到旗鼓相当的对手了。
周侗枪沉力猛,每一次挥动都带着千钧之力,胯下战马奔腾如疾风,马蹄踏在地面上,发出沉闷有力的声响。黑衣人则身形飞闪腾挪,步伐轻盈如燕,在枪林剑雨中巧妙地避开周侗的凌厉攻势。借着守城官兵刚燃起的火把之光,二人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激战之中,时间仿佛凝固,不知不觉间就激战了三十多个回合。
突然间,黑衣人如灵猿般灵活地窜上了旁边的墙头。他的动作一气呵成,没有丝毫停顿。周侗眼疾手快,迅速做出反应,一枪扫向黑衣人右腿肚下。只听得一声惨叫划破夜空,黑衣人受伤后,跳入了院内。
就在此时,巡城的队伍匆匆赶到,这时黑衣人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带头的小校面容严肃,仔细询问了情况后,当机立断做出安排。一面派人全力捉拿黑衣人,务必将其绳之以法;一面命人将两名轿夫被杀之事迅速报给了开封府,以便府衙能及时介入调查,而周侗则径直回到了自家。
次日早朝,周侗怒气冲冲地闯入金殿,欲要告御状。
原来,不久之前,西夏小梁太后与国主李乾顺亲自督战,率领大军如潮水般围攻河州各府县,边关形势顿时危急万分。
然而,大宋边关亦有英勇无畏之将。高永享、沈括、游师雄、刘舜卿、林凯、徐宠、种鄂七位将军,临危不惧,挺身而出。七将率领宋军将士,奋起抵抗,在战场上英勇厮杀,大破夏军。
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这大好形势之下,宰相司马光却效仿宋辽的‘澶渊之盟’,提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主张,将先帝神宗时所攻下的米脂、浮图、葭芦、安疆四寨以及战略要地兰州,全部割让给西夏。此议一出,七位将军义愤填膺,坚决拒绝交出四寨,并率领一万人马主动攻击西夏。怎奈西夏军势庞大,在卧虎岭设下重重埋伏,将七将所部围住。而宰相司马光却拒不派兵支援,最终,七位将军壮烈阵亡于卧虎岭。
而鄜延路宣武将军、兵马都总管周侗,此时正在家守孝,守孝之期尚未满三年。天子念及周侗之父周勇的功绩,追封归德将军周勇为正二品辅国大将军,赐谥号“忠武”,同时封周夫人石老太君为二品诰命夫人。周勇老年得子,对其子周侗寄予了厚望,悉心教导,倾囊相授。将开国护国公石守信所着的兵法“天平战策”、战神郭遵的精湛武艺以及自家传承的武学,传授给了周侗。
周侗自幼聪慧过人,勤奋好学,在父亲的悉心培养下,练就了一身过人的本领。周侗与阵亡七将不仅是同袍战友,更是生死与共的结义兄弟。听闻司马光在宋军大胜之后竟要割地求和,以致七位兄弟壮烈阵亡的消息时,心中悲愤交加。于是,从守墓之处骑马返回东京汴梁城,决心为兄弟们讨回公道。
且说周侗踏入金殿,先是拜过哲宗皇帝和太皇太后,而后神情激昂地奏道:“外臣鄜延路宣武将军、兵马都总管周侗,参奏宰相司马光。司马光割地求和之举,实乃有辱国体,此等行径,无异于卖国,他便是那卖国之臣!”
司马光听闻此言,顿时怒目而视,驳斥道:“此乃效仿真宗帝的‘澶渊之盟’,你不过是一介武夫,怎懂国家大事之轻重?”
周侗更是怒发冲冠,大声喝道:“万千将士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方才换来这来之不易的国土,岂能如此轻易地拱手让人?西夏得了这四寨,却依旧攻打金明寨,可见其野心勃勃。你这割地之举,无异于驱羊入狼口,实乃愚蠢至极!”
司马光依旧固执己见,说道:“治大国如烹小鲜,国家政事,当徐徐图之,不可轻举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