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平对周侗说道:“贤弟,西院早就为你收拾好了,咱们先用晚饭吧。”
林氏和瑛儿在一处用饭,卢平则请周侗、刘琦、吴阶入席。只见桌上摆放着两大海碗,六大碗,四个中碗,八个碟子,盘中皆是鸡鸭鱼肉、鱼翅海参等珍馐佳肴。
这四人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卢平便起身送四人到了西院。从正院穿过一个月亮门,便是西院。
西院布局精巧,有正堂三间,东西各有三间厢房,正厅后面还有三间房。刘琦、吴阶住在东厢房,周侗和蔡瑛儿则在后院居住。屋内被褥用具,皆是崭新的,又安排了丫环、婆子、仆从,一应俱全。
次日,卢平陪着周侗以及刘琦和吴阶,将北京大名府城内的几条大街走一遍,直至夜幕降临,这才寻得一家颇具格调的酒楼。四人在酒楼中把酒言欢,酒足饭饱之后,方才返回府邸。
此时,一名家丁匆匆前来禀报:“老爷,少爷回来了,此刻正在后院专心练武呢。”
卢平深深一叹,对着周侗说道:“贤弟啊,我仅有这一个儿子,名叫卢俊义。我本是盼着他能随我专心经商,继承家业。奈何这孩子天生神力,自小就对习武有兴致。平日里,他结交了诸多江湖豪杰,时常外出与人比武切磋。性情更是桀骜不驯,行事全凭意气,时常不理会规矩礼法,四处招惹是非,让我颇为忧心。未曾想,前些日子他才离家而去,这次回来得这般迅速,今日便已回到府中了。”
言罢,四人一同移步至后花园。只见一位少年郎,年纪约在十七八岁上下,身高足有九尺之躯。眉分八彩,目若朗星。此时正赤着上身,手中挥舞着一条棍棒,那棍棒在他手中舞动得犹如风车急转,虎虎生风。
周侗等人定睛一看,这不正是在大名府十里亭处,那力举石狮子的少年吗?那少年见有生人前来,便收回招式,上前恭敬地拜见了卢平。
卢平说道:“快来拜见你周二叔。”
卢俊义将目光在周侗等人身上扫视了一番,微微一怔,说道:“周二叔?莫非是狼胥将军到我家了?”
卢平点头应道:“正是。”
卢俊义听闻,赶忙走到周侗面前,急忙躬身下拜,口中说道:“侄儿拜见二叔。”
周侗见状,上前伸出单手欲扶起卢俊义。谁料,卢俊义却使了个千斤坠,周侗竟单手未能将其扶起。
周侗心中暗自思忖:“这小子着实顽劣,今日身处卢家,不知教训他一番是否妥当?”
就在此时,卢平厉声喝道:“不得无礼!日后你二叔自会悉心调教于你。”
卢俊义一听,赶忙起身,目光闪烁,说道:“二叔,何不今日就传授小侄几招呢?”
周侗本就有意收卢俊义为徒,此刻见卢俊义如此热忱,心中暗喜,心想这可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啊。
于是,周侗微笑着说道:“看你这棍棒耍得颇为不错,只是怕在切磋过程中伤着你,那我便与你过过招,就只两招。”
卢俊义一听,心中顿时涌起一股不服之气。他自幼受十多位师父教导,如今在这大名府远近已无敌手,如今周侗却只说他棍法耍的不错,这让他心中憋着一股劲儿,决意要好好展示一番。
但见周侗走到兵器架前,挑选了一根棒子,随后来到空旷之地,右手持棒,立在当场。
卢俊义仔细打量了一番,心中暗自思忖:“看这架势,似乎也不过如此。”想着,便双手舞动棍棒,径直朝着周侗奔去。
周侗不慌不忙,提棒向左轻盈移步,卢俊义见状,赶忙抡棒再次攻来。周侗忽然双手紧握棒子,朝着空中奋力劈将下来,气势磅礴。卢俊义见棒势凶猛,当下双手一横,用棒奋力抵挡。
然而,周侗却并未真的劈下,就在两棒即将相交之时,他施展出一招精妙绝伦的“游龙吐珠”,将棒如蛟龙出海般向前直搠卢俊义的前胸。
卢俊义猝不及防,向后倒退了七八步,最终摔倒在地。仅仅一招,便将卢俊义打倒,卢平、刘琦、吴阶见状,纷纷夸赞周侗功夫高深莫测。
卢俊义心中懊恼不已,觉得失了面子。他猛地从地上跳起身来,高高跃起,手中棍棒带着千钧之力从上劈下。
周侗身形敏捷,侧身一转,向后轻巧地躲开。卢俊义的棒子重重地落在地上,借助反弹之力,他再次跃起,棒子如闪电般直搠周侗的左后肩。只见周侗头微微往下一低,左脚巧妙地侧抬,精准地踢向卢俊义的棒子。与此同时,他右手的棒子从左脚下方如灵蛇出洞般反搠向卢俊义。
卢俊义的棒子被周侗的左脚向上一踢,顿时棒子向上扬起,露出了他的前胸。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周侗右手棒子施展出一招“海底捞月”,迅猛地直搠卢俊义的前胸。
此时的卢俊义人还在空中飞舞,眼见自己的棒子被踢起,而周侗的棒子又从下面朝着自己的前胸袭来,顿时大惊失色。
慌乱之中,卢俊义急忙丢了自己手中的棒子,双手奋力去抓周侗的棒子。周侗见此情形,心中怕伤了他,右手也顺势丢了自己的棒子,右手恰好握住卢俊义的双手。
卢俊义的双脚刚一沾地,还未来得及站稳,周侗身体向后微微退了一步,同时右手轻轻下压。卢俊义顺势跪在周侗面前。
周侗面带微笑,说道:“贤侄,何必如此多礼,快快请起。”说着,右手轻轻一托,便将卢俊义扶起。
卢俊义起身后,满心震撼,仅仅两招,自己便两次大败。一开始,他还想用千斤坠让周侗难以扶起自己,试图试探对方的力气。没想到这回却被对方轻松拽起,深知今日是真正遇到了绝世高人。
当下,赶忙磕头下拜,口中说道:“我枉自拜了许多师父,今日才遇见真正的高人。二叔、师父,请您务必收我为徒,教导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