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俊义、苏秋凤、韩存保、李从吉、项元镇、荆忠、栾廷玉、索超、杨志等一众将校,率领着这一千多人马,一路行军至半夜时分,方才抵达饮马川。
卢俊义当机立断,下令居险处安营扎寨。此时,众将士早已是人困马乏,疲惫不堪。
第二日清晨,晨曦初照,众将士刚刚用完干粮,便见远方尘土飞扬,西夏军马气势汹汹地疾驰而来。
赵王李孝成眼见宋军兵力寡少,未作任何言语上的交涉,便直接下令五百余骑兵迅猛地冲杀上来。
刹那间,双方短兵相接,战作一团。紧接着,赵王李孝成又挥动令旗,指挥两千人马兵分左右两路,如猛虎下山般朝着宋军冲杀过来。
两军迅速交织在一起,刀光剑影,喊杀声震耳欲聋,战况陷入胶着,难解难分。赵王李孝成见己方尚有四千多人马未投入战斗,遂萌生出速战速决之念,果断又命令两千多人马加入战阵,分成三队冲杀过去。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忽然传来一声震天动地的炮响。这声炮响,如同平地惊雷,打破了战场上原有的紧张节奏。只见宋军大将张柱、马时、徐京、王焕、梅展、呼延彩凤、史文恭等几名将领,分七路纵队,率领着共计五千兵士,如同神兵天降一般,从四面八方如潮水般涌出。
宋军伏兵的出现,让西夏军顿时乱了阵脚。赵王李孝成见状,顿时大惊失色,脸上满是惊恐与错愕交织的神情。他无论如何也未曾料到,宋军竟然会如此精心地布置两次伏击,犹如一张无形的大网,让他一步步陷入绝境,丝毫没有还手之力。
在这场激烈无比的厮杀中,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每一个将士都拼尽了全力。战斗持续了一个多时辰,漫长而又残酷。刀枪的寒光在阳光下闪烁,鲜血染红了脚下的土地,每一寸土地都见证了这场战争的惨烈。
最终,西夏大将李密在乱军之中战死,而赵王李孝成也在劫难逃,被宋军生擒活捉。这场战争的胜负,在此刻尘埃落定。
原来,这一系列精妙绝伦的战术安排,皆是卢俊义和吕惠卿事先经过深思熟虑、反复研讨制定而成的战略规划。
起初,卢俊义原本计划突袭盘山,但经过二人对局势的深入分析、全面权衡利弊之后,毅然决然地决定改变战术,改为诱敌出动,并巧妙地出奇制胜,在三条岭和饮马川这两处战略要地精心设伏。
如今,卢俊义成功俘获西夏赵王李孝成等二百多名将士,不禁回想起苏秋凤之前的提醒。
此刻,卢俊义神色凝重,目光深邃而坚定地看向史文恭和栾廷玉,郑重其事地吩咐道:“你二人务必小心谨慎地看守好这个赵王。我听秋凤所言,他们夏军事先已然知晓我们偷袭盘山的计划。所幸我们及时调整策略,倘若真的贸然前去偷袭,必然会遭受重大损失。待我们返回米脂寨之后,再对其进行详细审讯,务必查明其中缘由。”
卢俊义率兵快速向米脂寨回返,心中时刻警惕着夏军大军来袭。忽然,后面传令兵匆忙来报:“启禀卢将军,不好了,西夏俘虏逃跑了。”
卢俊义一听,神色一紧,当即命令张柱、马时带大队人马加快行进速度。卢俊义则带着梅展、苏秋凤、呼延彩凤急忙来到史文恭和栾廷玉处。但见那二百多战俘横尸一片,现场一片狼藉,只剩下三十几个西夏战俘跪在一旁,满脸惊恐。
史文恭和栾廷玉一见卢俊义等到来,史文恭满脸愧疚,垂头丧气地说道:“大师兄,不,禀告卢将军,我们走到此处时,这些战俘突然抢夺我们士兵的兵刃。情急之下,双方就互相打了起来,结果就剩下这三十多人了,那个赵王李孝成也在混乱中被杀死了。末将看管不力,愿受罚。”
卢俊义一看,事已至此,多说无益,果断命令道:“大家快速前进,回到米脂大营再说。”言罢,转身纵马离去。
卢俊义、苏秋凤等人返回米脂大营。此米脂大营扎于米脂寨以东三里之处。卢俊义原本居于米脂寨内,因吕惠卿坐镇米脂寨,卢俊义特意腾出居所,恭请吕惠卿入住,自己则移至米脂大营安歇。
苏秋月回到营帐后,脑海中浮现出在盘山山谷行宫桌上看到的那封信。她伸手从怀中掏出信件,匆匆瞥了一眼,便径直前往卢俊义的中军大帐。
进入大帐,见帐内仅有卢俊义一人,苏秋凤开口说道:“卢大哥,这是在盘山谷西夏行宫中获取的信件,你且看看。”言罢,将信递给卢俊义。
卢俊义接过信,只见上面赫然写着七个大字:“宋军偷袭盘山谷”。苏秋凤接着说道:“此信并未署名,不知出自何人之手,也不清楚是怎样被送至盘山行宫的。但可以确定的是,我方内部必有奸细作祟。”
卢俊义凝视着信件,眉头微蹙,低声自语道:“像,实在是像,可这绝无可能。”苏秋凤听闻,赶忙问道:“卢大哥,是觉得这字像谁写的吗?”
卢俊义微微一怔,旋即说道:“仅凭这寥寥数字,我们切不可随意揣测。”
恰在此时,梅展与呼延彩凤步入大帐。呼延彩凤笑容满面地问道:“卢大哥,是谁写的字呀?你们俩在这儿猜什么呢?”
苏秋凤神色凝重地说道:“此次我们原本计划偷袭盘山谷,然而不知为何,消息竟泄露给了西夏。所幸吕大人与卢大哥及时商议,当机立断将偷袭计划改为引敌出谷,并在两处设下埋伏,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呼延彩凤听闻此言,顿时气得满脸通红,气呼呼地说道:“一定是那个银铃公主,这贼人真是可恶至极!”
苏秋凤见状,急忙伸手拉了呼延彩凤一把,轻声告诫道:“彩凤,如今明珠已然是你嫂子,切不可再口出此言。”
梅展在一旁也赶忙劝道:“彩凤,我多次劝你,对待明珠嫂子理应客气些、尊重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