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侗见时机已然成熟,亲自率领五千骑兵,紧紧跟随在火牛之后,如疾风般杀出。待行至山脚之下,又命令徐京依照先前商定的计策,在山口处点燃天都山。宋军将士们眼见后路已被截断,深知已无退路可寻,唯有背火一战,将生死置之度外,方能求得生机。
夏军见天都山火起,这才如梦初醒,意识到想要通过天都山撤回兴庆府已然毫无可能,瞬间陷入了绝望的深渊。一时间,夏军军心大乱,阵脚全乱,有些士卒开始朝着葫芦川北口仓皇逃窜,有些则妄图直接翻越葫芦川山岭逃生,整个队伍溃不成军。
就在此时,熙河路大将姚雄率领五万兵马从夏军后方迅猛杀到,与周侗所部形成前后夹击之势。夏军顿时四处奔逃,犹如无头苍蝇一般,完全失去了抵抗的能力。双方激烈交战了两个多时辰,夏军伤亡极为惨重,最终仅有三万多人丢弃战马,翻山越岭,狼狈不堪地逃回兴庆府。
且说夏军先锋威明阿密率部冲锋陷阵,已然苦战了两三个时辰。正当他准备再次发起冲锋之时,却见卢俊义率领重甲铁骑如黑色的洪流般突然反冲杀过来。卢俊义和威明阿密恰好迎面相逢,此时的威明阿密和身边几名参将一齐杀向卢俊义。
苏秋凤一见忙挥剑护在卢俊义身旁,双方杀在一处。这西夏第一勇士威明阿密经过半日的激战,已然人困马乏,体力几近耗尽。
二人马头相对,相距不过丈尺之遥。卢俊义大喝一声:“威明阿密,看你往哪里逃,拿命来!”言罢,挺枪直刺威明阿密前胸。威明阿密此时虽拼尽全力用刀抵挡,但终究是力不从心,回天乏术。仅仅几招过后,卢俊义一枪便刺死了西夏第一勇士威明阿密。
西夏军士见第一勇士被杀,一名参将命令道:“放箭,射死卢俊义。”西夏兵士齐射向卢俊义,苏秋凤和旁边的亲兵拼死相护。苏秋凤全神贯注地想着保护卢俊义,不想自己左肩中了一箭。正负痛失神之际,西夏兵士冲了上来,苏秋凤杀了一批又一批,乱军中左臂被砍掉。
卢俊义和呼延彩凤拼全力将苏秋凤救出,卢俊义见苏秋凤受了重伤,命呼延彩凤保护着回营医治,卢俊义继续率全军奋力迎战。
再说小梁太后眼见前军行进速度迟缓,骑兵在如此局促的地形中难以充分施展其迅猛的冲击力。
于是,小梁太后紧急召集众将,果断命令道:“骑兵在此处无法发挥优势,即刻以步兵整齐列阵,步步为营,不得后退,拼死也要杀出一条血路!”
大将往利利赫、野律荣、野律宏仁等领命监军前行。所有夏军士卒皆奋勇向前,不敢有丝毫退缩之意,怀着必死的决心,如汹涌的潮水般,一队紧接着一队,拼死朝着宋军冲杀而来。
而宋军一方,卢俊义率领麾下将士,亦是毫不畏惧,众志成城,拼死抗击夏军的进攻。双方杀得昏天黑地,难解难分,直战至午时时分。此时,夏军终于冲破了葫芦川口的防线,却如惊弓之鸟般,朝着兴庆府方向仓皇逃窜。
这时折可适也追着夏军杀了过来,卢俊义调可战人马五千人,和折可适兵合一处,在后面追杀夏军。
此一战,战况惨烈至极。夏军原本浩浩荡荡的二十一万大军,经此一役,竟折损过半;宋军同样损失惨重,四万多英勇无畏的将士血洒疆场,原本严整有序的军阵也被冲得七零八落。
卢俊义帐下三十多位将校之中,仅剩下卢俊义、呼延灼、陈鹏、李明、韩滔、彭玘、黄信七人依然坚守奋战。苏秋凤身上重伤,呼延彩凤抱着回大营医治。而朱启、张柱、黄天明、马时等二十多位将校皆不幸壮烈阵亡,正所谓‘大将难免阵前亡';,苏秋风功夫和得了得,但面对千军万马、乱箭齐发,也难免身负重伤。
且说夏军在平夏城败退之后,后面负责追杀的宋军左路军,奉左帅童贯之命,因大雾弥漫,夏军众多,视线严重受阻,不敢贸然快速行进。
大将邓美带领李成、董平、张清、单廷珪、魏定国等一众将校,统领三万人马;大将刘法则率关胜、宣赞、郝思文等将校,同样率军三万人马。骑兵与步兵协同并进,怕中了夏军埋伏,缓缓前行。
待雾气渐渐消散之后,众将方才发觉周围早已不见夏军的踪迹,报给了左路军元帅童贯。童贯急忙下死令命全力追杀,并在后亲自督战。众将唯恐问责,不敢有丝毫懈怠,急忙在后紧紧追赶。这童贯二十岁时才做宦官,四十多岁时被封为左路军元帅掌兵权,在对夏作战中习得了宝贵经验。多年后,宋徽宗时做为监军对西夏、辽作战,后被宋徽宗封为广阳郡王,成为史上爵位最高的宦官。
且说宋军左路军追至葫芦河川口时,眼前的景象令所有将士无不心生悲戚。只见遍地皆是两军将士的尸体,堆积如山,鲜血汇聚成河,其状惨不忍睹。邓美、刘法等众将深知已然来晚一步,不敢有丝毫停留,赶忙聚集骑兵,继续死命追杀而去。
与此同时,在另一战场上,鄜延路指挥使吕惠卿率兵三万,与河东路指挥使孟成率领的三万大军,在九曲岭附近方圆三十里的几处关键路口严阵以待,列队迎敌。
吕惠卿叫来史文恭、孙立、栾廷玉三人,因周侗到米脂寨时,呼延彩凤向周侗说了这三人与卢俊义发生了矛盾,周侗怕误了战事,所以就命史文恭、孙立、栾廷玉三人随吕惠卿出征。
吕惠卿命三人分三路进发,各带领一百精锐骑兵,且每名骑兵皆背负一包毒药粉末。这些骑兵朝着兴庆府方向疾驰而去,但凡遇到水源之处,便将毒药投入其中。
天近黄昏时分,狼狈逃窜的夏军主力陆续来到西河口。吕惠卿和孟成将重兵设在了几处要道之上,夏军还是对自己国家的地形更了解,大军选择了一处小道口绕道回兴庆府,这小道口就是西河口。
到了西河口,一见前方又有宋军拦路,夏军深知已无退路,只能拼死冲杀。大将令利赫、野律荣、野律宏仁左右护卫着小梁太后和国主李乾顺,从西河口奋勇杀向宋军。
宋军河东路大将刘丰率三千人马守在西河口,这刘丰本是无能之辈,只因妹妹刘清菁是当今天子的贵妃,才被封为壮武将军,本就想混些军功,日后好借着妹妹的光飞黄腾达。也是天不顺人愿,西夏大军正好从西河口杀来,刘丰边打边逃,还是死于乱军之中。
却说夏军杀出了宋军的重重包围,夏军大部从西河口逃出。然而,一路上夏军将士口渴难耐,无奈之下只能寻水饮用,却不知已中宋军之计。
饮水之后,中毒而亡者不计其数。待他们好不容易回到兴庆府,整顿人马时,方才发觉,此次出征时的四十万大军,如今先后逃回来的,竟不足十万人马,整整损失了三十万精锐之师,可谓元气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