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松这时候开始唱起了儿歌,这就是风靡大明王朝的儿歌,从这里诞生了。
“小小的土堆,挖呀挖,挖到一个小棺材,小小的棺材,挖呀挖,方方的玉玺,圆圆的玉佩,我在湖边挖呀挖,收获真的非常大。”
只见一副破旧的棺材就这样出现在面前,当里面腐朽的气体被散发完之后,众人围观上来才发现,一具白骨就躺在棺材里,那空洞的两个眼洞,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轮回。
老道士慢慢地清理,终于发现了一个玉玺,皇后张嫣早就害怕看到这样的场景,但是内心又非常好奇,终于看到一个玉玺一样的东西出来了。
现场的仵作,马上就对这个玉玺进行清洗消毒,很快拿来了印泥,经过一张白纸,就出现了一个图案。
朱小松拿在手里,总算这本小说没白看,立马将这个玉玺直接交给了洪承畴,六部官员这时候围拢上来,大家都好奇,难道大明开国玉玺就出来了?
众人感觉不可思议,有好事者马上命令,到档案馆,去取留在这里的档案,也就是一会儿的功夫,档案上的印章和这个印章是一模一样,亲眼见证的历史,这就是明朝的开国玉玺。
按照道理来说,当年建文帝朱允炆失踪,确实带走了开国玉玺,看来这就是建文帝的骨骇。
经过慢慢地清理,又发现了一块龙型玉佩,有人曾经钻研过这段历史,马上就能够确定,这就是朱允炆生前最喜欢的玉佩。
这具尸体上曾经穿了衣服,通过现场对进行鉴定,确定出自江南,而且当时就是专门给皇家皇帝做的。
根据这个朽的程度,还有携带的圣旨,甚至发现了一块燕王百户的腰牌,看来可以确定,这就是建文帝朱允炆。
南京六部官员,现在真的是无话可说,太子真的是真龙天子,做梦都能够解开历史谜团,史官非常高兴的记录下来,可是在场这么多人亲眼所见,自己没想到还可以名留青史。
“孤做的梦果然是对的。”
宋献策抓住这个机会贵在地上,“天命在太子身上。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既然有人带头了,剩下的人也只能无奈地跪下,湖边传来了巨大的声音,响彻云霄,瞬间就传遍了整个南京城。
很多人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当官员回来之后,这个消息就传遍了整个南京,甚至800里急报,直接去北京报喜。
明朝开国的玉玺也就意味着正统,太子殿下名正言顺,是当今天子的唯一儿子,而且是名正言顺的太子,名正言顺的嫡长子。
朱小松作为大明太子,在南京的名声,一下子就达到了顶峰。东林党官员还是非常高兴的,毕竟太子殿下要亲自考察东林书院,这是给东林党证明,我们不是祸国殃民的奸臣贼子,我们是为民的爱国学子。
江南士绅在一家庄园里开会,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所有人人都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这究竟是巧合,还真的是有其事。
做梦这种东西并不靠谱,但是事实上就是发生了,这就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不理解,这究竟是想干什么?
名声鹊起,现在再说点别的,那就等于打自己的脸,这群人也是无语,不知道这太子究竟想干什么?
第二天,大明南京银行的招牌就挂上了,锦衣卫提前过来,加上南京镇守镇守太监,早就化了一块地盘,两个月的时间足够把这个部门成立,至少建筑上已经完成了。
昨晚上,徐光启可以说是眼睛都没有合一下,很快就把这台蒸汽机组装完毕,毕竟南京当地还是能够买到木炭的,虽然没有煤炭方便,但是可以慢慢地寻找,至少是有的。
朱小松从河南带来的白银,就这样开始进行银元的制造,随着蒸汽机轰鸣的声音,流水线终于开动起来,本来这些人员就是熟练的人,很快一枚枚银元就这样出来了。
用冷水冷却之后的银元,非常的漂亮,花纹非常的清晰,在手里沉甸甸的,朱小松非常高兴。
很快就出现了问题,“太子殿下,大事不好,银子的重量不对。”
朱小松有点不相信,徐光启昨天可是一天都在这里,这要是出了岔子,恐怕是难辞其咎。
从南京国库里弄来的100,000两银子,现在已经融化了一万两,但是出来的人员数目不够,刚好10银子差3钱,朱小松经过详细的计算,发现却有问题,立马脑袋就大了,这问题究竟出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