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献策感觉有点迷糊,弄不清清楚到底怎么了,这小东西究竟是怎么想的?
皇后张嫣在不停地催促,赶紧回北京,毕竟这次从南京出发,直接走山东,准备通过山东,直接回北京。
这一路上,只要碰到晋商的钱庄,朱小松就安排手下,拿着银票去兑换银子,如果碰到大一点的县城,就利用银票从这里购买物资,专门挑选这里最大的商铺。
原来事情是这个样子的,朱小松早就安排宋献策,在晋商代表交给的银票全部都伪造一份,伪造的惟妙惟肖,除非是钱庄专门的人员,否则就根本就看不出来真假。
宋献策用伪造的银票,交给吴丰,并且一再嘱咐这些东林学子,银票先放在自己手里,等到月底的时候一块儿上交。
这些东林学子为了好好表现,特别听话,等到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一时半会儿又没有人安排处理。
黄道周早就得到了太子的叮嘱,让这些东林学子自己去钱庄取钱,把剩下的钱交过来,这一晃都过了七天。
等到新的命令传来的时候,这些东林学子,才知道自己需要去取钱,只能无奈地拿着银票来到钱庄,140多个东林学子,没想到第一个就被掌柜的查出来伪造银票。
这可是天大的案件,立马就报告给了南京顺天府,官府听说有这么多人伪造银票,马上就将这140多名东林学子,全部抓进了监狱。
伪造的金额高达200多万两,却没有想到,朱小松这一路,不是购买各种物资,就是提取银子,浩浩荡荡的队伍是越来越大。
皇后张嫣急忙催促,可惜没用,洪承畴慢慢地清点这些物资,发现太子这次去南京弄得可不少,宋献策这个算命先生还真的是有办法,等到了山东潍坊的时候。
朱小松突然命令,整个军队从潍坊直奔山西大同,最后一道圣旨,居然亲自写了出来,魏次辅这个时候才发现,太子居然要检查整个山西所有的库房,而且是从山西的南投检查到北投,最后到达山西的宣化,从宣化返回北京。
有了圣旨就得办事儿,这一改变行走路线,路程上可就远了很多,朱晓松是一边走一边在当地征兵,从南京出来这一路上,本来是22,000人,现在已经高达40,000人,浩浩荡荡的队伍,每天吃喝都不错,行军就是锻炼身体。
这一群本来被锻炼好的官兵,发现自己手底下又有了新人,把自己曾经受过的罪,吃过的苦,全部用在了这一群新兵身上。
皇后张嫣每天躺在马车里都头疼,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皇上已经下圣旨,让赶紧回来。
太子朱小松压根就没有拿这当回事,等到皇后发现的时候,已经从山东的潍坊,穿过河南了,这都过了半个月了。
皇后张嫣终于知道改变路线了,怒气冲冲地来找自己的儿子,“你父皇在北京生了重病,让你赶紧回北京,你为什么还要绕到山西?需要耽误很长的时间,你难道就不担心你父皇的危险吗?”
“母后不着急,怎么都是出来了,去山西巡查一片库房,最后通过宣化回到北京,孤这么做肯定是有道理的。”
“母后,你就放心好了,有魏忠贤在,肯定不能让皇上出意外,大明所有的人都盼望父皇出问题, 唯独魏忠贤是不会的,客巴巴会全心全意的照顾,你就放心吧。”
张嫣虽然是皇后,但是发现儿子不听自己的,在封建社会,在家要听从父亲的,嫁人了要听从丈夫的,丈夫没了,要听从儿子的,这就叫三从四德。
经过半个多月的时间,终于到达了山西的最南边,魏次辅带着整整六万人,拿着圣旨,开始清点当地的仓库。
其实已经提前派人通知了当地的县令知府,这些人知道是魏次辅派人通知自己,肯定会有心意表达。
晋商早已经把仓库里的东西,弄出来卖了,账面上虽然是有东西,实际上的库存是零。
魏次辅这次和太子带着圣旨过来清点,幸亏有人提前通知,而且是从北京来的,名义上是魏次辅,实际上是朱小松。
来到当地的库房,经过清点数目正确,没有问题,当地的官员都非常高兴,自己从当地富商手里借过来的东西,只要等着太子离开之后再还回去,这件事情就结束了。
可惜他们都忘了一点,太子朱小松带着军队,直接就将库房里的东西弄走了,顺便还留下了自己的收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