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显龙帝登基以来大周帝国国力便日渐衰退,大周历经印支那独立、燕王割据、军阀自立、东洋叛乱等事,可见李氏大周国运已颓。”
“文治上,您兴修水利、扶农助商、发展工业,缓解土地兼并的问题。
武功上,您不仅统一大江以南,更是收复了国之故土印支那,如今又将平定东洋之乱。
文治武功兼具如您都不可建国称帝到话,那天都的伪帝他又有何脸面高坐于朝堂之上?”刘大千为了让夏玄这次同意建国称帝那可是下足了功夫,如果有可能他现在是恨不得从大周太祖那里开始贬低大周历任皇帝,来衬托夏玄的功绩。
不过自古以来称帝都是讲究流程的,在经过四请三辞之后,夏玄架不住众人的热情,只好“勉为其难”的穿上梁任他们准备好的龙袍,同意建国称帝。
见夏玄同意当皇帝后,梁任对一名带着眼镜的中年男子使了一个眼色。
“陛下,臣夜观天象,明年一月一日下午一时是吉时吉日,陛下那时可祭祀天地建国称帝,改元易号。”那名戴眼镜的中年男子看到梁任的眼色后立即开口说道。
“一月一日会不会太急了?祭坛什么的能否建好?”夏玄听到那名中年男子的话后迟疑道。
“陛下,时间不急,一个月的时间足够我们总后勤部的后勤保障部队将所有设施建好了。”沙溢明从人群中站出来咧着嘴对夏玄说。
“既然如此,那就定在明年的一月一日进行祭祀建国。”
“不过一切从简即可,朕准备收复大周全境之后在天都举办建国大典。”夏玄点头同意了众人的请求。
第二天一早,南方自治政府便通过决议成立了建国委员会。
而建国委员会成立的第一件事就是通知大周朝廷驻邕州办事处南方自治政府准备独立建国一事。
“刘主任,这是请柬,明年一月一日那天你可以前往城外的青秀山观礼。”负责此事的建国委员会员工将一张请帖放到了刘玉面前的办公桌上,便转身离开了。
“主任,这?”办事处内,一众大周官员面面相觑。
“给秘书厅发电报吧。”刘玉看完南方自治政府建国委员会的公告后对一名官员说道。
天都,皇宫中。
当龙盛帝得知夏玄即将建国称帝后并未像以往那样咆哮怒吼,而是十分平静的回了一句“朕知道了。”。
待秘书厅厅长李明义离开后,龙盛帝吐了一口鲜血。
“陛下,您没事吧?”龙盛帝身旁的田义见状着急忙慌的跑到他身旁。
“没事。”龙盛帝十分虚弱的回了一句,说完又咳嗽了起来。
自从五个月前龙盛帝开始效仿夏玄的南方自治政府强令大周朝廷颁布一系列改革后身体就一天不如一天了。
不是这个月在后花园赏花的时候不小心落入池塘内,就是下个月晚上睡觉的时候窗户被打开受了风寒。
总之要不是有田义这个老太监,龙盛帝不知道死了多久了。
“田大伴,朕恐怕时日无多了。”龙盛帝看着手帕上那一抹鲜红说道。
“呸呸呸!陛下您怎么能说这种话,您是大周的皇帝,大周的天啊,您肯定能活过百岁。”田义看着面前这个自己看着长大的青年,眼角流下了泪水。
“大伴,朕的身体怎么样,朕自己知道,最多再活个半年三个月。”龙盛帝摇了摇头说道。
大周皇室有个传统,那就是不论皇子皇女都要从小学习医术,不求成为医道圣手,至少也要识得药材。
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些视他为眼中刺肉中钉的“肱骨之臣”们即使有能力把手伸进皇宫也不敢给他下药。
“大伴,计划该提前了。既然这些老不死的蛀虫想要朕的命,那朕临走前怎么也要拉几个下去给朕垫背。”龙盛帝一脸阴鸷的表情吓了田义一跳。
“奴婢明白!”田义低下脑袋回复道。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大周历823年一月一日。
“咚咚咚,陛下,祭坛那边已经准备好了,再过三个小时咱们就可以过去了。”已经被提前任命为大夏帝国侍从室主任的夏安敲响了夏玄的房门。
“稍等片刻,先等我把龙袍换上。”夏玄对门外的夏安说道。
“诺!”夏安回道。
“孝敏,你看看这件套龙凤袍怎么样?”夏玄右手拿起一件青色龙袍,左手拿起一件青色凤袍向方孝敏问道。
“臣妾觉得不怎么好看。”方孝敏摇了摇头说道。
“那这套黑色的和这套黄色的你觉得哪个好看?”夏玄将青色的龙凤袍放下后指着其它两套颜色的龙凤袍看向方孝敏。
“相比这套黄色的龙袍,我倒是觉得这套黑色的龙袍好看。”方孝敏指着夏玄左手边的那套黑色龙袍说道。
“听你的,我就穿这件黑龙袍吧。”说完夏玄便在方孝敏和一众侍女的服侍下换上了这件黑色龙袍。
一个多小时后,换好龙袍凤袍的夏玄和方孝敏便在一众中央警卫的护卫下乘坐着梅赛德斯770K防弹车前往城外的青秀山。
中午十二点,祭祀正式开始。
在经过一系列繁琐的步骤,走完各种程序后,便进入了祭祀的主要环节。
“臣夏怀安,叩告天穹日月山川:
昔天下扰攘,生灵蒙难。朕承祖灵、顺民心,举义旗,经百战而定乾坤。
今立国大夏,建元太初,定鼎开基。朕惧德薄,恐负天命,夙夜惕厉。祈皇天垂佑,降祥赐福,令风雨有时,五谷丰登,灾患不起。使疆土广固,四夷宾服,万邦来朝;子民乐业,礼义昭行,家给人足。
朕必励精图治,敬天法祖,任贤黜奢。弘仁施义,建章立制,崇文尚武,保国安民。谨以玉帛、牺牲之奠,敬祀上帝,伏惟尚飨!”夏玄看着手中这份经过梁任精简过的祭文饱含情绪的念道。
待夏玄念完祭文后,整个祭祀仪式便进入了末尾。
在分封完功臣,并检阅了一场小规模的阅兵后,大夏帝国皇帝夏玄便携皇后方孝敏回到了“行宫”。